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马太效应:1%的人口掌握了41.4%的财富
产业的危急:我们的产业为什么会清零?天下银行近来陈诉表现:美国5%的家庭把握了60%的产业,而中国则是1%的生齿把握了41.4%的产业。中国成为了环球南北极分化最严峻的国家。这种征象被称为中国版的马太效应。
产业毕竟是什么东西?
知识是产业吗?不是!
工资是产业吗?不是!
房产是产业吗?不是!
500万的彩票是产业吗?不是!
......
如果不是,所谓的产业,毕竟是什么呢?
对于企业而言,产业就是利润。经济利润=总收入—总资本=总收益-经济资本=总收益-(显性资本+隐性资本),企业家一年的产业就是他一年的利润。这一点没有人会猜疑。
对于个人而言呢?
产业公式为:产业=可支配收入—生存资本。
可支配收入=资源收益(股票,债卷等)+劳动收入(重要是工资)。
生存资本包罗:最根本的衣,食,住,行费用,看病费,教诲费,养老费等生存必须开支。
也就是说,产业是扣除资本的净收入。
对于绝大多数工薪阶级而言,资源收益险些为 0 ,可支配收入只能是工资。固然,大概尚有不测所得巨额彩票,但中奖的慨率也险些为 0 。正由于工资险些是工薪阶级的全部收入,产业的空想,大概只有虚无而疯狂的彩票了。不当彩民,别无选择。
以一个家庭为单元,
如果中国80%的家庭买不起房,则中国有80%的家庭产业为 0 ,除非你不买房。
如果中国50%的家庭看不起大病,则中国有50%的家庭产业为 0 ,除非你不看病。
如果中国20%的家庭子女读不起大学,则中国有20%的家庭产业为 0 ,除非你的子女不读大学。
如果不是,我们的产业,毕竟到那边去了呢?
不是没有产业,是我们的收入太低,
不是没有产业,是我们的生存资本太高。
这就是工薪阶级产业的危急:在生存之后,终极清零。所得到的,不外是生存资本而已。
所谓的产业,实在只是富豪的代名词。
我们生存过,但我们是否生存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