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g3q6o4fse 发表于 2019-8-4 08:53:43

不过有一点值得骄傲的是,我学习还不错,每年寒假都能拿个前三名的奖状回家。估计是以上家庭的不温暖以及上学时经常受欺负的环境,造成了我自卑而又梦想自由的性格吧,总是希望长大后能离开这个家,离开这个村子。即使当时初中毕业考学也没有听父母的建议报考中师(我那时就不喜欢毕业后回来稳定的教学工作,而是向往外面的大千世界),所以,我就擅自做主报考了中专(在90年代初,中专通常是农村里最拔尖的学生通往外面大千世界的唯一途径)。上面我所描述的生活环境也就埋下了我以后在工作上目光短浅,扛不住压力。总是不能脚踏实地的去一步步的向前进,造成工作频繁更换,后面的生意三度铩羽而归,估计是我情商分数很低。

ol4i2s1y1r 发表于 2019-8-4 08:53:53

房奴之路:
2008年初,股市收益持续缩水,从20W已经缩水到13万了,我思考下,觉得这样不是办法,股市看来即将走熊。就动起了买房的念头。08年新年刚过,我就四处看房,后来比较来比较去,选了当时我们本地中上价位的小区,面积132平米,4000大洋一平米。5月5日那天,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首付:22.8W,贷款31.8W,现在月还款2100元左右。从目前来看,我当时抽身股市,扑入楼市是正确的选择。

jsenet 发表于 2019-8-4 08:54:32

资产负债表:
现在的我已经是彻底的卡奴、房奴了,因为我手头的现金全部是是卡里的。负债表:欠信用卡4W,欠岳父母5W(因为是哄他们投资股票的,所以年息10%),欠父母4.7W,银行房贷25.5W,资产表: 现金3W,房子价值100W,肉饼店年收入4W。职业炒股不知道确切数字,只能保守的说年收益在20%以上吧(但炒股资金却是一大短板)。支出表:房贷每月2100大洋,吃穿-水电-物业-用品-医药每月大约近3000大洋,5岁儿子每月平均1000 大洋。这样,家庭的年平均支出在7W左右,不算炒股收入,我今年还有3W的收入缺口,我这还是处在一个三线城市。
以上这些就是我的经历,从95年中专毕业,到现在已经快20个年头了,现在回想起来,感慨万千。而何时我才能在天朝的投机市场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if8hh653S 发表于 2019-8-4 08:55:21

相信很多朋友都经历过大的亏损,究其原因,无非是像散兵游勇一般,懒散交易,毫无纪律。我也不例外,前几年基本上是在挖坑,后几年在填坑,一边填一边总结:“炒股,无论是原定计划,还是交易本身,该知道的还是早知道为好。”

lk5r6b0wdr 发表于 2019-8-4 08:55:33

接下来我也把这些年的填坑经验分享给各位,希望能在今后的交易中能给各位警示!

po5e1dse4c 发表于 2019-8-4 08:55:44

首先,根据操盘经验,买入一支股票,短时间内暴涨,暴跌都属于少数,大多数都是震荡调整,止损价位是每次操作中必须要明确的,完全止损为-3%。同时为了避免时间陷阱,凡是个股三个交易日之内没有让股价摆脱买入成本,我也会择机离场,这叫“时间安全垫”。我不希望自己买入的股票,摇摇晃晃10个交易日,最后还是-3%离场。我自己的三日安全垫是5%,也就是三个交易日盈利不足5%,那么不管是盈利3%、2%,还是亏损1%、2%我都会选择主动放弃。

PM4z3l1t8 发表于 2019-8-4 08:56:33

其次,经过多年的交易磨砺,买入的大部分短线个股安全边际都是比较高的,但也绝对会有买错的。一旦买入的个股回落至-1.5%,基本上会主动放弃一半仓位,剩下的一半会在股价下跌至-3%毫不犹豫的离场。很多时候主力会洗盘,当我在-1.5%离场一半之后,迟迟不破-3%,最后一骑绝尘。但是更多的时候,仅仅是短期反弹。总之我会坚定原有的-3%离场不变。如果个股大牛,当我的成本在该股的13日均线附近时,才会考虑是否加仓。

7x3l4e2i2y5j 发表于 2019-8-4 08:56:39

最后,就是平衡离场价与止盈位。平衡离场价是针对短线离场,用的频率也是最多,但它又算不上止盈。设置起来很简单,入场价10元,收盘10.4元,平衡离场价位就是10.2元。假如次日10.8收盘,则变为10.4元。一旦价位触及,离场一半仓位,剩下的一半可跌到入场价离场,如果三个交易日,股价无法刷新到近期最高价,剩下的一半也会选择主动放弃。

hgyhd6dFF 发表于 2019-8-4 08:57:20

以上是比较简单的方式,朋友们会发现设置的很细致,并且一旦介入几乎是无感情的操作。其实对于每一个正常的交易者,没有一个充分的看好理由,谁也不会买入一支股票,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主观因素很多。那么怎样才能降低由主观判断造成的不利影响?只有靠交易纪律。

PM1c5t4k3 发表于 2019-8-4 08:57:52

这些纪律是用一笔笔亏损的钱“买来的”。多希望当年有人能提醒我,也不至于付出高昂的学费。不过由于人性的原因,我相信就是别人跟我说了,我也不会全盘接受,有些东西不“断胳膊,断腿”无法体会。正如现在一些正在看本文的一些朋友。废话不多说,各位接着往下看。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扒一扒 我走投无路后职业炒股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