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分化已经完成!注意:另一分化正在悄悄开始
导 读这是一个富人更忙,贫民更闲的期间;也是一个闲人更穷,忙人更富的期间。
作者:萨蒂
1 土豪的梦
只管朋侪给我打了防备针,我照旧被土豪家的装修辣到了眼睛。
香山脚下一处机密的巨型别墅,我一进门,头顶是欧式水晶吊灯,脚下却是土耳其拼花大理石地砖。附近实木包墙,一水儿的红木家具。大厅满天神佛:紫檀的、瓷的、黄铜的。佛头顶上,五彩灯光直射下来,灯罩却是摩洛哥风的。哪儿不搭哪儿的风格,浓得化不开的老抽色调,看得我直替他心疼砸下去的钱。
如果给我非常之一的钱,我可以装出个凡尔赛宫。
他的客堂贵客如云,都是消息里的人物和电视上的名星。没人知道他怎样发家的,客人们传着各种版本。钢铁大亨、地产贩子、赤色显贵……
“这是刘将军。” 他用浓重的北方某地山区口音先容,咧嘴一笑,便袒露两颗大金牙。我一下子没绷住,笑作声来。他憨憨地笑笑。
然而,他是个要强的富人。
他想自己出钱拍一部中国近代汗青的记录片。家里堆了厚厚的资料,听说他已经啃了几年的书了。
“我们对于那段汗青,过多夸大屈辱,太少出现究竟,造成认识扭曲。如今青少年很反感那些话题,以为太过于极重,这倒霉于下一代形成康健的汗青观和健全的民族品行。” 他醉眼惺忪中闪出一丝犀利的光。
记录片是不赢利的,多数靠国家基金资助。尤其是这种题材,我很难想象有什么市场。
但是他把大把身家砸进来,不光要拍记录片,还要建博物馆。全部都只能是公益性的。
我想,这不是一个中国式的盖茨比,他心中的梦心胸恢宏。
中国部门富人已在悄悄变革。
他们紧随西欧富豪的脚步,有钱之后开始建博物馆、图书馆、资助文化艺术项目,做慈善,建学校……
前几年那种养情人、高调炫富的做法徐徐过气了。
中国人学什么都很快。
产业之后,精力文明也开始奋起直追。
前段时间在媒体上看到过一个报道,四川某地的几个亿资产的贩子,把做房地产赚来的钱全部投入到建抗战怀念博物馆上,一口气建了好几个。自己骑个自行车到民间搜集资料。由于博物馆不怎么赢利,日子过得颇清苦。他赚来的钱没有花在劳斯莱斯和宾利上,而是全数回报给了社会。他说:“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上个月去听了一家慈善机构的宣讲会。这家慈善基金在汶川地震前就已经开始运作了,如今已经非常专业。他们资助失学儿童和标题少年,一管就是七八年,从资助到生理辅导,资助一个个被社会扬弃的人站起来。
这个慈善基金最初是一个福建富商个人捐钱建立的。
2 精力生存
已无后顾之忧的中产阶层,越来越少在朋侪圈发九宫格欧洲游照片了。
有的人在搞读书会,有的人在练书法,有的人在做志愿者,尚有的人在修行。
某外国学者说汗青上没有一个国家在一代内从赤贫到富裕,中国却做到了。但这么快的经济发展,势必留下了巨大的精力空洞。各人都在冒死补课,让魂魄追上身材。
我在网上胡乱搜了搜,说是中国如今烦闷症抱病比率2%到4%,天下发达国家在11%到13%。不外我观察四周有烦闷感情的人数远凌驾这个比例,这还不包罗焦急症、逼迫症、生理性失眠等等。
于是,生理大夫、宗教、灵修突然像大火一样在中产阶层中伸伸开来。许多多少人像捉住救命稻草般扑向各种导师。
固然,有人遇上骗子,也有人走火入魔。
但不管怎样,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精力天下,是潮流所趋。
我四周许多朋侪,开始把时间和钱投入在加入西方生理学工作坊,去印度学瑜伽,大概各种禅修运动上。
如今感觉北京party赶场的人少了,商务应酬也稀了,但花艺、茶道、香道、禅修、绘画、书法、传统文化、读书会各种爱好班都爆满。
我的一位朋侪,他平常工作很忙,但是每周六晚上肯定要办读书会。
三五挚友,一人分享一本读过的书。每周五六本书,每年几十人次的分享。几年下来,积累下一笔丰厚的精力食粮。
书的内容涵盖汗青、经济、哲学、生理、宗教、文化、文学各个范畴,跨度之大,头脑之新,令人叹服。
3 人工智能
那天听一个讲座,讲座者说:随着人工智能期间到来,人们的精力天下会出现剧烈地贫富分化。
盘算机清除了低端白领,人工智能将代替高端白领。一篇宏观经济研究陈诉,华尔街的呆板人一分半就可以写出来。
将来的人会有更多的闲暇。多出来的时间干什么呢?
