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资 发表于 2019-6-14 00:48:19

谁是“土豪”安邦背后的神秘靠山?

“挥金如土”的安邦保险团体已经以“土豪”的形象深深扎根在美国民气中。近期在夺取喜达屋的过程中,安邦更是以令人咋舌的142亿美元出价将万豪旅馆逼到了死角。此时,人们不禁要问,安邦背后到底拥有着多大的背就量
高频高额收购外洋资产

在安邦“横刀夺爱”与旅馆巨头万豪夺取喜达屋的商战中,这家2004年创建的公司备受市场关注,国外媒体BBC是如许先容安邦的——作为一家汽车保险公司在宁波发迹,背后却拥有一批强盛的国营支持者。

仅仅过了10年,中国安邦保险团体就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企业巨头之一,拥有丰富的国际投资组合,长处范围已经扩展至银行到传统中医。

不外,因其弘大的操持而闻名,背后拥有巨量现金支持,在每笔巨大花销眼前从不手软的安邦仍旧被以为是一家“不透明”的企业。

这家中国公司在国际市场崭露锋芒照旧由于客岁以19.5亿美元的代价买下了纽约地标华尔道夫旅馆,创下美国旅馆有史上最高成交纪录。

影戏《闻香识女人》中最经典的一幕就是在华尔道夫旅馆拍摄。

http://oss.laohucaijing.com/UserFiles/Image/201603/20160331172813395.jpg



在许多人看来这一收购代价似乎有些离谱,由于根据一些盘算,这相当于为每间客房付出凌驾130万美元。

http://oss.laohucaijing.com/UserFiles/Image/201603/20160331172539791.jpg



本月初,安邦又以65亿美元买下了黑石团体旗下的地产投资信托企业Strategic Hotels & Resorts Inc,今后又劳绩了一项新的收购纪录——这将是中国大陆买家在美国成交的最高额度房地产收购。

对于此次收购,安邦将得到该团体旗下高出全美的16处顶级奢华旅馆,包罗丽思卡尔顿、凯悦旅馆、万豪国际以及位于硅谷和华盛顿的四序旅馆,总计凌驾7500个旅馆房间。

国际地产咨询公司莱坊国际的数据表现,2015年整年,在外洋购入地产资产的前20位中国大买手中,14家为房地产开辟商,6家为保险机构和主权基金。此中,安邦保险是外洋收购中最为生动的保险机构。

现在,安邦在与万豪夺取喜达屋旅馆的过程中再次得到举世关注。此前安邦曾3次试图收购喜达屋,而最新一次140亿美元的报价大概会让喜达屋芳心暗许。

2015年11月,天下两大旅馆团体万豪国际和喜达屋告竣协议:万豪以每股2美元现金加0.92股万豪股票收购喜达屋,总值122亿美元。但听说安邦其时已经故意向到场,但资金预备尚未到位。

本年3月14日,安邦领衔的财团“横空插足”,开价每股76美元全现金,高于万豪国际提出的每股68美元现金+股票。安邦的收购总价将为129亿美元,高于万豪提出的122亿美元。

3月18日,安邦将收购价进步至每股78美元,买卖业务总价达132亿美元,解约金为5000万美元。

3月21日,万豪开始反击,大幅进步收购价至每股85.36美元,将新的收购总价升至136亿美元。喜达屋放弃了安邦的新报价,与万豪国际签订修订版并购意向书,并将解约金从4亿美元进步至4.5亿美元。

3月28日,安邦再度将报价上调至每股82.75美元,总价约为141.5亿美元,而且安邦接纳的是特别土豪的全现金收购,新的收购要约将万豪逼到了墙角,安邦似乎已经锁定胜局。

土豪的配景

那么在安邦于国外高频高额收购外洋资产的背后,到底拥有着多大的背就量

http://oss.laohucaijing.com/UserFiles/Image/201603/20160331172444548.jpg



国外媒体BBC是如许报道的,安邦的董事长吴小辉在中国应该算是与政界关系最密切的大亨之一,49岁的吴小辉老师少少在公开场合曝光,被以为是“深居简出”,不外,客岁曾在哈佛校招中有数露面,并广泛提到了公司的投资战略。

他说道:

各人看到安邦近期这么多的投资动作,着实是我们国际团队在举世对于浩繁项目分析和判断的效果,他们在举世的累计飞行里程数大概可以来回月球两趟,我们的投资战略都是很审慎的。在代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不但首战必胜,而且每战必胜,使思量到在全部的底线环境下我们都能红利。
我们的华尔道夫项目投资收益将会黑白常丰厚的,我们会把两个塔楼改造成住宅,增值代价很高,我们还偏重思量了文化因素,我们把这个住宅地产项目打造好,同时会把旅馆部分建成超五星级旅馆,创造顶级客户体验,实现安邦以客户为中央的理念。同时我们会增长一些中国元素。


中国企业蜂拥美国资产

保险公司通常被以为是运营最安全的公司,由于他们拥有富足的资源,而且每每投资于那些低风险低收益的资产。

但是中国安邦可以说正在颠覆这一概念。

安邦前身为安邦财险,创建于2004年,早先注册资源仅为5亿元。而在10年多的时间里,现在在其网站主页上,安邦声称已经拥有凌驾1.9万亿元(3000亿美元)的总资产规模。

http://oss.laohucaijing.com/UserFiles/Image/201603/20160331172236708.png



就在很短的时间内,安邦就已经通过一系列外洋收购实现了转型,此中收购的巨型企业还包罗一家比利时保险公司Fidea和德尔塔·劳埃德银行(Delta Lloyd Bank)。这统统收购活动都颠末了保监会的答应。

在国内,安邦还耗资400亿元收购了民生银行,多家地产开辟商,一家风力涡轮机制造商,以致一祖传统中药材公司。

然而,鉴于中国保险业的利润率并不是很大,一些人对安邦在国外购置资产的本领表现了质疑。

BBC中国市场研究部分的总裁Shaun Rein反映,一些人对安邦资金方面的担心有些多余,安邦单单在私家融资上面就已经吸引了几十亿美元的资金。他指出,“我们能发现许多中国企业正盼望成为举世到场者。他们资源雄厚,而且气魄汹汹。”

Rein将现在的中国企业比作80年代的日本企业,其时许多日本大企业通过购买外洋竞争对手,以便让管理层的长处与他们的长处雷划一。

但Rein指出,在外洋收购上,中国有着很大的差别,中国企业重要是想购买外洋的品牌、技能和管理诀窍。

显然,面对国内经济的不停放缓以及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对安邦来说,他们将本身的赌注下在了那些相对安全并极具威望的美国资产上,另有许多其他企业也在走这条路,比如中国化工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先正达,海航63亿美元收购Ingram Micro,海尔54亿美元收购通用电气,中联重科49亿美元收购Terex等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谁是“土豪”安邦背后的神秘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