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心得 发表于 2019-6-13 01:07:30

80年代白领理财生活(七毛钱过一天)

【理财怪诞篇】

七毛钱过一天

主人公:晓天(82年生,网络公司职员,月收入1500元):

单位里的哥们很让人受不了,他是个小闻名气的自由撰稿人,但稿费一来立刻就请朋侪用饭、陪女朋侪逛街花掉了,到了月末的时间就可怜兮兮地买一箱康师傅简装方便面返来。

偶尔各人看不已往,就约请他一起去食堂用饭,他便蹭东家蹭西家。偶尔候没有饭菜吃就索性留在宿舍睡大觉。朋侪劝他公道安排付出,他却摇头晃脑地说:勤勤俭俭,各人有责。他现在就天天花七毛钱在食堂买一个蛋和一些萝卜干就着方便面过日子。

我把银行卡派送了

俞倩倩(83年生,快餐店员工,月收入1000元)

我勤工俭学,到南京路上的“一茶一坐”打工。每个月收入固然不多,但是第一次自己赢利,我把它存在银行卡上。但由于寻常丢三落四惯了,每到要拿钱的时间总要随处找卡。

那天在餐厅门口派送广告,穿着有许多口袋的大肚兜,我不绝地从口袋里拿广告给路人,感觉很好,仿佛自己是圣诞老人。没想到回家的时间遍寻不着自己的银行卡:天哪,我肯定是不鉴戒把它夹到广告里一起派送给人家了!

第一次去银行存钱Greatboy(82年生,传媒公司文员,月收入3000元) 寻常爸爸妈妈出差在外,我都是凭卡到主动提款机拿钱。那天妈妈让我去上海银行存一笔定期存款,我出了家门才发现门口的那家是建行,只能打电话归去问附近的上行在那里。一进银行吓了一大跳,都是一大群老爷爷老奶奶。我开拾萃心列队,到窗谈锋知道先要填票据,幸好有个管理员帮助,我在种类繁多的存款单里找到自己的那种,还要用中文繁体填写。好不轻易办好走到门口,又被叫了返来,原来是存单没拿。各人都很奇怪地看着我,真没体面。

【理财观点篇】

没钱也可以穷开心

易无花(83年生,报社记者,兼职琴师,月收入5000元):

我以为我们这批人行事并不是很讲求操持性的,以是只管近来“理财”很热门,但根本上朋侪们都不会放太多心思在上面。一怕烦,二是基于如许一个观点:有钱就多花,没钱就省着过,一样可以很开心。

作为一个主修经济学的门生,我大概会在学术上关心央行调息,关心保险业的对外开放。但就个人而言,我不会想着怎样通过这些政策去赚更多的钱。由于现在我的钱够用,不会把注意力放在理财工具上。如果出现财务危急了,那就去多找点活干吧。

我从前有一份保险,是妈妈在我念高中的时间就买下的,现在我发现有更恰当自己的保险。很方便地拨一个电话,署理人就上门服务了。我把我的财务近况告诉她,很顺本地就做了改善。

我以为相对而言,现在的年轻人不大乐意花心思在理财上,发了工资就放在银行里,着实只要举手之劳我们就能过得更舒服,说到底还是一个观念的标题。

我为什么不买保险

平清扬(80年生,赛车公司司理,月收入8000元):

起首我要分析的观点是不买保险未必是以为保险不好。天下上的好东西许多,我们大概一样一样买过来么?我自己不买保险起首是由于以为有更紧张的付出,上海是个比力物质的地方,会层出不穷地出来许多好东西,我很天然地会被他们吸引。其次我不买保险是由于不喜好那些署理人,我上班到现在三年,最少有一打人来找我买保险,他们找数据、引案例来分析我的理财方式不科学。但这是我自己的生存方式啊,人为什么肯定要锱铢必较,找到谁人最赢利的方式呢?

理财广告有标题

瑞韩(84年生,兼职翻译,月收入3000):

我们同砚集会围在一起什么都会商,唯独不会商理财,如果谁说到自己在思量买保险估计还会被讽刺一下。由于现在媒体打出的理财广告,给人感觉理财都是那些古迹有成的中年人的事变,讨论理财方式给人过于夺目、庸俗的感觉。但究竟上我的朋侪当中,不少都有着挺高的固定收入,他们也有需求,我们须要一个比力柔和易继承的方式正式踏上人生的理财之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80年代白领理财生活(七毛钱过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