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求:总想“一夜暴富”的人把市场搞乱了(采访实录)
2025年8月,A股市场迎来里程碑时刻,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整数关口,创下十年新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与凤凰网财经《封面》对话,
深入剖析了当下资本市场的变化本质,
为理解当下火热的A股市场提供了关键视角
。
吴晓求指出,这轮行情并非无源之水,并非单纯由泡沫或资金炒作推动,
而是改革红利的释放,是制度规则改革的重要体现
。
他认为,过去从法律到各项制度、规则,大多不利于资本市场发展,对市场形成了诸多约束。
如今,在形成正确认知后,相关改革及时跟进,才促成了当下市场的积极变化。
要全面看待此次市场趋势,
尽管市场在任何价位和指数下都存在风险,
但释放市场的内在动力至关重要
。
在他看来,改革的核心逻辑在于清除阻碍资本市场发展的制度与规则,
给予投资者稳定预期和长久信心,同时让违规违法者付出高昂代价,
这些都是改革努力的方向
。
当被问及只要改革持续进行和完善,这轮行情红利是否就不会结束时,
吴晓求表示,由于目前制度平台上的改革仍在进行,
现在谈行情结束还为时尚早,
从长远趋势看,
中国市场发展是主旋律
。
不过,
他也提醒投资者,发展并不意味着市场没有风险、没有曲折和波折,
“这个市场不可能是一条均线,一个30度斜率的一条线上去,这不可能,那不是市场。”
。
。 “股市的上涨不是泡沫和炒作,而是改革红利的释放”
吴晓求:这个市场的变化不是从天而来,
也不是说单纯的什么泡沫或者资金炒作,
不是的,它是改革的红利,是改革的结果
。
凤凰网财经《封面》:所以您觉得这轮行情其实是改革红利的释放?
吴晓求:是一个制度规则改革的重要的体现。因为过去那些从法律到各项制度到各项规则,
我认为都是不利于资本市场发展的,都是在约束它。
现在当我们有了正确的认知之后,我们这些改革都能够跟上,
所以我们要全面地看待这次市场的一个趋势
。
当然这个市场是有风险的,无论你在什么价位上、什么指数上,它都是有风险。
但是我们要看到,要让这个市场的内在动力要释放出来,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改革的核心逻辑就是要把那些约束资本市场发展的各种制度、规则,把它清除掉,
同时要给投资者以稳定的预期、长久的信心,
又要让违规违法者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这些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
凤凰网财经《封面》: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
只要这个改革还在继续进行、继续完善,
那这轮行情的红利就不会结束?
吴晓求:因为我们目前,特别在制度平台上还在改革,什么时候言结束还为时尚早。
当然从一个更长远的趋势来看,中国市场发展不会结束,发展是它的主旋律,是永恒的趋势。
但不是说它其中没有风险、没有曲折和波折,
当然会有,这个市场不可能是一条均线,
一个30度斜率的一条线上去,
这不可能,
那不是市场。
。
。 “股市有一批动不动就想暴富的人,把市场搞乱”
吴晓求:我们市场要克服那种急躁的情绪,
很多人动不动就想买涨30厘米,涨20厘米、10厘米多,
我觉得不解渴
。
我们不能有这种心态,如果市场都是这种心态,这个市场不可为继,
我们要把它看成是一个财富长大的市场,是投资者的市场,
不是冒险家的乐园。
我们这个市场的投资者还是有一批这样的,动不动就想暴富,
其实他们这批人把这个市场搞乱了,
预期搞乱了,我们还是回到一个稳定预期之中,
一定要记住它是一个财富管理的市场
。
投资它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问,它要求知识要多方面
,同时它还要求你有极强的决断力。
优柔寡断你是不可以做投资的,
那你要优柔寡断,怕这怕那,
那你就把钱存到银行,
实际上你就是买各类基金,
包括ETF,它也有波动
。
如果害怕波动,你本质上不适合资本市场的投资,
但是你要看到未来,看清楚了那个不怕波动,
或者说不怕很大的风险,这个对你来说就是一个决断力。
我们很多人患失患得,患得患失
。
买完了股票以后晚上就睡不着觉了,
就恨不得每天都涨,稍微有点波动他心里就害怕。
当然人都需要经过一个过程,
经过了市场的过程,
他慢慢就会成熟起来。
。
。 “即便从3000点到3800点,市场也不是人人都可以赚钱”
。
。
凤凰网财经《封面》:这轮股市行情指数涨得很好,
但是很多人感觉并没有怎么赚钱,体感很差,
怎么理解这个现象?
