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荣昌卤鹅”的政治经济学逻辑:一场传统产业的现代性突围
网红“荣昌卤鹅”的政治经济学与市场经济学逻辑:一场传统产业的现代性突围一、政治经济学视角:政府“顶层设计”与产业“长红”密码
1. 政策赋能与产业升级的双向奔赴
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主导的“4321”工作思路(四侧协同、四链融合)和“千百万”计划(千年品牌、百年卤鹅、百城万店、百亿产值),将卤鹅产业纳入区域发展战略。通过《关于加强荣昌卤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政府从品牌、产业、品质、融合、人才、法治六大维度构建政策矩阵:
(1)品牌壁垒:加速“荣昌卤鹅”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注册,推动国家级非遗申报,将地域特色转化为知识产权壁垒。
(2)全链重构:建立“养殖-加工-文旅”全产业链,与西南大学、市畜科院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实现白鹅育种、屠宰加工、物流配送的技术升级。
(3)法治护航:市场监管部门出台价格管控、食品安全标准,打击假货(如江苏等地的“伪荣昌卤鹅”),维护市场秩序。
2. 流量治理与公共资源的精准投放
政府在“卤鹅哥”爆红48小时内授予其“首席推介官”称号,报销五城投喂费用并奖励10万元,将个人IP与城市品牌深度绑定。这种“流量收编”策略体现在:
(1) 事件营销:借势“甲亢哥”中国行,在上海车展与长安汽车合作,将卤鹅与智能汽车结合,实现“美食+科技”的跨界破圈。
(2)文旅融合:举办卤鹅非遗美食消费季,推出“四米铁锅炖大鹅”“夏布纺织体验”等活动,使游客量同比增长152.3%,文旅消费乘数效应显著。
3. 基层治理与社会资本的激活
通过“区级领导+部门+镇街”帮扶机制,政府协调企业产能扩张(如某卤鹅企业销量增长1000%),同时培育“乡土IP矩阵”(如折扇传承人、安陶匠人),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共治格局。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县域经济依赖外部输血的路径,将流量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内生动力。
二、市场经济学视角:网红经济与产业转型的共振效应
1. 流量变现的“三级跳”
(1)个体突围:“卤鹅哥”林江通过“五城投喂”策略,将个人IP从地方自媒体(10万粉丝)升级为全国性网红(70万粉丝),带动线上订单增长105%,单场直播销售额突破250万元。
(2)平台赋能: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使“Rongchang braised goose”话题播放量超1.2亿次,形成“内容-流量-转化”的闭环。
(3)跨界协同:与长安启源Q07合作,将卤鹅植入汽车发布会,通过“后备箱带货”“AI英语学习”等场景,触达新消费群体。
2. 供需动态与价格机制
(1)需求爆发:游客量激增导致某店卤鹅日销量从20只跃升至100只,部分企业因产能不足关闭线上渠道。这种“饥饿营销”反而推高产品溢价,使卤鹅单价较同类产品高出10%。
(2)供给调整:政府推动白鹅养殖标准化(如智能环监测、冷链物流),将养殖死亡率从15%降至3%,同时引入真空锁鲜技术,将保质期从7天延长至30天,缓解供需矛盾。
(3)价格管控:市场监管部门通过明码标价、打击哄抬物价,防止“流量泡沫”导致价格畸形,维护市场稳定。
3. 竞争策略与品牌叙事
(1)差异化定位:强调“非遗技艺”(20余味中草药卤水)与“科技赋能”(数字化生产),形成“传统工艺+现代品质”的双重卖点。
(2)文化赋值:将卤鹅与夏布、陶器等非遗结合,推出“城市记忆礼盒”,使产品附加值提升30%。
(3)危机应对:针对假货问题,政府建立溯源体系,消费者可通过扫码验证真伪,同时鼓励企业申请“老字号”认证,强化品牌信任。
三、系统论视角:传统产业的现代性转型启示
1. 制度创新与市场活力的耦合
政府通过“政策工具箱”(如地理标志、非遗认证)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企业则利用流量红利实现规模扩张。这种“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协同,使卤鹅产业从“小作坊”升级为“百亿级产业集群”。
2. 文化资本与经济价值的转化
将地域文化(如卤鹅制作技艺)转化为商业资本,通过“内容种草-场景体验-产品消费”的路径,实现文化资源的经济增值。这种模式为县域经济提供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新范式。
3. 风险防控与可持续发展
面对流量波动、假货泛滥等挑战,政府通过标准化生产、法治监管、科技赋能构建“抗脆弱”体系。例如,引入区块链溯源技术,实现从养殖到销售的全流程监控,确保产业“长红”。
结语:县域经济的“破圈”方法论
荣昌卤鹅的案例揭示了传统产业转型的三重逻辑:
1.政治经济学逻辑:政府通过制度供给、资源整合和流量治理,构建产业生态。
2.市场经济学逻辑:企业利用网红经济、跨界协同和文化叙事,激活市场活力。
3.系统论逻辑:通过“政策-市场-文化”的多维协同,实现从“流量爆款”到“产业长红”的跨越。
这一模式为县域经济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在数字时代,传统产业的突围需要政府的顶层设计、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社会的文化认同,三者缺一不可。正如“卤鹅哥”林江所言:“我投喂的不是卤鹅,而是一个县城的未来。”
作者:唐剑锋(重庆市有机农业产业协会秘书长、高级农经技师、高级策划师、重庆市商务委专项资金项目评审专家、重庆市人社局职业经理人、重庆市农业农村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