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B谷”布局,揭谷子经济IP法律博弈与商业新机
一、谷子经济的崛起与商标布局的战略价值(一)现象级市场的爆发
近年来,中国潮玩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根据Statista及灼识咨询的报告,2024年中国潮玩市场规模已突破1200亿元,预计2026年将接近1500亿元。其中,“谷子经济”(即二次元周边衍生品经济)成为重要增长点,深受Z世代(95后至00后)消费群体的追捧。这一群体对二次元文化的热爱与文化认同,推动了从“吧唧”“立牌”到潮玩手办等衍生品的热销。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二次元及游戏用户规模达到5亿,泛二次元用户规模更是庞大。
艾媒咨询预测,2024年中国泛二次元及周边市场规模将达到5977亿元,且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增长。B站作为中国二次元文化的核心平台,其“B谷”商标的申请事件引发广泛关注。该商标覆盖第16类(办公用品)、第28类(健身器材)等多个类别,显示出B站从内容平台向实体衍生品市场的战略延伸。这一布局不仅展现了二次元平台的商业野心,也凸显了商标在IP经济中的战略价值。
(二)商标布局的底层逻辑
在二次元经济中,IP不仅是文化符号,更是承载商业价值的资产。商标作为IP法律保护的核心工具,能够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的商业化行为,保障品牌的市场竞争力。通过“B谷”商标的多类别注册,B站试图将虚拟IP的文化影响力转化为实体商品的商业价值,构建从内容创作到衍生品开发的完整产业链。商标不仅是法律保护的“护城河”,更是企业实现IP价值变现的战略基石。
二、二次元商标布局的典型风险与法律挑战
(一)商标抢注:二次元产业的“暗雷”
二次元产业的商标抢注现象层出不穷。以B站为例,其核心品牌“哔哩哔哩”曾被一家食品公司抢注,导致在相关品类市场受限。这一教训暴露出以下风险领域:
UGC内容商标权属模糊:用户生成内容(UGC)如粉丝创作的角色形象、名称等,因权属不清,容易被第三方抢注。例如,一些热门动漫角色的同人创作形象,可能被他人抢先注册商标,用于商业用途。
跨境IP保护漏洞:日本动漫IP在中国的授权链条复杂,代理商与品牌方权责不清,增加抢注风险。一些日本动漫IP在进入中国市场时,由于授权不明确,导致商标被抢注的情况时有发生。
小众文化符号高发抢注:二次元亚文化符号(如“吧唧”“亚克力立牌”)因市场小众,企业往往忽视保护,成为抢注重灾区。这些小众符号一旦被抢注,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衍生品开发计划。
(二)商标侵权的高发场景
同人创作与商业化的边界争议:同人作品(如粉丝自制的角色周边)若未经授权进行商业化,极易引发侵权纠纷。例如,某知名动漫角色的未授权手办在电商平台销售,引发原IP方的诉讼。这种侵权行为不仅损害了原IP方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跨境IP代理权纠纷:日本动漫IP在中国的衍生品授权链条复杂,代理商与品牌方常因商标使用权产生争议。例如,某日本动漫IP的衍生品因授权不明确,导致多方诉讼,严重影响市场推广。这种纠纷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
三、企业商标战略:从防御到进攻的实务指南
(一)防御性布局策略
全品类覆盖:B站“B谷”商标的申请覆盖多个类别,包括办公用品、玩具、健身器材等,旨在防止第三方抢注,确保IP在衍生品市场的全面保护。这种全品类布局可有效降低抢注风险。企业应根据自身IP的特点和发展规划,在《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中尽可能多的类别进行注册,封堵抢注空间。
监测机制:企业需建立商标动态监测系统,定期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数据库,及时发现潜在抢注行为,并通过异议程序维护权益。例如,B站可针对核心IP建立自动化监测工具,快速响应侵权或抢注行为。通过实时监测,企业能够及时掌握商标动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自己的权益。
(二)进攻性商业转化路径
IP授权体系构建:通过分层授权模式,企业可实现IP价值最大化。例如,限定款“吧唧”可授权特定厂商生产,联名款则与知名品牌合作,扩大市场影响力。授权规则需明确商标使用范围、授权期限等。以某国产动漫IP为例,其通过分层授权,将不同级别的周边产品授权给不同的厂商生产,既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又提高了IP的商业价值。
