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在北京启动,首批资金为1000万元。字节跳动将携手国家图书馆开展古籍修复、人才培养、古籍活化与数字化等公益项目。其中,重点支持《永乐大典》“湖”字册等国家珍贵典籍和特藏文献的修复工作。
: p2 z) }% {& a8 {. n" ]+ \3 T7 x7 c: @+ A* M
《永乐大典》集古代典籍于大成,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这部书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历时六年编修完成,迄今已逾600年。全书按韵分类,每韵下面的字又有多个词条,共11095册,现存仅有副本400余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224册《永乐大典》,是目前收藏册数最多的机构。
3 e; Q) K1 C9 K; h) M& O/ y- Q1 T; `% U$ Q9 U# [
数十年来,国家图书馆一直以多种方式搜集整理《永乐大典》。2007年,全国古籍普查督导组赴华东核查古籍善本时,意外发现一册《永乐大典》,隶属“模”字韵“湖”字册。收藏者是一位加拿大籍华人,当时正在上海寻求专业鉴定。后来,这册《永乐大典》入藏国家图书馆。
3 Y* n8 r) W& S; P! x& |" |( i y4 S+ J* _/ l8 _
2020年7月,法国的一则拍卖消息引起了国内很多人的关注。巴黎博桑—勒费福尔拍卖行举行亚洲艺术品拍卖会,包括新发现的两册《永乐大典》,其中一册隶属“模”字韵“湖”字册。最终,一位中国藏家以812.8万欧元的成交价购得。这册《永乐大典》与国家图书馆藏“湖”字册前后相连,也使得全世界现存的“湖”字卷(2260-2283)全部连缀。
' H3 B/ N- T/ a% ~' C4 v! u+ n3 T3 Z$ w; V3 p- M
除了搜集整理,古籍保护同样重要,特别是修复。屡遭劫难后,这些保存下来的《永乐大典》品相大多不尽如人意。有的书口和书背已经断裂,甚至散开。有的则遭遇过火焚和水浸,纸张变得非常脆弱,轻微的呼气都可能让纸张碎开。
8 i0 P; W I$ P# V) ]6 x
6 f5 t W1 |- f9 [早在2002年,《永乐大典》修复工作就已经启动。为了找到与原书皮一致的丝织品,国家图书馆的10位修复人员随身携带专用放大镜,在北京各个绸布店搜寻,终于找到了合适的修复材料。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专业人员对161册《永乐大典》进行了科学修复。3 P, S. J6 o4 S: @! v; D k
0 C8 v- {; H, u" G, X" |目前,古籍修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技术难度大,人才和资金匮乏,这项工作依然迫在眉睫,需要修复的古籍还有很多很多。据统计,全国现存古籍和民国线装书5000多万册件,有1000多万册件需要抢救性修复。2 X* U: L* m& g/ X* h0 \7 q
$ g% e" X4 c6 w& u0 A
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会有更多古籍重现往日的生机,为文明留下鲜活的记忆。6 E u/ E( A- w# O, ~6 j3 U6 E
+ M6 I4 U$ t% L8 z8 L! u0 e' K! o
4 Z' }, f6 v* j; \( s: {3 P# i, l* W
5 {8 T; y2 a)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