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网贷 发表于 2019-6-14 00:47:44

当政府站错了队:互联网金融骗局狂野生长的制度根源

2015年很特殊,这一年不但股市泡沫幻灭,而且互联网金融泡沫也开始幻灭,连续几年的高潮所带来的后患已经显现出来。


据网贷之家统计,到2015年底,天下网贷行业运营平台2595家,比上年底多了1020家,整年网贷成交量高达9823亿,在经济和社会中已是举足轻重。


但是,累计的标题也开始快速袒露,一年内896家网贷公司倒闭大概携款跑路,是前一年的3倍多!


这些标题公司多以骗局为特色,涉及的投资金额和人数惊人,如e租宝融资达750亿,涉众500万投资人;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买卖业务所将其“日金宝”等金融产物,通过互联网线上和线下在二十多个省贩卖,骗取了22万投资者450亿的资金。


新年开始后,武汉盛世财产又出现挤兑危急,又一家P2P网贷公司跑路。而这些公司不乏这个奖谁人奖,包罗“互联网金融安全树模单位”奖等等。


由于这些跑路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涉众太广,已经在渐渐演变成一个社会安全标题,以致于从北京到上海、深圳等地方当局,决定停息新的网贷公司或任何跟互联网金融和投资理财有关的公司注册,也克制跟网贷相干的广告。


正如从前很多别的变乱一样,当局的态度从完全的鼓励和放任走到严酷克制,出现180度的变脸。


一个原来非常好的东西,对社会具有极大良性发展潜力的互联网金融业,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急转?我们从中到底该罗致哪些辅导?本日,互联网金融泡沫可以幻灭、社会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而假如我们不在此底子上举行反思总结、罗致一些有益辅导,这场泡沫活动所带来的代价就白白交了学费!


互联网对大众利益多多,但对骗子利益更多

已往几年里,关于互联网对金融带来的变革谈得很多,也根本都对,只是过于片面,只看到了互联网带给金融斲丧者的便利,给千千万万个已往跟金融服务沾不上边的老百姓带来的时机。


而没有看到互联网也同样给骗子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时机和空间,原来骗子只能在自己的生存圈子里以及周边骗几个人,但是,有了互联网特殊是移动互联网之后,他们可以在天下范围老手骗,可以骗上几百万乃至几亿人。


起首,互联网尤其移动互联网简直可以改变金融的可得性,特殊是让边沿地区和农村的老百姓,只要移动话网分泌到,就能加入金融买卖业务,享受各类金融服务,使金融不再只是城里人和有钱人的特权,提升金融的普惠性。


以余额宝为例,从2013年初推出后,到年底的用户数高出4303万人,两年后到2015年底高出2.5亿人。


其次,金融服务的便利增长了,买卖业务资源低沉了。原来纵然在城里有银行物理网点、证券业务部、保险贩卖点,你也要开车、骑车或走途经去,到了还要列队,要浪费很多时间,现在有了移动互联网金融,在任何地方都可当场举行金融买卖业务。


这种低资源和便利不但让单位金融买卖业务更合算,而且使人们能得到、使用的赢利时机也比从前多,每人的金融买卖业务量也会更大。


对于金融运营商来说,资源降落的意义更大,原来想美国高盛、摩根士丹利之以是不乐意服务那些“蚂蚁”客户,就是由于他们资金小,但面对面服务须要花的时间和精力却不低。


但是,由于这些千千万万互联网金融客户都由电脑来应对,电脑呆板没有标题,不消花多少钱就能创建巨大的盘算机服务器体系,来服务千万乃至数亿“蚂蚁”客户。


再者,就是互联网带来的“大数据”,各人都谈到“大数据”可以资助低沉金融买卖业务两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尤其是有了金融用户的买卖业务汗青以及别的经济举动汗青数据,金融服务提供方就可以或许把用户中的“好人”和“暴徒”更精准地区分开,把坏账率、用户方的违约率降到最低。


如许,不但可以把融资量像积累蚂蚁一样到达“单个小、总量巨”的结果,也能把融资资源低沉,更多、更好地服务社会。


上面谈到的“互联网+”所带来的利益,是已往几年听到最多的,也是我们都很熟悉的。


但是,不太熟悉大概相对较少听到的,是这些原理都是从金融服务的提供商角度而言的,而不去看到最显而易见的标题:把千千万万乃至数亿“蚂蚁”大众的钱交给金融服务商之后,那些服务商会不会跑路?


