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hao 发表于 2025-4-22 09:36:09

交易之王“杰西·利弗莫尔”传奇的一生

近现代最具影响力的投资交易大师是谁?去华尔街走一圈问一问,有一个名字八成是出现频率最高,他就是被奉为交易之王的“杰西·利弗莫尔”(Jesse Livermore,1877–1940),他是20世纪初美国最著名的股票和商品投机者之一,他基本上可以算是上个世纪最厉害的大空头,被誉为“华尔街巨熊”或“华尔街孤狼”。
他之所以被奉为是交易之王,并不是因为他曾经做空过美国,而是在于他的交易策略和交易思想,这些经典记录在埃德温·勒菲弗的《股票大作手回忆录》(1923),这本书以利弗莫尔为原型,描述了他的交易思想和市场洞察,至今被视为投机者必读经典。这本书虽然已经有将近100年的历史了,但是它却丝毫没有过时。
他说,交易最深层就是人性,你要想战胜市场取得超额收益,你就得战胜你自己,战胜你自己的非理性。
为了显示尊重,我们暂且先称呼他为“交易王”,他是1877年出生的,当时中国属于清朝光绪三年,已经是两个世纪之前的人物了,他出生在麻省利弗莫尔出生于马萨诸塞州一个农民家庭,14岁辍学后,兜里只揣了他妈给他的5美金,到波士顿的股票经纪行当报价板记录员,就开启了他跌宕起伏而又传奇的一生。
那个年代美国有很多的地方叫做Bucket Shop,也可以叫做股票赌场,实际就是一个赌场,你进去你就赌股票是涨还是跌,说白了就是跟买股票一样,但是你不用真的去买股票。
小交易王在平时打零工的时候就对股票价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在看着股票赌场里的价格刷新的同时,然后就记到他的小本子上,写写划划在里边找规律,慢慢他就发现股票价格一般都会在一个区间里边波动,在这个区间里低买高卖就能赚钱了,只要超过这个区间立马就退出不玩。
小交易王凭借这简简单单的策略和对数字的敏感,一个星期就能赚200美金,17岁的时候就轻轻松松花1000美金给他妈买了套房子,他在波士顿的股票赌场圈也就小有名气了,人送外号“吸金小王子”。
股票赌场里混了两三年,20岁的小王子就已经有了1万美金了,可别觉得1万美金没多少,这个是100年前的1万美金,已经远超他父母一辈子的积蓄了,所以这时候“小交易王”这个“小”的字我们就可以把它名正言顺拿下来了。
有一个问题,波士顿的赌场运行模式是,你赚多少,赌场就要赔多少,果然波士顿所有的赌场就把交易王列到了黑名单里头,波士顿的财路被挡住了。
小交易王就决定前往纽约,他以为反正他能猜对股市的走势,到哪都能赚钱。他就踌躇满志,带着他成熟的策略去了纽约,决定要大杀四方。可市场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好,冷冷的双手在他脸上胡乱的拍打,他那套区间交易策略,放到真正的市场上就不灵了,一年之内他的1万美金就在纽约亏光了。
曾经那么叱咤风云的23岁小伙,绝对不可能因为亏了1万美金就此偃旗息鼓了。所以他就向好友借了2000美金决定东山再起,假设回去接着干波士顿赌场,那里的赌场已经不让他进了,怎么办?他就跑到美国中部的一个大农村,在那块又找了一个赌场进去,而且他为了不被看出来,甚至雇了人来帮他下单,瞬间就跟玩的似的,又赚了5000美金,归还了借款还净赚3000美金。
然而好景不长,他又被赌场老板发现了,又被列入黑名单了,赌场赚钱这个事儿基本上算是行不通了。
交易王就开始思索了,感觉自己老这么小打小闹,偷鸡摸狗一般,也不是个事儿,像我这么厉害的人,应该放手去真正的股市里边拼搏一下,于是乎,交易王就痛定思痛,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策略,就顿悟了,这也形成了他在交易策略当中第一次的一个意识形态的升级。
