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存款正在跑步“入市”,真是这样吗?
先说总结,就是存款金额确实少了,只是相对来说减少了存款额。原有的存款并没有大幅度转移,这是这篇文章写这么多总结的。
近期,A股市场表现强劲,牛市氛围愈发浓厚。
8月20日,A股市场延续强势表现,主要指数集体走高,其中沪指续创10年以来的新高。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上涨1.04%,报收3766.21点;深证成指涨幅为0.89%,收于11926.74点;创业板指小幅上涨0.23%,收报2607.65点;科创50指数表现尤为亮眼,大涨3.23%,收报1148.15点。
从成交情况来看,沪深两市当日成交额达到24082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缩量1801亿元。尽管成交量有所萎缩,但市场整体做多氛围依然浓厚,指数的持续攀升彰显出当前市场的强劲势头。
与此同时,居民存款也加速流入股市。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7月居民存款单月减少1.11万亿元,同比多降0.78万亿元,与此同时,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14万亿元,为2015年有数据记录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这一数据变化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不少观点认为,这显示部分储蓄或通过基金、股票等渠道流入资本市场,居民存款“搬家” 入市的讨论甚嚣尘上。在此背景下,一个关键问题摆在市场参与者面前,居民“存款搬家”到了什么程度?存款“搬家”入市能否为牛市“添把火”?
央行数据清晰地描绘出7月资金流向的变化。从历史数据来看,非银金融机构存款的显著增长往往与居民资金入市存在关联。非银金融机构存款涵盖了证券、保险及其他非银金融机构的存款,在当前股票账户余额变化公开数据不再披露的情况下,非银存款成为观察资金进出股市情况的重要指标。
广发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倪军对界面新闻称,“7月非银存款明显多增,存款‘搬家’现象再现,大概率源自权益市场表现亮眼,居民存款加速向权益等非银部门迁移。”
华泰证券在研报中进一步分析了资金流转的路径,“当居民赎回理财产品时,资金将从表外回到表内的居民活期存款,进而推升M1增速。而当资金流入股市时,居民活期存款将转化为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即从M1的居民活期存款转化为M2中的非银存款。7月M1和M2的增长均超市场预期,可能部分反映居民理财加速进入股市的影响。” 居民存款搬家的前提是什么?
权益市场中期基本面预期改善、预期赚钱效应回升是必要条件,A股当前已经具备。
申万宏源策略团队告诉界面新闻,“历来都没有脱离基本面的牛市,即使是14-15年牛市,背后也蕴含着‘互联网产业趋势日新月异、自上而下改革预期强烈’的基本面趋势。
存款搬家真正的传导链条,应该是‘基本面预期改善→ 股市赚钱效应初步累积→ 居民存款向股市搬家→ 市场上行动量和幅度进一步放大’,基本面预期决定市场变化的方向,资金体量决定市场上升的速度和幅度。
当下,26年A股盈利能力拐点的预期逐渐清晰,居民存款搬家的基本面条件正在趋于成熟。”
【只是成熟,尚未挪窝】 居民存款“搬家”入市的趋势以及对牛市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一方面,从资金规模来看,招商证券相关研报测算,
2024年之前发生的定期存款中,2025 年规模约105万亿,2026年及之后到期规模约66万亿。
如此大量级规模的存款到期,外溢到任何资产市场都是巨大的流动性冲击,市场对其流入资本市场抱有较大期待。
另一方面,市场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宏观经济的走势、政策的调整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等,
都可能影响居民的资产配置决策和资金流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