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g12 发表于 2025-4-10 07:53:33

某共享公司的"原始股"骗局再调查:一场专坑中产的资本围猎

(深度调查)当王丽在招商会上听到"公司即将赴美上市,现在入股稳赚十倍"的宣传时,她毫不犹豫地刷了50万元信用卡。两年后,这家号称"中国版SpaceX"的科技公司早已人去楼空,而她手中所谓的"原始股"凭证,不过是一张连公章都没有的A4纸。
一、精心设计的围猎场1. 高端场所的信任背书
调查发现,这类骗局往往选择五星级酒店举办"上市启动会",会场布置堪比纳斯达克敲钟现场。邀请函上印着"仅限资产500万以上精英人士",实则是对中产阶层的精准筛选。
"他们找退休领导站台,安排假投资人当场签大单,甚至伪造境外投资机构的尽调报告。"一位曾参与维权的投资者透露。
2. 专业话术的心理操控
骗子们熟稔运用"稀缺性话术":
"本次增发额度仅剩最后300万"
"财务总监偷偷透露明年Q2上市"
"某知名风投已签订对赌协议"
更狡猾的是,他们会出具带有免责条款的《投资风险告知书》,在法律层面构筑防火墙。
二、教科书般的收割流程1. 股权代持的黑色产业链
调查获得的内部培训资料显示,公司会要求投资者签署《股权代持协议》,通过员工或壳公司代持股份。某案件中,1名销售总监名下竟代持了87位投资者的股权。
"等发现被骗时,公司说我们从来不是股东,只是把钱借给了代持人。"受害者李建国展示的聊天记录里,当初热情洋溢的客户经理已将他拉黑。
2. 资本魔术下的金蝉脱壳
阶段一:注册"XX航天科技"等高大上名称的空壳公司
阶段二:通过关联交易虚构数亿元订单
阶段三:用投资款收购自家壳公司完成"业绩对赌"
阶段四:以"上市架构调整"为由将资产转移至海外
三、维权者的血色长征1. 法律上的降维打击
北京某律所合伙人指出:"这类案件通常涉及刑民交叉,公安机关认为属于合同纠纷不予立案,法院审理时又发现涉嫌诈骗需要移送。"
2. 执行难的死循环
即便胜诉,骗子们早已:
将资金兑换成比特币转移
通过地下钱庄洗白
用亲属名义购置海外房产
某地法院执行局工作人员坦言:"我们查到公司账户只剩83.6元,法定代表人是90岁农村老人。"
四、骗局进化警示录
最新出现的变种包括:
元宇宙土地认购:虚构数字地产发"产权证"
碳中和积分交易:包装成国家战略项目
养老社区预购:以床位费名义销售"原始股"
五、破局之道1. 识别红绿灯
警惕"政府背书""内部消息"等话术
查询证监会官网确认是否具备发行资质
要求查看公司银行流水及完税证明
2. 维权路线图
① 立即保全证据:录音、转账记录、宣传材料
② 向证监会举报非法发行
③ 联合受害者刑事报案
④ 民事诉讼财产保全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投资者均为化名)
记者手记:在这些精心设计的资本猎场里,骗子们利用的是人们对阶层跃迁的焦虑。当"一夜暴富"的幻想遇上专业包装的骗局,结局早已注定。或许,最好的投资永远是:认清自己认知的边界。

dh3t391xa 发表于 2025-4-10 07:53:50

看着眼熟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某共享公司的"原始股"骗局再调查:一场专坑中产的资本围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