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湖北省获得哪些“超常规特殊支持”?
湖北在新冠疫情后获得的超常规特殊支持可分为直接因疫情防控需求和间接因疫情冲击而针对性实施的两类措施,具体包括以下核心内容一、直接因疫情防控需求的特殊支持
1、中央财政专项支持:
①特殊转移支付与抗疫特别国债:2020 年中央单独向湖北拨付 1200 亿元特殊转移支付,用于弥补疫情导致的财政缺口;抗疫特别国债中湖北获得 1350 亿元(占全国总量 12%),重点投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
②医疗救治资金:中央和省级财政累计投入超 600 亿元,用于患者救治(个人费用全额兜底)、医护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每人每天 300-500 元)及医疗设备购置。
——
2、医疗资源紧急调配:
①19 省对口支援:全国 19 个省份向湖北 16 个市州派出医疗队 3.2 万余人,捐赠医用防护服超 100 万套、N95 口罩 5000 万只,并协助建设方舱医院。
②应急物资生产支持:中央财政对湖北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给予设备购置补贴(如口罩生产线补贴 30%),并通过政府采购兜底收储过剩产能。2020 年湖北医用口罩日产能从不足百万片跃升至 1.2 亿片。
——
3、公共卫生体系升级
①实验室网络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湖北新建 404 家核酸检测实验室(实现县县全覆盖),并推动武汉 P4 实验室纳入国家生物安全战略体系,承担新冠病毒溯源等研究任务;
②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获批建设国家区域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总投资超 30 亿元,重点提升重症救治和应急响应能力。
二、间接因疫情冲击而实施的超常规支持
1、经济复苏专项政策
※企业纾困金融工具:
①央行对湖北地方法人银行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给予 40% 再贷款支持,累计投放超 2000 亿元。
②设立 5 亿元省级中小微企业应急转贷基金,为受困企业提供无还本续贷服务。
※税收减免与补贴:
①对湖北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按 1% 征收率征税(延续至 2021 年底),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降至 5%。
②东湖高新区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最高 2000 万元研发补贴,长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企业可享受资源综合利用退税(如废旧轮胎裂解项目退税比例达 30%)。
——
2、产业链重构支持:
①半导体产业专项扶持: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二期向长江存储增资 200 亿元,支持其 128 层存储芯片量产;武汉新芯 12 英寸晶圆厂获中央预算内投资 50 亿元,重点保障医疗设备芯片供应。
②5G + 工业互联网试点:工信部在湖北设立 15 个 5G + 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全国最多),带动烽火通信、东风汽车等企业智能化改造,降低疫情对制造业的冲击。
——
3、就业与民生保障:
①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湖北对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每人 1000-2000 元),规模居全国前列;通过 “就业促进周” 等活动提供岗位超 100 万个,其中央企在鄂新增招聘计划同比增加 30%。
②困难群体兜底保障:2020 年湖北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 670 元 / 月和 500 元 / 月,惠及 280 万城乡困难群众;对因疫情致贫返贫人口实施 “一对一” 帮扶,发放临时救助金超 10 亿元。
——
三、政策支持的逻辑与成效
1、灾后重建的特殊性:
湖北作为疫情 “震中”,2020 年 GDP 同比下降 5%(全国唯一负增长省份),中央通过超常规支持快速恢复经济元气。例如,2020 年湖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 - 44.9% 回升至 1.2%,中央资金贡献度超 60%。
——
2、区域战略支点作用:
※中央通过政策倾斜强化湖北枢纽功能:
①鄂州花湖机场与武汉天河机场形成 “客货双枢纽”,2025 年货邮吞吐量目标达 330 万吨(相当于中部其他省份总和),成为全球第四个专业货运枢纽。
②武汉获批国家中心城市,2023 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109 家,数量居中部第一,带动光电子、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产值突破万亿。
——
四、与其他省市的对比
1、与东部省份的差异:
江苏、浙江等东部省份因自身财力较强,中央支持以引导性资金为主。例如,浙江 2023 年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约 800 亿元,主要用于科技创新;而湖北同期同类资金超 1500 亿元,且 60% 以上投向公共卫生和应急体系。
——
2、与中部省份的对比:
湖南、安徽等中部省份虽也获中央支持,但规模和针对性不及湖北。例如,湖南 2020 年中央直达资金中仅 37.1 亿元用于专项用途,而湖北专项债资金中 60% 以上投向国家级战略项目。
——
结论:
湖北获得的超常规支持具有规模大、时效性强、精准度高的特点,其政策力度和资金密度在全国仅次于北上广深。这些支持既是对湖北疫情的补偿,也是国家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强化战略支点的关键举措。若以 2020-2025 年为周期测算,湖北获得的中央资金和项目支持总量约为中部其他省份总和的 1.5 倍,在公共卫生、产业链韧性等领域形成了长期竞争优势。 湖北:我没啥政策。 花湖机场、武汉获批国中这些不是疫情前的? ※鄂州机场虽然批复在疫情前,但其核心建设阶段(2020-2022 年)正值疫情高峰期。疫情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而花湖机场作为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被赋予 “保障供应链安全” 的战略使命。
——
※武汉于 2016 年被明确支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但疫情后其战略定位进一步强化。同时,中央在 “十四五” 规划中加大对武汉综合交通枢纽的支持,例如打造 “超米字型” 高铁网和航空客货双枢纽体系,这些政策与疫情后推动区域经济复苏的目标高度契合。
——
※鄂州市在疫情后争取到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近 120 亿元支持花湖机场配套工程,并发行专项债券 79.52 亿元用于交通、产业园区等领域,这些资金远超疫情前的常规投入。
——
※疫情加速了国家对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的布局。花湖机场被纳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其 “货运枢纽 + 客运支线” 定位与疫情后 “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 需求高度匹配。武汉则通过强化交通枢纽和产业升级,成为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辐射全国的核心节点。
——
※疫情前,湖北已面临 “一城独大”、区域发展失衡问题。疫情后,中央通过花湖机场带动鄂州、黄石、黄冈等周边城市形成 “武鄂黄黄” 都市圈,并在武汉新城建设中推动跨市资源整合。这种 布局既缓解了武汉压力,也促进了湖北全域发展,被视为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化。
——
※武汉在疫情后通过政策倾斜(如税收减免、人才引进)和基建投资(如汉阳站、长江新区站建设),强化了 “全国经济中心” 和 “科技创新中心” 功能。
——
※鄂州花湖机场和武汉国家中心城市的推进,本质上是疫情前国家战略(如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在疫情后的延续与升级。疫情虽非直接原因,但加速了政策落地和资源倾斜,使其成为中央统筹 “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区域平衡与国家战略” 的标志性工程。 湖北人是真的嘴硬,还在矢口否认自己靠扶持获得如今的成绩,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
虽然但是,谁都愿意平安无事,不要这个支持。 吃他娘,喝他娘,用他娘,骂他娘,最后还要*** 周边省市也封了三四个月,湖北只多封了二个月。 特殊?经济倒退5年吧! 蒋超良是个祸害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