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熊猫债刷屏!梁宏达喊话力挺俄罗斯,是真爱国还是割韭菜?
最近金融圈炸了——不是因为股市暴涨,而是因为一句话:“俄罗斯要来中国发熊猫债了!”啥是熊猫债?简单说,就是外国政府或企业跑到中国,用人民币发债借钱。名字听着萌,可背后的钱,一点都不温柔。
截至目前,境外机构在中国发行的熊猫债总额已达5856亿元。
买家是谁?70多家外资机构、多国央行、国际开发银行……甚至可能很快包括俄罗斯政府和俄气这样的巨头。
更劲爆的是,梁宏达发的视频,他对着镜头拍桌子:"支持俄罗斯的时刻到了!" 这话一出,网上立马吵成了菜市场 —— 有人喊着 "中俄联手必赢",有人骂着 "这是割韭菜的新套路"。
先给大伙说句实在的,这事儿跟咱普通人到底有关系没?别急着站队,先把门道摸清楚。
所谓熊猫债,听着挺萌,本质就是外国政府或企业来中国借人民币,打张 "还钱欠条"。这可不是新鲜事,这些年境外机构在咱们这儿发的熊猫债早堆成了小山,总额都飙到 5856 亿了。但这次不一样,发行方是俄罗斯,还赶上这么个敏感时候,难怪大家议论纷纷。
最勾人的是什么?是那吓人的收益率。俄罗斯 10 年期国债利息能给到 13.62%,反观咱们中国的国债,才 1.76%。这差距跟坐过山车似的,难怪有人眼馋,觉得 "不买就是亏"。但老股民都知道一句话:收益率有多高,坑就有多深。
先说说这钱到底谁能买。别光听着热闹就想掏钱,个人想进场?先拿出 300 万再说,还得是金融机构认证的 "合格投资者"。说白了,这玩意儿根本不是给咱工薪族准备的,普通老百姓连门槛都摸不着。
那真正的买家是谁?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主要是些 "专业玩家"——70 多家外资机构、多国央行,还有亚投行这类国际组织。就拿亚投行之前发的熊猫债来说,六成买家都是境外央行和官方机构。这些主儿手里有情报,有对冲风险的工具,就算真出事儿也扛得住。咱普通人跟着瞎掺和,纯属拿鸡蛋碰石头。
网上现在分成两派,吵得不可开交。支持的人想得特美好,觉得这是中俄 "领证" 的节奏,说不定以后人民币就能当硬通货,卢布都成零花钱了。可质疑的人更直接:"上次喊着抄底的,现在还在天台排队呢"。
这话真不是夸张,咱翻翻俄罗斯的 "借钱黑历史" 就明白了。2023 年的时候,俄气在迪拜发过一种伊斯兰债,结果后来账户被冻结,投资者一分钱都没拿回来,血本无归。更气人的是去年,他们在伊朗发的欧元债,利息给了点意思意思,本金直接赖掉了。这哪是借钱?分明是 "借了就没想还"。
更让人心里没底的是,俄罗斯现在连家底都藏着掖着。GDP、通胀这些最基本的经济数据,全说成是 "国家机密",死活不对外公布。这就好比你借钱给一个人,他连体检报告都不给你看,说自己身体好得很,你敢信吗?有网友说得更扎心:"买这债根本不是投资,是押战争胜负 —— 打赢了能拿点利息,打输了直接归零"。
梁宏达那段话虽然糙,但戳破了不少人的伪装。他在视频里说:"有些女的天天喊着支持普京,看到照片都激动得不行,真让掏钱买债,立马闭嘴捂钱包"。这话虽然难听,却是大实话。网上喊得最凶的,往往是双十一抢五毛优惠券都要蹲点的人,真让拿真金白银支持,跑得比谁都快。
现在还有种特危险的论调:"为了中俄友谊,咱得支持"。
这话听着热血,其实全是坑。投资这事儿,从来不是请客吃饭,更不是为爱发电。你朋友说 "兄弟信我",借你 100 万去做生意,结果拿去炒币亏光了,下次还敢借吗?国家之间的债务更是如此,感情不能当抵押,口号换不来利息。