交易王潜心研究就发现了这么一个规律,他发现股票价格其实不是那么随机游走的,它总有那么几个关键的点位,在我们现在的技术分析里,就把它叫做压力位和支撑位吧,他就发现股票价格短期会在这个区域里边震荡,但是一旦突破这个区域就可能一直往上走或者一直往下跌。
交易王之前那个策略就是在这个区间里面低买高卖,他当时为什么到真正的股市里不赚钱呢?最主要两个原因,首先就是股票市场价格变化是非常快的,但是他在赌场里看到的价格是有滞后性的,就是经纪人把价格报给他,他决定交易了再提交上去,这个价钱就可能已经不是当时的价格了。第二就是实际的交易成本要更高,而且流动性时好时坏,所以简单来说就是他那种短线高频进出,这种交易在真正的股市里头是行不通的。
于是交易王就改变了他的策略,他看80~85之间再怎么波动,油水也不是很多,他要等,比如说这个股票它一旦跌破了80,假设再跌一点跌到78,这时候他就要大量的做空,因为它会一直跌下去,就能捞一笔大的,它属于放长线钓大鱼型的,对交易的时效性要求就没有那么高了,这个策略用我们现在经常用一句话说,叫做追涨杀跌。
当然交易王整个的策略要比这个复杂和详细的多,只不过我们是把他用简化方式说一下,大家肯定还是要谨慎看待,这个也就是在当时那种非常早期还不成熟的市场,是有利可图的。现在市场上的玩家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专业,又是机构,又是央行,又是政府,银行,保险公司,高频散户,量化基金,所有的这些东西都混在一起,这么个市场环境里,那个机会就算是有,也早就稍纵即逝了。
这个根本思想上的转变,就帮助交易王进入了他交易的下一个阶段,可以把它叫做顺势而为。
那时候正好赶上传奇金融家JP摩根,在一顿骚操作让这个市场疯涨,交易王正好就借着这个势头大量买入,短短的半年时间就把它的3000美金变成了5万美金。
只可惜交易王当时本来选中了一支妖股,但是就在这山脚下,早早因为胆怯给卖掉了,要是他一直hold住的话,他的收益很可能再翻10倍,让他后悔万分。
这就产生了他交易的第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赚钱的交易别急着卖。
其实索罗斯之前也说过类似的话,并不是说你赚钱的交易就一定要持有到天荒地老,只是告诉你,你要对抗你的直觉。人性在你进入一个交易,交易让你赚钱的时候,其实大多数人赶紧把这个见好就收,把交易给锁定,别等着等着,好不容易赚了的钱,过两天再给亏回去了,这个原则就是告诉你,要去对抗你自己的本能。
我们接着回过头来再说交易王,你看他在股市里头大捞了一笔,那就是相当膨胀,紧接着就冲进了棉花的期货市场,轻轻松松就把这5万美金亏掉了一大半。
这里边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小亏的时候不舍得卖,总希望再能给赚回来,结果到最后亏得更惨。
这第二条交易的重要原则就应运而生了:不看好的亏本交易立刻止损。
亏钱的交易,如果前景你还不看好就要立刻止损,这个原则和刚刚那条原则其实是相对应的,如果你买了一个股票,这股票跌了,大多数情况下人一般都想说,要么再等等,看看看能不能涨上去,甚至有些人还会说我要不再买一点,把平均成本拉低再等着它涨上去,毕竟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被亏钱。这两条其实都是在告诉你,要对抗你自己的本能。
为什么呢?一般一个好的交易,它是非常难找到的,它都是基于你非常严密的分析,如果你把交易放到市场上去跑,它赚钱了,说明你这个分析其实是大概率起作用了。如果你把它卖掉了,相当于你放弃了他未来可能潜在更大赚钱的机会,同样反之,如果你开始这个交易亏钱了,那说明你大概率可能这个判断是错的,这时候不止损,大概率你要亏更多的钱。当然这前提是你确实是在非常认真的分析,不是在这盲猜盲赌。
未来的几年,交易王他的交易策略和思想也在不断的完善,腰包慢慢的就达到了10万美金,1907年,大量的人群都对市场失去了信任,就开始去挤兑银行。
