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法分子利用电话、网络、伪基站大量散布虚假诈骗信息,诱骗广大群众点击不明链接,填写个人银行账户信息,达到诈骗钱财的最终目的,严重侵害人民财产安全、破坏社会诚信、败坏社会风气。虽然公安机关持续加大打击防范工作力度,但诈骗分子的诈骗手段不断迭代升级,让人防不胜防。为此,网警蜀黍针对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规律特点,总结提出防范小贴士,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牢记“三不一多”,切实守好“钱袋子”,远离电信诈骗。“电话欠费要核实、大额汇款要当心、虚拟电话设陷阱、回拨号码需问明、不明电话及时挂、可疑短信不要回、卡号密码要保密、身份信息勿泄露。”8 c0 A! f% w# z5 V% \. F

7 k9 b6 _% p+ V/ \% z
: E/ s, L+ A) K) ^7 m, l4 O6 J8 S: B8 ]8 B- C( R5 }
虽然这类揭露诈骗手段的防范电信诈骗口诀朗朗上口但是当群众真正遭遇电信诈骗还是不能幸免于难, ^/ z. F" D. F7 G# I
! s& K% T' z5 z& @5 I6 B
- }/ x% Z* P5 i) x7 W! e( r
7 z3 y# o& s: m+ J! |这次我要告诉你一个最实用的反诈口诀“三不一多”↓↓↓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 R8 M! g% Q+ G % X3 x! V; t7 [1 p, R2 ~
7 v3 U" d" g, m, ^/ Z \
" L) U v0 l' X. c! t' L未知链接不点击网络贷款、网络交友、投资理财、虚假短信诈骗等复合型诈骗手段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让受害人通过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下载涉诈APP,诱骗受害人在APP进行操作从而达到诈骗钱款的目的。所以,在此提醒广大群众,对未知或无法甄别真伪的链接、二维码要做到不点击不扫描。2 o+ `7 M" q4 z! t7 |7 o& Y

2 c* R9 W) o+ Y4 b" c
$ z% M- P( l& P$ ~! H% D9 r; A4 j6 l# k
陌生来电不轻信冒充熟人、领导,冒充军警采购,亲人涉险和机票退订等诈骗手段最关键的环节就是通过拨打电话虚构事实,博取受害人信任或对受害人进行恐吓,进而诱导其进行转账,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目前,诈骗分子已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将虚拟号码伪装成本地手机号或政务机关电话号。面对此类诈骗手段,要提高自己对陌生来电的甄别能力,做到不轻信、多核实,避免落入犯罪分子的圈套之中。, P, @% V" t- ]6 K. X. Y
: T; t( O$ [# R' _
. z8 g* g$ k; O/ Y( w6 _- W4 r- D6 @8 X; C/ v5 O, T
个人信息不透露消除不良征信、冒充“公检法”、冒充网购客服、快递理赔等精准型诈骗,摒弃了以往的“撒网捞鱼”诈骗模式,利用从非法途径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进行点对点的“钓鱼式”精准诈骗,隐蔽性极强。想要防范此类诈骗,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好个人信息的保护,防止诈骗分子通过各类渠道获取到个人信息,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d7 N/ F3 X: L0 E s! \

# V! ^) C5 v- r: A, B6 u! w3 r, J' X: Q5 j$ S
+ t* H0 D9 d# k; f+ Q5 K9 h# c转账汇款多核实所有转账、汇款操作,务必事先核实对方真实身份,确认无误后再进行转款。特别是公司企业财务人员,要做到多了解、多核实、多汇报,避免因工作失误,造成巨额财产损失。( `; _ n D9 I* Z# [ n

6 r! O" P# O' L* N5 Y2 ^- ~& o$ ?0 y: Q8 P
: N, D5 h+ T$ K谨记“三不一多”防范电信诈骗夕阳无限好,谨防被诈骗年末岁尾又到了电信诈骗的高发期再次提醒大家增强防骗意识捂紧钱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