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会消失吗?关于银行系统最深刻的分析
本文来自一位银行内部工作职员之手,他清楚的显现了自己眼中银行的七宗罪,在我看来显现很深刻,值得分享给你们。http://mmbiz.qpic.cn/mmbiz/OiaJJBFdYFW5jM5Q920LVmSaxT9vFibJ5kU0M5eDfQsVRibVjmtTzk5SmIfQu7YiagBFAvNjlDKUuYMiaWfyxVeKHN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写这篇是为了兑现对一位老向导的答应。
银行是个能让我们不时反思那一深刻哲学标题的行业:我们存在的代价到底是什么?
相比那些在天下上某个角落、某个时间、正在以某种方式改变天下的硅谷传奇们,我业界固然无处不在、权高位重、无法忽视、不忍直视;但如果您想知道“贵业界本日为人类、为地球做了什么”?很显着是问错了对象。
我业界迩来固然没有为社会为人类为地球做过些什么,由于正忙着月末、季末、半年末冲指标。向导们天天朝思暮想的改革,始终无法逾越利润的使命,末了大概仅仅是为了给咨询公司口饭吃。
荣幸的是,在我尚短浅的银行职业生活中,有时机遇到许多堪称业界本心的银行向导。在身不由己的表象下,他们对自己做出的每个决定,都是经365度环顾过的。引用此中一位老向导的话:做决定就像打球,偶然间打几个Par,偶然间打几个鸟;只要不是逆着风儿打,都是好球。
回到开篇的那位老向导。在某次路演之后,他问了我一个有点不寒而栗的标题:“怎样决定才不会毁了一家银行?”
我对他说,我还年轻,不谙世事,不大概从您的高度鸟瞰全局、衡量利弊。
但是我喜欢看影戏,由于影戏里什么都有。
您的标题,可以从大卫·芬奇老师的影戏《七宗罪》中探求答案。
天主教教义将人类恶行分为七个大类,大概叫七宗罪。根据对“爱”的违反程度差别,依次排序为:傲慢、妒忌、愤怒、懶惰、贪心、暴食及色欲。大卫·芬奇老师的这部影戏固然很暴力,但却以一种堪称经典的伎俩,从亘古未有的高度解释了宗教教义对人性这几大昏暗的界说。
那么标题来了:人性的昏暗面那么多,为什么单单挑出这七种出来作为人类的“原罪”?
实在原理就像生物课中的卵原细胞分裂:一个卵原细胞分裂复制出低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第二极体…直至天生人体构造。这七种罪之以是能配上“原”这个光荣称呼,是由于它们会引发其他恶行:比如贪食会带来过多的欲望、欲望引发贪心、直至犯罪。这七种原罪,会侵害人的灵性,而灵性一旦被蚀,剩下的就是时间的发酵了。
同样原理,银行也有七宗罪。
而且由于我业界“people business”的特性,它们和人性的七宗罪根本上是相通的。搞砸一家银行根本缘故原由,肯定是下面这七种原罪中的一种;任何一项,都有大概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
原罪一,过分增长(饕餮)
原罪二,过分会集(好色)
原罪三,过分依赖抵押(懒惰)
原罪四,己所不欲,却施于人,为卖而买(比如次贷证券化)(诱骗)
原罪五,逻辑扭曲的两道防线(信审和风险订价)(傲慢)
原罪六,主座意志和指令放贷(贪心)
原罪七,借新还旧常青不衰(诱骗)
我暂时还too young,too simple,固然不大概自己总结出这七项。这是一位分析银行风险快要30年、我非常恭敬的一位导师所授。他说,我的工作是吃大量盐,走大量桥,亲历或阅读无数,终极沉淀出这七项;而你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当下和将来,切身履历,发现汗青不停重复的影子;趁便走出一条脱离这deadend死循环的通幽曲径。
这后半句使命听起来让民气惊肉跳,但是前半句并不难做到,由于这七条原罪中的每一项都可以安若泰山地找到一个经典的失败案例来搭配。而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码几篇字,和我业界的同砚们小小共鸣一下。
