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钱 发表于 2019-6-14 00:49:15

国企不改革 还谈什么供给侧?

本文摘自《供给侧改革》一书 原标题为《国企改革才是货真价实的供给侧改革》,有删节

供给侧改革既不是新名词,也不会有太多新内容,是盼望通过引发供给侧的活力来实现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由于供给侧的服从进步之后也会通过就业增长、工资增长等机制对需求侧产生正向影响,紧张就是对企业部分放松管制、减轻税负、激活机制、重组出清,等等。

别的,另有劳动力市场改革、金融市场改革等等,现实上这些改革也会表现为企业部分雇佣制度和工资制度的变革以及融资布局的变革。

以是说供给侧改革紧张表现为企业部分的改革大抵是不错的。

国企改革才是货真价实的供给侧改革

中国的企业部分改革,特别是当下的企业部分改革,焦点内容之一恐怕就是国企改革。但是我们现在说中国要实行供给侧改革,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大讲这个名词,总得弄清晰到底想做点什么吧?

现在讲供给侧改革的官员、学者,说来说去就是化解产能过剩、清算“僵尸企业”这两件事,这两件事不是什么新东西。

产能过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度也非常严肃,政府也花大力放肆气处置惩罚过。新一轮产能过剩政府在两三年前就在处置惩罚;至于“僵尸企业”,就是九十年代所说的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技能落后、产物没有市场的企业,其时也想了很多办法来清算。

产能过剩、“僵尸企业”这两个题目,现实上与国企是密切相干的。固然不是说民企不存在这两个题目,但是民企通过市场机制根本上可以处置惩罚这两个题目,国企处置惩罚起来就不那么顺遂了。

如果不推进国企改革,产能过剩和“僵尸企业”的处置惩罚就难有突破性盼望和根天性变革。以是如果我们大讲供给侧改革,而不去推动国企改革,大概我们回避国企改革去讲供给侧改革,我看大概会不得要领。

国企改革才是货真价实的供给侧改革,否则就是避重就轻,搞新名词、回避老题目,末了也没有什么用处。

我们的研究发现,国企改革简直可以提振经济增速、引导经济增上进入良性循环。现在经济下行压力还是挺大的,但是五中全会还是重申了中心对天下人民的答应,就是2020年GDP要比2010年翻一番,意味着未来几年(“十三五”期间)每年年均GDP增长要6.5%。

如果是国企不改革的话,要实现每年6.5%的年均增长困难不是一点点,困难还是很大的。

我这两年做了一些研究,发现国企固然在GDP里头只占25%上下,就是1/4,但是它所造成的资源错配是全方位的,不是说只有这1/4才有资源错配。这种资源错配和市场扭曲对现在的经济增长造成了严肃的拖累,拖累了现在的经济增长。

我们做了一些模拟的分析,如果现在每年拿出10%的国有企业改成肴杂全部制,实行真正的市场化,如果是以十年限期来举行模拟的话,每年均匀可以进步GDP的增速约莫是0.5%。

现在想要0.5个百分点的增速真是很不容易,拉投资、放贷款都很难到达如许的结果。通过我们这种模拟的测算,完全可以说国企改革是货真价实的供给侧改革。

三十年国改两茫茫

国企改革搞了三十多年了还没有到位,还在重回市场的路上。国企根本上实现了同市场经济的融合了吗?这由各人去判定。

负担宏观调控职能,我可以跟各人说,连地方政府都不应该负担如许的职能,宏观调控是总量管理,它是中心政府的职能,在美国是联邦政府的职能,连地方政府都不负担如许的职能。

前不久国资委举行了消息发布会,提出来十大试点。第一个试点就是落实董事会职权的试点。第二个是董事会选聘策划管理者试点。第三条是薪酬和分配制度改革方面的试点。

2005年(十年前)国资委刚创建不久,就是大力放肆推进规范董事会的试点。十年已往了,试点怎么样?

