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央的调控政策会“言行不一”?
中国言行不一已不是头一回。英国《金融时报》的分析文章称,中国总理温家宝本周告诫称:“经济回升的底子还不稳固……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怠惰和动摇。”言下之意很显着: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将继承施行格外宽松的钱币政策。但眇小的变革已经出现。中国施行的是定量——而非定性——钱币政策。中国央行有一个目的利率,但其着眼点在于经济增长,以及据此估算出维持经济增长所需的钱币数目。就此而言,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不停在寂静收紧钱币政策。上月,银监会要求各银行年底前须将坏账拨备覆盖率从6月尾的134.8%进步到150%。21日,银监会发布了一份征求意见稿,要求银行将所持的其他银行次级债和混淆债从附属资源(非焦点资源)中扣除。别的另有一些较为柔和的步伐,如提示银行必须确保为固定资产投资提供的贷款应当进入预订项目。同时,中国央行也进步了钱币市场利率以吸取活动性。这就是中国收紧银根的方式:一步一步、不知不觉。正如高盛(Goldman Sachs)所言,中国上一轮紧缩周期并非始于2004年央行加息,而是比这早了18个月,其时央行开始发行短期票据,以吸取过多的活动性。现在,仅听其言,你会以为听到了鸽群的振翅声。但观其行,那分明是老鹰在集结。在我们看来,固然国务院频频称对峙适度宽松的钱币政策不动摇,但市场信心仍然很单薄,这很大程度上就源于一些部委的“两面三刀”、接纳实质性的紧缩政策。央行和银监会收紧活动性和银行贷款,简直与中心的基调有些抵牾,很大概是各机构的部分长处在作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