玩儿手机、看网剧、读网络小说儿吗?
我见过如许的人,唯一的阅读物是“知乎”。跟他说什么,他都引用“知乎”来反驳你。对“知乎”答案奉为圭臬,恰似博士引用参考文献一样。但真把他发的“知乎”答案,顺藤摸瓜地找已往,发现论据根本找不到出处,大概出处暗昧其词。
我倒不是说“知乎”不好,但论坛这种低质阅读,怎能看成唯一知识泉源。
长此以往,精力会多缺少,想想都可骇。
碎片化阅读迩来饱受质疑。
我的一些朋侪告诉我,他们每天花在微信上的时间高达4个小时。我以为微信相当于从前的报纸和杂志,获取信息和打发时间用的。
四个小时也太浮夸了。我知道有人限定自己每天看微信不凌驾30分钟,每次不凌驾10分钟。拿95%的空闲时间用来读书。
我从小到多数是重度电视剧迷,小时间看《还珠格格》,大学时间看韩剧,工作以后又着迷美剧英剧日剧。不外在学习编剧之后,我对电视剧的爱好戛然而止了。
编剧像是工匠,每天研究人的生理,照着你的贪嗔痴狠狠地捅。他们实在不关心现实是怎样,只把现实拉伸再扭曲,到你喜好的样子。尤其是如今这种娱乐环境,蛮横资源逼着编剧们去迎合人的低级欲望。
性、暴力、物质,一旦加入这些元素,吸引眼球,百发百中。
前段时间有人约稿,让我写《高兴颂》,我说我没看。
她问为什么,我说光听说几个金融女住一层楼就饱了,金融女哪有这么寒酸。
她说那你干嘛不写一部金融女的脚本,我说怕写出来会很丢脸。早上,对着电脑,然后一天已往了。完。
我想,大众不关心金融女真实的生存是怎样,他们只想看他们心中的故事。这就好比没几个富二代真的过成《小期间》和《gossip girl》一样。可大众不干,他们对现实没爱好,他们要看自己的欲望。
看电视剧,除了把你拖入欲望无穷迷恋,别无利益。
对于女人来说,尚有无穷的副作用:黑眼圈、雀斑、痘痘、表情萎黄、气质灰心、胶原卵白加速流失……
有些读者问我各种各样的标题,什么家庭贫困啊,阶层固化啊,运气不公啊,渣男(女)势利啊。一开始我非常怜悯,但徐徐地我就发现,他(她)怎么这多时间泡在网上。
人如果一天到晚泡在微信、论坛,电视剧等各种垃圾信息内里,欲望就会被刺激得无比膨胀,时间却浪费掉。变得贪图特别多,举措却软趴趴。老YY自己是网剧主人公,天上会主动掉馅儿饼。对现实缺乏相识,操持都是空想,又无举措的勇气,以是总在纠结,总在担心,总在妒忌。
显着是自己缺乏自律,却硬要说社会不公。
产业分化已经完成,精力天下的贫富分化正在举行。
闲暇时间内做什么会敏捷拉开人之间的差距。
更多的闲暇必要更强的自律精力。
这是一个富人更忙,贫民更闲的期间;也是一个闲人更穷,忙人更富的期间。
精力天下的贫富分化,你准备好了么?
*作者简介:萨蒂,前基金司理,现自由撰稿人,关注身心灵均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