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次著名经济刺激:2008年“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
1内部经济“三大过剩”,次贷危机导致输入型危机。彼时我们经济在2003年以来的持续高涨下,出现劳动力过剩、产能过剩、金融资本过剩,导致经济“三驾马车”比例失衡,经济运行高度依赖出口。2007年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高达58.8%。
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占比增加,消费占比明显下滑,反映内需乏力,依靠外需。
次贷危机导致美国建立在借贷上的超前消费模式结束,美国贸易逆差大幅收窄,我们作为美国主要贸易逆差国受到较大的冲击。
一方面,依赖外需的出口遇冷。出口占GDP比值由2007年的8.67%连续四年下滑至2011年的2.40%。
另一方面,美股崩溃致使国际资本涌入商品期货市场,带来初级商品价格上涨,给我们带来严重的输入型通胀。
CPI同比和PPI同比均高增,2008年年内CPI同比最高达8.70%,PPI同比最高达10.06%,资本市场受预期影响暴跌72%。上证指数跌至2008年11月低点1717点。
2 经济刺激:四万亿刺激计划重磅出台
面对外部环境的骤变,我们需要适应外需减弱带来的“低增长”,加速经济转型。我们的措施着力内外需,推出一系列刺激经济和宏观调控配套政策,2008年11月推出扩内需、促增长十大举措,调动资金达四万亿元,占当时GDP的12.53%。
2007年三季度次贷危机爆发,GDP开始下滑。时隔9个月开启刺激计划,随即推出一系列减税降费等财政措施刺激内需,14个月后确定四万亿投资计划,其中近30000亿元地方承担。
3短期效果显著,总体利大于弊
短期上,“V型反弹”领跑世界经济走出危机。GDP增速于2009年一季度触底反弹,仅用时9个月。并在三季度就重回两位数增速的“高增长节奏”。而同样大规模刺激经济的美国在2009 年4季度才实现GDP重返正增长。相较于世界其他经济体,中国经济恢复的速度均有明显优势。
“扩内需”措施影响深远,扭转三驾马车不平衡趋势。“四万亿刺激”有效拉动内需增长,2010年后,我国消费占GDP比重迎来连续六年正增长,从48.91%上升至55.04%。此前依赖外需导致的出口占比也在2011年恢复2.40%的均衡水平。
大规模基建投资,大幅释放了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巨大潜力,让我们的GDP增速保持在7%以上。
但大规模刺激也使得资产负债表扩张,形成了以债务扩张拉动经济的结构与体系。
一是国有企业负债扩张。2008年至2010年,三年时间国有企业负债从20万亿扩大至40万亿。
二是地方负债扩张。截止到2013年上半年,全国各级政府需要偿还的债务余额总计约为30万亿元。
我排的图又乱了
回光回光
好分析 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