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ngti 发表于 2025-4-13 07:44:36

深度调查 | 天九共享"资本游戏"真相:当创新沦为割韭菜的镰刀

【核心提示】
天九共享集团(以下简称"天九")近年来以"独角兽孵化平台"自居,在全国各地举办高端招商会,推介各类"高收益、低风险"的创新项目。然而,随着多地法院判决的披露,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质疑。记者调查发现,其运作模式呈现出典型的"庞氏特征"——用新投资者的钱支付老投资者的收益,而所谓的"创新项目"大多只是资本游戏的幌子。
一、天九的商业套路:从"造梦"到"收割"
1. 第一步:打造"财富神话"
天九的商业模式始于精心设计的招商会。在五星级酒店的豪华会场,西装革履的"投资顾问"向潜在投资者展示一个个诱人的项目:
"清大新媒体"(教育+广告收益)
"智慧社区"(物联网+大数据)
"区块链应用"(数字货币+智能合约)
这些项目的共同特点是:
高收益承诺(年化15%-30%,远超市场平均水平)
低风险保证("死一补一""本金保障"等话术)
高科技包装(贴上"区块链""AI""共享经济"等热门标签)
但真相如何?
记者调查发现,天九宣传的多个项目实际运营情况堪忧:
某"智慧社区"项目,号称已覆盖全国100个城市,但实际落地率不足20%;
"清大新媒体"所谓的"区块链技术",经技术专家核实,仅是一个简单的积分系统,与真正的区块链毫无关系。
2. 第二步:资金沉淀与风险转嫁
投资者一旦签约,资金流向便变得模糊不清。天九的合同通常包含三重架构:
"服务费"(支付平台使用费)
"设备采购款"(购买智能终端、服务器等)
"收益分成"(约定未来利润分配)
这种设计的精妙之处在于:
规避非法集资红线(资金不直接进入公司账户,而是分散到不同名目)
建立事实上的"资金池"(新投资者的钱用于支付老投资者的收益)
降低法律风险(合同条款复杂,普通投资者难以理解)
3. 第三步:危机爆发后的"金蝉脱壳"
当项目无法兑现收益时,天九会启动所谓的"重组方案",核心策略包括:
债权转股权(按虚高估值折算,如"80亿估值"的股权)
收益递延(承诺"未来上市回报",但无具体时间表)
沉默协议(要求投资者放弃诉讼权利,不得公开维权)
典型案例:
2019年,天九要求某投资者将188.6万元债权转换为"0.0236%股权",并承诺"未来上市后回报丰厚"。然而,该股权对应的合伙企业并未实际持有天九股份,投资者的权益完全落空。
二、司法数据揭秘:投资者的维权困境
记者通过裁判文书网检索发现,2018-2023年,天九涉及的司法案件呈现以下特征:
案件类型 案件数量 涉案金额(万元) 投资者胜诉率
合同纠纷 27 8,920 61%
借贷纠纷 15 5,430 73%
股权纠纷 9 3,210 44%
关键发现:
高胜诉率≠高执行率:尽管部分投资者胜诉,但天九通过复杂的公司架构和资产转移,使得实际执行到位率不足20%。
"沉默条款"成维权障碍:许多合同包含"禁止公开投诉""放弃诉讼权利"等条款,导致投资者维权困难。
跨区域运作增加监管难度:天九在全国设立30余家子公司,使得单一案件涉案金额较低,难以引起监管重视。
三、监管漏洞:为何天九模式能长期存在?
天九的商业模式之所以能长期运作,关键在于其巧妙地利用了监管的"灰色地带":
1. 业务定性模糊
既不是纯粹的股权投资(无明确标的)
也不是标准的债权投资(无固定利息)
规避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约束
2. 信息披露缺失
宣传材料夸大收益,但实际运营数据不透明
"80亿估值"无第三方审计报告支持
项目失败后,以"商业风险"为由推卸责任
3. 投资者教育不足
许多受害者为中老年人,缺乏金融知识
被"高科技""独角兽"等概念迷惑,忽视风险
签约时未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导致后续维权困难
四、社会影响:谁来为这场"资本游戏"买单?
天九模式的危害远超个案范畴,已对社会经济生态造成深远影响:
1. 投资者血本无归
某维权群统计显示,60%的投资者年龄在50岁以上,部分人抵押房产投资,最终面临破产风险。
个别家庭因投资失败导致婚姻破裂,甚至引发极端事件。
2. 透支社会信用
类似案例让公众对"创新经济"产生信任危机
挤压真正有潜力的初创企业融资空间
3. 司法资源浪费
相关案件平均审理周期长达16.8个月
执行困难导致大量信访投诉,增加社会成本
五、破局之道:如何防范下一个"天九"?
针对此类商业模式,专家建议构建"三位一体"的防护网:
1. 监管升级
建立"创新企业白名单":对频繁涉诉的企业加强审查
强制披露现金流数据:防止"资金池"运作
推广"沙盒监管":在可控环境下测试商业模式
2. 司法创新
"示范诉讼"机制:针对同类案件,选取典型案例优先审理
专家辅助人制度:引入技术、金融专家协助法官判案
举证责任倒置:在特定情况下,由企业自证清白
3. 投资者教育
开发"骗局识别指数":帮助普通人快速判断项目风险
设立"投资冷静期":给予投资者反悔权
完善救济渠道:建立专项补偿基金,减少社会矛盾
【结语】"独角兽"还是"毒角兽"?
天九共享集团的案例,再次给市场敲响警钟——在"创新"和"共享"的光环下,可能隐藏着精心设计的资本骗局。当企业不断强调"道义责任"却逃避法律责任时,当合同里充斥着"放弃索赔"的霸王条款时,投资者必须警惕:你可能正成为下一个被收割的对象。
而对于监管机构而言,如何在新经济形态下识别和遏制此类"伪创新、真骗局"的商业模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否则,"独角兽"的传说,终将以"毒角兽"的悲剧收场

t8r7tG89qi 发表于 2025-4-13 07:45:28

保护伞是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度调查 | 天九共享"资本游戏"真相:当创新沦为割韭菜的镰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