更荒诞的是,有人觉得买这债是 "支持国家战略"。咱得搞清楚,国家战略轮不到散户凑份子。央行、主权基金这些专业机构,早就有自己的布局了,根本不需要你拿着养老金去 "为国接盘"。真要爱国,好好上班多挣钱,依法纳税不添乱,比啥都强。
可能有人会问:"我不直接买,总跟我没关系了吧?" 还真不一定。银行、券商的理财产品,本质上都是 "打包的资产池",里面可能藏着各种债券。你以为买的是低风险理财,说不定底层资产里就混着这种高风险债券。之前就有银行储户上亿存款 "不翼而飞",最后说是员工个人行为,可钱没了是真的。当年房地产债暴雷的教训还不够吗?投资者只盯着高收益,根本不知道钱投给了烂尾楼,最后血本无归。
更要命的是制裁风险。俄罗斯现在被全球几万项制裁盯着,跟他们做生意的机构都可能遭殃。就算中俄能用人民币结算,也躲不开欧美的制裁大网。要是帮着发债的中资机构被列入制裁清单,不光国际业务受影响,相关的理财产品可能直接被冻结,到时候想取钱都取不出来,受损的还是普通投资者。
还有个挺魔幻的事儿,不同机构给俄罗斯债券的评级差得离谱。国际上的大评级机构早就把它评成了 "CCC" 级,差不多是快违约的垃圾级,跟当年暴雷的恒大美元债一个级别。可国内有些评级机构,居然给了最高的 "AAA" 级。这评级到底信谁的,用脚想都明白。
其实熊猫债这事儿本身是好事,5856 亿的规模,说明人民币越来越受国际认可,中国市场也越来越开放。问题不在债券本身,在有些人 "人心太热,脑子太冷"。一听到 "俄罗斯"" 战略伙伴 " 这些词,立马热血上头,把金融决策当成了情感投票。
咱得搞清楚,就算俄罗斯真发债,也不是给普通人买的。那些真金白银进场的机构,都有专门的尽调团队,有法律保障,还有退出机制。网上喊着 "我要认购 100 万" 的,大概率连股票账户都没开过。
最后给大伙提个醒:投资最忌 "情怀驱动"。因为喜欢某个国家领导人就买债,跟追星族买明星概念股没区别,最后大概率被割得渣都不剩。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早就把俄罗斯债券评成垃圾级,人家专业机构都怕的东西,咱普通人就别往前凑了。
真要为自己的钱负责,记住三句话:
别为 "友谊" 买单,
别信天上掉馅饼,
别把热血当投资。
好好上班,好好攒钱,守好自己的钱袋子,不给家里添乱,不给社会添堵,这才是最实在的爱国。
至于俄罗斯熊猫债这出戏,咱就当个热闹看。毕竟金融市场永远不缺机会,缺的是能保住本金的清醒。 购买熊猫债
要拿资源作保
这才能吸引投资者 国家行为背后都有深层含义的。而且个人不能进厂就表明了这东西根本就不是普通的金融产品。我觉得这玩意儿就和美债一样是国家锚定货币价值的工具。属于人民币国际化 的一部分。属于和美元霸权发起战争的工具。 中国需要打破美元霸权 俄罗斯需要钱打仗。中国需要俄罗斯打赢来动摇美国霸权。所以就做了。赌国运的时候到了
真的有正常人看梁宏达么?高晓松讲的好歹没有数理门槛,新闻专业的讲国际金融,都不说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他学过没,但凡高中是个正常人那会儿男的能学新闻学?从这个视角来看他和贾国龙能有几毛钱区别? 用那句老话说,你馋人家利息,人家贪的是你的本金。 总有各种人想撬动中俄关系,殊不知中俄走到这步是老美一手促成 AI写的稿就是又臭又长没重点
长成这样 你就不能简洁的说一下观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