现在一百零几家央企,大概是六十多家创建了所谓规范的董事会。这个规范董事会是什么意思?是在国有独资企业当中创建外部董事占多数席位的董事会,以是叫规范董事会。国有独资企业董事会也不是十年前开始搞,二十多年前就搞了,我们十年前就以为20世纪90年代的董事会不可、不规范,那我们就从2005年开始“规范”吧。

这一试点试了十年,规范了吗?第一,十年也没有把央企一百多家全覆盖,另有很多没有建董事会;第二个是创建了“规范”董事会的这几十家,但董事会连一个依法来选聘高管的权利都没有,这是法律规定的权利,你说规范吗?它也不能决定高管(总裁、总司理)的薪酬,你说规范吗?这是《公司法》写得一清二楚的,落实不了。

现在我们又去试董事会,说落实董事会职权的试点,我们已经试了十年了,试了几十家,再过十年到2025年,我们是不是又要搞新一轮董事会的怎么样落实职权大概规范化的试点?

十年一觉董事梦,赢得管理薄幸名。就是有了董事会,也谈不上真正的公司管理,所谓的管理就是一个薄幸名。以是如果是这种方法、这种路径去推市场化改革,我看不是重回市场,而是重离市场,离市场越来越远。

我们既然要去通过国企改革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来推,国企改革到底应该怎么弄?我以为应该大力放肆推进股权布局改革。

如果没有股权布局的改革,整天去弄董事会,另有监事会,反正现在这个会谁人会越来越多,管着国企的会是越来越多了,干活的大概是有积极性干活的越来越少,国企怎么去搞?

我记得张维迎教授曾经说过一句话:你在白马的身上去画黑道道,那不是真正的斑马。

如果没有股权布局的改革,国有独资也不去动,搞这个会、谁人会,好几个会,活力不肯定有。股权布局改革,肴杂全部制还是要推。

对国企改革个人的一点发起

我个人以为2016年可以在两头去推肴杂全部制。一头就是很多大企业的子孙公司、二三级公司、三四级公司,着实很多都不是主业,特别是到了三四级公司,很多都不是主业,也不是那种大型的国有企业。可以推一些力度比力大的,以管理层和员工持股为主的这种肴杂全部制改革。

中石化100多万人,中石油150多万人,着实主业人并没有那么多,很多都是在辅业,在三级、四级、五级、六级公司(三产、多种策划)。这些公司要大力放肆地去推员工和管理层持股这种肴杂全部制。

有的条件具备的话,国有资源退到参股大概国有资源全部退出也不是不可以的,这个不违背中心的精神,只要是完全竞争范畴、中小企业就可以做。

关键是我们这个过程要公开透明,定价要公道。如果这些员工和管理层持股的话,“1+N”“N”这内里会有这方面的文件,可以明白公开地给他们一些代价上的优惠。

好比我明着说打九折,就可以了,不要暗箱操纵。这是有很多案例,很多国家在管理层大概员工购买本企业的股份的时间,都是有肯定的优惠的。相当于很多企业(包罗私营企业)内部要购买本企业的产物,给你一个明码的扣头。别的是顶层,就是央企的母公司搞肴杂全部制。

我以为可以推进一些试点、树模,在2016年肯定要拿出十个八个试点树模出来。22号文以及厥后国务院发的《关于国有企业发展肴杂全部制经济的意见》讲到了要在电力、电信、民航、军工、石化等范畴,推出一批肴杂全部制改革的试点树模,我以为非常好。但是说到了要做到,时间过得很快。

2016年能不能在试点树模有所突破,选择几家央企,包罗电信行业、民航、电力、军工、石化范畴在它们的母公司大概是上市的二级公司来深化肴杂全部制改革。

母公司根本上全部都是百分之百国有的,我们做一个破题,能不能央企母公司、团体公司在2016年有一两家真正地去搞肴杂全部制。更多的能不能在二级公司,特别是已经上市的二级公司去管理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题目,出让更多的国有股给一些非国有的战略投资者。

现在已经上市的国有央企平台,就是上市的二级公司,一看国有股都是50%、60%,我们能不能降?反正是上市公司,降到50%左右,大概是50%以下,大概40%以下,如许才气管理国有股一股独大题目。一股独大很难做到市场化。

管理布局纵然有了,但董事、监事都是上面来定的,而且他们薪酬都是行政化、构造化的。现实上只有股权有肯定程度的多元化和肯定程度的分散化才气激活市场。

宝能举牌万科,很多人说不好,说“蛮横人来了”。从公司管理来说,原来长期在位的管理层突然遇到了外来的寻衅,这是功德,我并不是说这些管理层不良好,良好的人也要有外来的寻衅才是功德。

只有股权做到肯定程度的多元化和分散化,有肯定程度的运动性,才气够有这种情况的出现。

泉源:凤凰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企不改革 还谈什么供给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