跨界合作中的商标价值释放:线下谷子店与商场的合作案例表明,商标权益分配是关键。合作合同需明确联名商品的商标使用权限、收益分成比例及侵权责任。例如,某谷子店与购物中心合作推出联名款手办,合同规定商标使用限于特定品类,收益按比例分成。通过明确的权益分配,双方能够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推动市场发展。
四、IP律师视角:谷子经济的商标实务建议
(一)权利链条的提前构建
针对UGC内容的权属问题,平台需规范创作者的权利声明。例如,B站可要求站内二创作品签署商标权属协议,明确IP归属及商业化权限,避免后续纠纷。这种规范化管理可有效降低UGC商标抢注风险。同时,平台还应建立完善的审核机制,对用户上传的内容进行审核,确保其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二)授权合同的精细化设计
限定衍生品使用范围:授权合同需明确“吧唧”“立牌”等品类的商标使用细则,防止授权方超范围使用。例如,限定款周边只能用于特定活动或渠道销售。这样可以保证IP的商业形象和品质,避免因授权方的不当使用而损害IP的价值。
动态收益分成与侵权责任划分:合同应规定收益分成比例,并明确侵权责任归属。例如,若授权方擅自扩大商标使用范围,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通过明确的收益分成和侵权责任划分,可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合作的顺利进行。
(三)新兴业态的合规预警
直播带货中的商标展示风险:主播在展示谷子商品时,需确保商标使用符合授权范围,避免误导消费者。例如,某主播因展示未授权周边被品牌方追责。平台应加强对主播的培训和管理,规范其直播带货行为,确保商标使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限量预售模式下的仿冒品防范:企业应建立正品溯源系统,通过二维码或区块链技术验证商品真伪,打击仿冒品。例如,某IP通过限量预售模式销售手办,配合溯源系统有效降低了假货流通。溯源系统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同时也有助于企业维护自身的品牌形象。
五、未来趋势:商标管理如何赋能二次元产业升级
(一)从“单一符号保护”到“生态化IP矩阵”
迪士尼的“角色家族”商标管理模式为国产IP提供了借鉴。通过围绕核心角色、衍生角色及周边品类构建商标矩阵,国产IP可实现生态化发展。例如,某国产动漫IP可针对主角、配角及衍生品分别注册商标,形成系统化保护体系。生态化IP矩阵可以提高IP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二)技术驱动的商标保护创新
区块链存证:通过区块链技术记录UGC内容的创作时间与权属,增强商标确权效率。例如,B站可为站内二创作品提供区块链存证服务,降低权属争议。区块链存证具有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点,能够为商标确权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
AI监测系统:利用AI技术实时监测电商平台、社交媒体上的侵权行为,提升预警能力。例如,某企业通过AI系统发现某电商平台销售假冒周边,及时采取法律行动。AI监测系统可以大大提高侵权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及时发现和处理侵权行为。
(三)全球化竞争下的战略前瞻
随着国产IP加速出海,商标本土化布局至关重要。在东南亚二次元市场,企业需提前注册核心商标,并结合当地文化调整商标设计。例如,某国产IP在进入泰国市场时,针对当地消费者偏好优化商标呈现形式,有效防范地域性抢注风险。同时,企业还应了解目标市场的法律法规和文化习俗,制定合适的商标战略,提高商标在国际市场的保护水平。
谷子经济背后的IP战争,是一场文化价值与商业理性的博弈
谷子经济的繁荣源于Z世代对二次元文化的热爱,但其持续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商标保护体系。行业需构建“内容创作 - 商标保护 - 衍生开发”三位一体的生态闭环,通过规范化管理与技术创新,为“为爱付费”的Z世代经济注入可持续动力。只有在文化价值与商业理性之间找到平衡,二次元产业才能在全球IP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欢迎关注康信IP平台(https://service.kangxin.com),为您提供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