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打击网络犯罪 有力净化网络环境: m3 B' p* r" O4 {
近期,在“净网—2025”专项行动中,山东威海网安部门成功侦破一起提供非法侵入、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工具的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连某某,查获9套“刷机”工具及139部已被非法“刷机”的手机设备,斩断了一条以网络为传输途径提供非法“刷机”业务的黑色产业链。( V6 x9 L6 m6 O2 u! a0 B$ u
涉案人员非法获得具有绕过手机官方系统限制、破解安全防护功能的非法“刷机”程序,以此为工具,大肆开展非法“刷机”业务,为大量非法来源的手机提供系统重装、破解激活锁等服务,并为下游的盗窃、诈骗等犯罪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 m2 k2 Y' V. y, M该案中,犯罪嫌疑人线上招揽“客户”,通过邮寄手机或使用远程桌面控制软件,实现“非接触式”为非法来源的手机进行“刷机”。此外,犯罪嫌疑人还将购得的非法“刷机”程序通过网络以租借或售卖的方式提供给他人使用,以此牟取非法利益。
" R4 [! m1 s0 W# P/ X2 S ?1 法律责任" e, ~ R. z& e
此案中,犯罪团伙、工具提供者及接受服务的“客户”均需根据其具体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J t/ X5 t+ N5 O# ^) H8 a
一是提供非法工具的犯罪团伙,其通过购买、使用并分发非法“刷机”程序,为他人非法侵入、控制手机信息系统提供帮助,涉嫌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 |5 E& ^' i# n% N! L H1 n
二是手机设备“持有”者,若明知手机为盗窃、抢劫所得赃物而寻求“刷机”解锁,则可能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将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 A$ ]& J, |4 o
三是下游犯罪人员,利用“刷机”后的手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犯罪活动的,将受到严厉打击。/ e$ o$ J9 T& |) o, e" {& `
2 风险隐患
( `: n+ N6 d! l2 h- f2 {: v) J当前,手机厂商为保护用户设备安全和个人信息,均设有严密的安全防护系统。然而,非法“刷机”业务的存在,正对这一安全体系构成严重威胁。其风险主要体现在:
9 a8 \1 R8 g5 A. W/ r一是为销赃、洗白“黑产”设备提供渠道。大量被盗、被抢的手机,其失主往往会通过远程锁定功能使其变为“砖头”。但非法“刷机”服务能够强行破解这些锁定,使赃物手机得以重新流入市场,直接助长了盗抢手机等上游犯罪的嚣张气焰。
. `, G$ Q: i% l9 ^9 [6 g二是可能导致用户个人信息二次泄露。在远程“刷机”过程中,操作者可以直接访问手机存储,若原用户数据未被彻底清除,极易造成照片、通讯录、支付信息等敏感个人隐私的泄露,带来不可预估的风险。
3 B: f+ k5 p( z5 h6 C0 o b1 X三是衍生出更为严重的信息安全风险。非法“刷机”程序本身可能被植入木马、后门等恶意代码。经过此类工具“刷机”后的手机,其系统安全性毫无保障,可能随时被远程监控、操控,沦为网络攻击的“肉鸡”或电信网络诈骗的工具。- q7 F1 X4 p) R# a
非法“刷机”业务已成为网络黑灰产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破坏了正常的移动通信市场秩序,更严重威胁到公民的财产安全与个人信息安全。各大手机厂商应持续升级安全防护技术,封堵系统漏洞;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广大民众亦需提高警惕,切勿购买或使用来源不明的手机,更不要为贪图便宜而寻求非法的“刷机”服务,共同维护清朗、安全的网络环境。
) ]" _- i2 y, C% e& V5 m5 d; \+ q来源 | 公安部网安局
0 Z9 W M; n7 e& W素材 | 山东网警; @, O M0 i& Q9 y+ u! A6 v1 }$ b4 h
编辑 | 石川
6 j$ g/ M: |4 U3 {4 i审核 | 林家琦、焦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