会不会像他们答应的那样兑现?原来只有面对面做金融买卖业务时,物理隔断短固然限定了买卖业务范围、增长了买卖业务资源、使得买卖业务数据小,但这些缺点对大众客户也是优点,由于他们会亲眼看到金融提供方是谁、是什么样的人、懂不懂金融、他们是真人真物、照旧根本就是骗子。


现在,移动互联网金融把这些原来有利于斲丧者辨认金融服务商的时机都灭掉了,“蚂蚁们”根本不能看到是谁在给他们提供这些金融产物,也不能知道这些提供商是否真的拿了资金去投资、去给了P2P中的另一方“P”。以是,总体上,互联网实际上是远远增长了金融买卖业务两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不是镌汰了。


也就是说,假如不对互联网金融的提供方举行规范束缚和监视的话,互联网特殊是移动互联网给骗子们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天国!


没有互联网的时间,他们只能在左邻右舍间骗几个人的钱;有了互联网,他们可以骗千里万里之外几百万、几亿人的钱,不须要晤面、也不须要付出资源就能骗到他们!


按照一样寻常的常理,互联网金融比传统金融更须要羁系,由于诈骗的空间范围和受众数目翻了几个数目级,潜伏的社会危害比从前大得多,而不是更小。


但是,已往几年里,这种基于常理的逻辑却沉没在互联网金融高潮中,没有太多人看到或谈到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潜伏危急风险、社会风险。为什么会是如许?


当局最好不要参与行业发展


就像当局不应该切身上阵推动“慢牛”一样,也不应该过于参与互联网金融和别的行业。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让市场在资源设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黑白常精确的,也是当代人类履历的夺目总结,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也应该对峙这一原则,当局的脚色是订定、实行和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规则,但不应当在市场中左袒一边。


只要把规则订定得公平公正了,具体行业是否能发展起来,由市场去决定;一旦由于一些优点方乐成游说了当局决定部门,就容易使当局在市场中站边。


而市场买卖业务中总是有买方和卖方,假如当局出于鼓励行业发展而特殊照顾、左袒卖方,那么,这肯定断送了买方的权利和优点,使得这个行业容易形成泡沫,造成资源错配,而且买方终极会亏损乃至血本无归。


已往多年的重点产业政策中(太阳能、风能、钢铁、电解铝,等等),地方当局和一些企业作为卖方,在扶植政策(包罗放松了的规则)诱导下,导致太多投资人即买方进入,结果是那些行业险些都产能过剩,投资人亏损严峻。


互联网金融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当局最好不要参与行业发展中、不要在市场中站边。国内金融行业和学界,体制表里,都不缺桃李才俊,实在不少人早就提出警示,谈到失控的互联网金融范畴所大概带来的标题。


在一个连亲戚朋侪以及熟人之间都难以互信的社会里,居然通过互联网不晤面做金融买卖业务,反倒更加信得过、更加安全了?一些羁系部门也看到了这些潜伏的标题,已经或正在预备推出规范互联网金融的规则。


但是,他们过了几年都没有推出,也不公开讲为什么没有推出,由于他们不渴望给国家重点推动的行业泼凉水。


实在,不管那些鼓动互联网金融的人是怎么故弄玄虚,互联网金融和基于物理网点的传统金融本质是一样的,金融就是金融,它的本质是买卖业务两方的跨期代价交换,这一点没有被改变。


假如跨期代价交换是不含利钱的付出性的,就属于钱币范畴,归属钱币政策管辖;


假如跨期代价交换安排是含固定利钱回报性的,就属于银行和债券的范畴;


假如跨期交换的收益是不确定的而且买卖业务左券可以在特定大概不特定的范围内换手买卖业务,那么,就是证券;


而假如只有发生某些变乱才发生付出的跨期交换,那么就属于保险。


也就是说,不管金融买卖业务发生的平台是线上照旧线下,各种金融买卖业务的产物分类应该是很清楚的,哪些该人民银行羁系,哪些属于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羁系,这些早就很清楚。但是,他们不敢推出羁系规则。


就如许,由于当局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明白地站边,不但羁系规则不绝到客岁标题公司越来越多之后才出来,而且既有的工商、税务、法律、司法规则在面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和个人时,也执偾疏松地实行大概只管视而不见。