这时候我们刚才说到了,交易王在第二阶段,它的策略就是顺势而为,这次可是把精髓运用到了极致,看这个市场要玩完,我还不是赶紧做空对吧?你都快不行了,我赶紧推你一把,出所料这股市蹭蹭蹭往下跌,跌了一半的市值,交易王大捞了一笔,这时候美国政府都着急了,就怕再有什么经济危机,他就去找JP摩根,JP摩根就开始救市,他发现了交易王在这里边做空,他就去去舔着脸求交易王说,小哥,咱别弄了,赚的差不多可以了,该收手了。
交易王一看,JP摩根,金融大佬,这么大的面子都来了,卖个面子,见好就收吧。他就把这做空的仓位都平仓了,反手再来一个做多,不出所料,在众大佬们的救市之下,这股票又涨回去了,交易王一天之内就赚了100万美金,身价达到了500万美金。
这么一通操作,交易王可算是扬眉吐气了,就犯了所有男人女人都会犯的错误,就是得瑟,各种挥金如土,买游艇、买豪宅,结交各种名媛,就感觉整个世界都要我主宰。
俗话说得好,“吃多了长肉,得瑟大的掉毛”。交易王也努力地演绎着什么叫做真正的作死,当赚钱的第二年交易王又冲进了棉花的期货市场。
这时候有一个号称棉花大王的朋友给了他一点内部消息,让他去做多棉花,他虽然半信半疑,还是加大了杠杆,开始买棉花的期货,结果没想到棉花大王联合着其他的一些供应商,开始把自己手里囤积的棉花就开始大量的清仓,开始卖,棉花价格就暴跌,交易网又破产了,这次打击对交易王来说那是相当沉重。
于是他就在自己的交易原则里边狠狠地加入了一条:相信自己,别人的话可以听,但是不能全信。
用咱们现在经常说的一句话,鸡汤一点的话,叫做你要独立思考。
交易王就只能在舔着脸去找朋友借钱,希望能够东山再起,这时候他已经39岁了,他比之前那几次都更加的小心谨慎,整整花了6个礼拜,一笔交易都没做,就在那等,等待,研究,看报价趋势,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好的时机。
当时正好赶上一战,打仗的时候,一般金属的需求都会比较紧张,所以他就把自己大量的资金都买了一只钢铁公司的股票,当时在98块钱买的,这个公司一直涨到115,可是在这个时间点,他就hold住没卖,运用他第一条交易的原则,甚至又继续加仓加杠杆,最后直到股票涨到145的时候,觉得差不多了,觉得差不多了,退出,把初始资金又给赚回来,所以这交易大多数情况下玩的就是一个心理。
交易王的策略越来越成熟,钱也越来越多,逐渐的摸透了整个市场里面博弈的内核,它开始了又一次升级,这也真正迎来了交易王的全盛时期。
交易王又赚的风生水起了,他会干什么呢?他就又进军了棉花的期货市场,不过这次脱胎换骨的交易王,彻底摸透了棉花市场的正确打开方式,就是通过买期货来挤兑市场。一进去就是又是灰色手段,又是利用舆论大获全胜,第二年的时候甚至让市场上几乎一丝棉花都买不着了。
美国政府又着急了,这眼瞅着又要来危机了,白宫就紧急派人来告诉交易王说,大哥,你来放我们一马,交易王这个人还是非常愿意给人面子的,之前卖过JP摩根一个面子,这看着白宫又来了,一想,行,就这么地儿吧,就收手不干了,不得不承认交易王在期货市场里是越玩越顺。
交易王之后又去挤兑了小麦市场,玉米市场。1925年的时候,48岁的交易王的身价已经达到了千万美金。
这时候他就总结出来了一条,也是他在交易里边最重要的一条结论:机会还不是特别明显的时候,不要着急入场。
耐心在交易的过程当中是最难的,这点看起来好像很朴实,这是交易中最精彩的一点,说白了,就是在你还没有一个好的想法的时候,千万不要轻举妄动。多多少少交易人都有这样的感触,就是这里边其实最难的,不是你想出来一个什么特别厉害的策略,这分析,那分析,而是坐着不动。
交易王就在等着等着伺机而动。
1929年的时候,交易王就看到了市场当中很多的龙头股票都开始了出现了略微萎靡的迹象,他就隐约嗅到了危机的气息,这对交易王来说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之前做空小麦,做空棉花或者做空某一个股票,但这一次他希望做空整个美国股市。
为了掩人耳目,他雇佣了100多个中间商,就是经纪人,在中间悄悄的一点一点地开始去做空。