银行七宗罪之一: 饕餮
http://mmbiz.qpic.cn/mmbiz/OiaJJBFdYFW5jM5Q920LVmSaxT9vFibJ5kjqrIN4FPzJhFguicJ8dibG3VtYxcJmzZJdVW7kmqRl0g0YttibyMRRic0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长成姚明是恶行么?不肯定。
但是在一年之内从曾志伟长成姚明就肯定会出标题。
不但是由于一年时间太短,更是由于曾志伟老师早已颠末了芳华期,原来是不大概通过自己正常分泌荷尔蒙再拔出几茬来的。
如果硬是要逾越自然规律,就犯了七宗罪中的“饕餮”原罪。但丁在神曲中把这种贪食原罪表明为:“过份计划逸乐”。我们还可以用一个GRE词汇“Megalomania(计划自尊狂)”来形容:这是一种精神病的生理状态,紧张表现为对无穷增长、寻求万能、或对财产权利无穷膨胀的计划。
我是业界中的一颗小螺丝钉,深知身边背负巨额指标同砚们的痛楚。但无论各人怎样诉苦,心田深处都惊人划一地明白在谁人fast and furious狂飙的期间,整条战船不进则退之实际;我们站在电光火石战场正中央,冲锋不可退却,也无法退却。
四年前,我曾多次试图向一位老向导倾销银行的精致化管理项目。在交换会上,和同样来自战略规划部的小同伴们脑力荡漾,创意无穷,鸡血不停。然而每次在触及信审流程精致化时,就像是到了魂斗罗游戏的闯关时间,怎么闯也闯不外。
火线团队三言两语地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当刘翔,你要在最争分夺标的审批流程上再加几个跨栏,简直是怒不可遏。
我图样图森破,sometimes naïve,不平气地问老向导您毕竟在等什么?
他便悠悠隧道出了那句惊悚的话:我在等候危急,等全体业界苦日子到来那一天。只有断了增长念想的那一刻,才是经心绣花的那一时。
现在这经心绣花的一天终于到来,却要先打好几块大补丁;由于各人发现本可以绣花的地方,满是大巨细小的洞洞。
这倒也非常符合我中华民族务实的精神:无损不修,洞现即补。我们又不是没过过补丁上又补丁苦日子。我奶奶说过,补衣服也是有讲求的,要先把旧补丁拆下来,再缝新补丁,如许补才板正牢固。标题是我们愿不愿意拆开来,直面那些貌寝的巨细洞穴。
纵览举世,犯了贪食错误的业界同砚们无处不在。一个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美联银行Wachovia,一家为增长而生的银行。从夏洛特小旅馆里的一个柜台开始,直到增长玉成美第四大银行,此银行把增长写进了自己的MissionStatement。在末了的十年里更是马不绝蹄,一口吻吞并了80多家银行和公司,但大部门时间并不清楚自己买了些什么。终于在次贷危急中全面瓦解,被Wells Fargo以“能得到巨额税收减免”为紧张缘故原由收购,竣事了自己227年汗青的存在。
生于吞并,灭于吞并。Wachovia的宿命就像影戏七宗罪里贪食者-- 被活活撑死。
这第一宗罪的因果关系原来非常平凡易懂,然而由于银行业对于国计民生的紧张程度,我业界的增长过程中有个小小的“twist”—在“规模巨细”同“安全程度”关系中有一个拐点:在规模不大也不小时每每是最伤害的,然而一旦突破此拐点,增长便不可控制,自然而发。直到荣誉当选“SIFI(体系性紧张银行)”,当时间就非常牛X了,不但可以从容地威胁羁系,绑架纳税人,还可以用英文讲出谁人很酷的词汇:“Too Big To Fall”。
说到底,扩张有两种思绪:一种是下围棋,每一步有什么用途不消多想,“到时间”就知道了-- 即以结构“占先”为重,通过扩大棋盘来把握局面。另一种是下国际象棋,每个子都要有代价,绝对不能恣意被吃掉-- 即通过赋予棋子更多的兵种来增长胜算。
两种思绪并无优劣,但如果能像Big Bang Theory中谢耳朵同砚创造的三维棋局一样,将两种头脑联合,既“结构”又“谋局”,我信任胜算肯定会大大增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