好比,到现在为止被执法观察、告状的P2P网贷公司,多以非法集资被控告,而不是诈骗,只管很多情况显然是诈骗、卷款逃跑。


就如许,互联网金融成了法外之地,骗子和好人都可以进,鱼龙稠浊。固然,受害上当得血本无归的是那些千千万万的“蚂蚁”,即互联网金融的买方,而且由于这么多人受害了,接下来社会会全面鉴戒互联网金融,使得原来靠市场的力气自己就能快速康健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反而难以进步了。


股市的履历也根本云云。假如是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把股票买卖业务留给市场的力气去决定,股票何时涨何时跌、涨多少跌多少都留给市场加入者去决定,当局在中心既不鼓动买方、也不打击卖方,既掩护多方、也掩护空方,那么,固然偶然也会有泡沫,但泡沫的水平和频率不会像我们熟悉和切身履历的那样。


行政权利加一边倒媒体扶植的牛市只会是疯牛,不会是慢牛,末了泡沫幻灭时不但不能实现当初通过股市动员创业高潮的愿望,相反地,是把多年发展起来的股市、尤其是多年辛劳创建起的市场规则给打乱了,得到跟初志全然相反的结果。


当局最好不要参与行业发展、不要在行业中站边,不是不信赖当局的本事,而是由于当局的特殊职位和权利造成的。


当局是规则的订定者和实行者,一旦当局在一个市场上、在一个行业里站边,很多规则大概不会被推出;大概纵然规则推出了,也不肯定会公允地实行;


更有大概的情况是,规则推出了,也会实行,但当局订定的规则会左袒一方,连媒体都一边倒,假如是如许,谁还敢做行业里的另一方?另一方怎么大概伸张自己的权利、让自己的优点得到掩护?


互联网金融也好,股市也好,都不应该成为行政主导下的一场活动,真金白银的贸易和证券投资末了都要有人买单的,而这两场活动末了买单的又恰好是本无本事买单的老百姓。


话说众筹


末了,我们以股权众筹为例,谈谈已往关于互联网金融的一些误区。2015年12月16日,“水果营行”CEO易德被深圳市警方带走观察,易德号称要做生鲜业的“阿里巴巴”,一年之内开了256家O2O实体店,单店投资额在100万~120万元。水果营行通过“合资人众筹”方式融到实体门店所需的资金,涉及金额3亿元左右。


我们不知道水果营行具体是否涉嫌犯罪。但是,就像我们相识的那样,众筹融资的想法似乎不错:易德有野心创业,但须要创业资金,而另一方面,千千万万的张三李四们手头大概只有几千、几万元,他们自己不能创业,但也渴望像创投基金、天使基金那样从创业高潮中分一份羹。怎么把他们拉拢到一起呢?给创业者和“蚂蚁们”提供众筹平台,不是恰好办理标题了吗?


前面已经谈过骗子的标题,这里我们临时不管创业者拿到资金后是否真的如其答应的那样去做。纵然不思量诓骗的标题,单纯从创业风险的角度看,这些张三李四老百姓是否得当做创业投资?他们的钱是否该加入创业冒险?


在投资学、风险管理理论中,我们都夸大没有一种投资对谁都是最优,也没有一种投资组合对谁都最符合的,关键是要把投资的风险特性、风险水平跟投资者的收入与财产状态和风险偏好相匹配。


就创业而言,失败风险通常很高,那么,对于中低收入群体,由于他们的剩余财产少,收入也不是很高,一份钱收入顶一份钱的生存用途,创业风险显然不得当他们。只管这意味着他们不能分享创业所大概带来的收益,但这也可以使他们克制丧失掉辛辛劳苦得手的收入。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国家都会限定大众范围内的任意“众筹”,防止缺乏金融知识和履历的大众上当,也是不让他们遭受经不起的创业风险。以是,“众筹”不得当于“众”,而更得当于“寡”,否则就要受到证券类法律和规则的束缚。


已往几年,互联网金融高潮带来了很多结果,不但推动了多年被禁的民间金融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范畴和门路,也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对金融发展的极大推动力,制造了不少从前不可思议的古迹。


但是,这些结果是以很高代价为条件的,包罗还在继承袒露的标题公司和浩繁上当的老百姓的丧失。这些辅导中,最大辅导之一是:当局最好不要在行业发展中选边、站边,不能直接为行业的任何方站台。


当局的脚色是订定和实行公平公正的行业规则、市场规则。就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决定的,让市场在资源设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政府站错了队:互联网金融骗局狂野生长的制度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