1929年10月29日,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黑色星期二,这天的美国股市已经不能用惨字来形容了,你看美国政府之前给他求这求那,那这次他是求天求地求老爷爷,不好用了,他们最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的,这次的暴跌就引发了美国历史上经济最严重的大萧条,
黑色星期二那天,交易王回家的时候,他的老婆孩子已经打包好了所有的必需品,他老婆肯定觉得这么个大崩盘,家里有这么个赌徒,她老公肯定完了,我这房子肯定也被抵押出去了,结果没想到交易王好像大老远活蹦乱跳的跑了过来,说,宝贝,你老公我赚了一个亿。
在这个百年难得一遇的机会面前,交易王融会贯通了毕生的功力,战胜了自己的本能,在市场上一片萧条的情况下,我们的交易王利弗摩尔,一战成名。
他发国难财这个事肯定是不好的,不过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很多资本家,像JP摩根,交易王,其实是缺乏约束和监管的,在道德层面上我们就不做深的讨论,就像经常有一句话说,资本的原始积累都是罪恶的。
这么多财富,90年前的1亿美金,可以算是富可敌国了,但是交易王他过得其实并不幸福,他当时的第二任老婆,终日酗酒,有一次还甚至跟他儿子呛起来,然后开枪枪击了自己的儿子,差点把儿子的命给要了,他跟妻子离婚之后,又发现自己得了失忆症。
事业这边,美国发现交易市场这么乱,就成立了监管局SEC,这就让交易王的很多骚操作都没有办法再进行了。
1934年的时候,曾经的亿万富翁交易王第三次又破产,至于为什么破产,到现在都一直是个谜,而这一次交易王,没有再能东山再起,甚至还患上了抑郁症,1940年,利弗莫尔63岁的时候,在纽约一家酒店的衣帽间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遗书中写道:“我的一生是个失败。” 此时他的资产仅剩不到1万美元。
这就是交易王利弗莫尔的一生,他从14岁兜里揣着5块钱就离家出走,然后经历了三次大起大落,三次破产,他没拿过投资人一分钱,自己赚到了一个亿万富翁,之后又自杀了,可惜他也没有守住他所谓的那些投资和交易的原则,是因为人性其实是很难战胜的,当然我们肯定不能说他是成功的,他是伟大的,但是他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他的这套整个的交易理念现在很多的大师还在用他这些东西。
最后再送给大家一个交易王一个经典的原则:市场永远是对的,而人不是。
杰西·利弗莫尔的一生是天才与疯狂、辉煌与毁灭的结合体。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投机者的传奇,更揭示了人性在金融市场中的脆弱与矛盾。尽管结局悲凉,但他对市场心理的洞察和交易方法论至今影响深远,成为华尔街永恒的警示与灵感来源。
















jkrl4r9jhh 发表于 2025-4-22 09:36:54

"华尔街巨熊"杰西·利弗莫尔用5美元本金缔造亿万财富,他总结的交易铁律至今有效:赚钱时对抗止盈冲动,亏损时果断止损,市场混沌时静候时机。1929年做空全美股市狂赚1亿美元,用一生证明——交易的本质是与人性的博弈

ih9tp2O33S 发表于 2025-4-22 09:37:01

备注:这篇文章的大部分内容大多是根据小Lin老师的视频整理而成,四年前,偶尔遇到优质财经创作者小Lin老师的视频,受益匪浅,于是就有了以上的文字,在此,感谢小Lin老师的辛苦付出和辛勤教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交易之王“杰西·利弗莫尔”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