紫色蔷薇 发表于 2015-10-31 21:23:15

艺术狂飙突进,理论拾级而行 2oe32o1j

艺术狂飙突进,理论拾级而行
在绝大多数的艺术家看来,理论以及理论家是无用的。即便说起来很有道理,但这依然未免是一种毫无道理的偏见。   

  曾有幸聆听著名画家与另一著名画家的高谈阔论。他们口中的理论家,无非就是专门喝艺术家血的寄生虫,需要靠着艺术家送去的金银财宝买房买车,明码标价,毫无底线,甚至毫无节可言。   

  呜呼哀哉,事实何尝如此!   

  位卑无从置喙。不过当时是,颇想鼓起勇气反问一句:“既然如此,何必专程奉上钞票呢?”可见,即便是认为理论无用,认为理论明码标价的艺术家,也是离不开理论家的,即便他高傲而不承认。   

  前日,与北京来的朋友叙谈。席间谈及忻东旺先生的油画。据传忻东旺先生的夫人曾确凿无疑的说过:“我们家东旺的农民工没有那么深沉的东西,没有什么关注农民工啦,关注社会底层啦之类的思想。为什么那么多人要这么说呢?”   

  这恰是我久经思索的话题,是以与朋友有一番透彻的言说。   

  在我看来,艺术家,尤其是画家,无疑是社会各群体中最为敏锐的一群。他们往往自发、本能的体会到种种常人所无法体会的趋势、走向、风格……并且先于诸人许多付诸笔下,创作出超乎日常经验的作品。所谓艺术的真正成熟就是接受那些超出日常经验的东西,就是对艺术家过人敏感的充分肯定。   

  但是另一个与此完全相对的现象是:艺术家高度敏感,却绝不能高度理性。即是说,他们可能先人许多的体察到某些潜在的东西,却无法或无暇进行细致的分析,更徨论形成严格的理论体系。能将二者兼而有之的,实在是凤毛麟角。   

  如果我们站在一个更加超脱的角度上,更为全体全面的查看忻东旺的人生历程(注意,不是艺术历程),看待一下他的成长经历、求学经历、从艺经历,我们肯定能找到他偏爱农民工这一题材的明显痕迹。而于东旺先生而言,可能仅仅是因为画这个题材比较顺手,比较舒服,天然的有一种亲切感,内里如何,其实并未深思。也就由不得当事人有明明没有这种想法却被强加这种想法的疑惑。   

  从事理论研究的学人都知道,当我们研究某一段历史时期的艺术形态时,首先要探究的是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最重要的又是哲学背景。并总能丛中找到一条鲜明的影响与被影响的脉络。而这,又是很多艺术家所反对的。   

  11月上旬在中国美术馆的“中国写实画派十周年展”研讨会上,即有理论家与艺术家平和却尖锐的交锋。理论家认为,艺术家在作品中应该较多的关注社会,承担较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而艺术家则认为自己不过就是画画,画的舒服、自由是最大的满足,最反感的就是强加的责任。   

  事实上,虽然反感,但完全摆脱是不可能的。生活在社会中,不可能完全脱离这个社会寻求超脱的自由。既像艺术家们认为自己的作品中没有那么深刻的哲学***治疗最好的药]背景,没有什么哲学渊源,之所以有,完全是理论家穿凿附会那样,这完全是一种过于感性的误解。   

  试想,对推动社会进程而言,自然科学重要还是人文科学重要?是物理学家重要还是画家重要?这个问题有了答案之后,我们再来问,在塑造社会精神方面,是哲学家重要还是艺术家重要?是哲学投射的面宽泛还是艺术投射的面宽泛?我们甚至根本不需要自问自答,因为答案是鲜明的。   

  自然科学是推动人类社会进程的主要,哲学是推动人类精神世界塑造的主要。而艺术,不过是自然科学和哲学映照下的分子,他可能比他们更加敏锐,却只能是叛逆敏感的小孩子,永远不可能成为挥斥方遒的成年人。他必然的受到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影响,而很难反过来给予他们以影响。这种影响是绝对的影响,支配性的影响,而不是参与性的影响。   

  回到文章开始的问题。敏感的艺术家为什么要轻视理性的理论家呢?理论家的存在,恰恰弥补了艺术家思维中的短板,将他们身处其中而不自知的深层思想整理发掘,并使之进入当时哲学的理论体系,获得恒久且弥远的价值。   

  简言之,艺术家狂飙突进,理论家拾级而行。

zy19860723 发表于 2015-11-13 11:47:46

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回家拿钱捧个钱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艺术狂飙突进,理论拾级而行 2oe32o1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