吴晓求:如果实在是买到了特别差的(股票),那也是你的判断出了问题。
指数涨,特别涨幅比较大,从3000点到3800时,坦率点讲,几乎每个股票都有上涨。
只不过和那些翻了一番、翻了两番的相比较,你微不足道,
你可能只涨了10%,只涨了20%,可能你还套住了,
有这类投资者,但是相对来说要少了很多了。
尤其是那些买高股息率的上市公司的股票的人,
我想这些人他们受损失的程度大幅度下降
。
这个市场不是说人人都可以赚钱,这还是要考验你对上市公司的判断,
对未来的判断,
如果你真的在这样一种环境下还赔钱,
你就要考虑你是不是不太适合在这个市场上直接投资?
你可能还真的去买一些你认为信用很好的、专业能力很强的一些中介机构的产品,
或许这个可能对你来说更合适
。
凤凰网财经《封面》:这个话虽然比较扎心,但是也是比较中肯。
吴晓求:这是客观事实,那就是表明你的确不适合于在这个市场上。
。
。
。 寒武纪市盈率达3000倍,是泡沫吗?
。
。
凤凰网财经《封面》:寒武纪现在的市盈率已经到了3000倍,
股价也一度超越茅台了,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短期来看是不是会有一点泡沫的感觉?
吴晓求:这是人们给它的一个预期,因为(寒武纪)毕竟是除了华为以外的,
在芯片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的(企业),所以大家对它有一个很大的期待。
市场它是这样,短期内都会有泡沫,慢慢地都会找到合理的定位。
因为如果所有的投资者都很冷静,那这个市场就不活跃,
所以有时候有一点估值比较高的(企业),
我认为也是正常的。
。
。
但是有一点,
有个前提,信息披露必须是真实的,
就是要有足够的透明度,不能够是在虚假信息的基础上去炒作,
这就扰乱市场秩序。
所以只要是有足够的透明度,没有内幕交易,
我认为这个市场它该到哪里就到哪里去。
所以我们很难人为地说哪个是有泡沫
,哪个是没有泡沫。
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透明度监管上,
在内幕交易的监管上,
这两点是非常重要的。
。
。 “A股市场已经比港股更强,现在并不依赖于港股”
凤凰网财经《封面》:那很多人把这轮行情定义为中国资产的重估行情,特别是有一个分析说,
很多外资回流,先回到港股市场,
港股市场先涨起来后再反向又带动了A股,您怎么看这观点?
。
吴晓求:中国A股市场现在并不依赖于港股了,A股已经是比港股要更强了,
所以那种看法是港股带起来的,
我不认为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
这是其一;
第二个就是我们这个市场的长大,一定是和认知、改革、政策以及规则的调整都有密切的关系,
它是综合的一个结果,
所以当然和外部环境有一些关系,
但是中国市场它已经规模比较大了,外部世界对它的影响是有,
但相对比较小。还是主要是我们自己的一些,
包括政策、规则、改革所带来的影响要更大一些。
。
凤凰网财经《封面》:您是认为这轮行情改革红利特色更明显?
吴晓求:对,改革红利和认知的红利。我们有正确的认识了,
说实话,一个市场如果只把它定位是一个融资的市场,
这个市场肯定不会长大起来,
但如果你把它看成是一个本质是投资的市场——在从融资到投资的过程中,
可以做好融资和投资的平衡
——但它本质上就是个投资市场,
如果你有这种认知的话,
它的政策就会发生变化,
规则就会发生变化。
。
。
。 我不认为稳定币是“货币的革命”
。
凤凰网财经《封面》:现在大家都在谈这个稳定币,中国对这块应该是一个什么样态度了?
吴晓求:从目前看我们还是非常谨慎的。
我看从人民银行包括金融监管总局,从已有的信息来看,
他们是一个非常稳定的、非常稳健的,
甚至是一个谨慎的态度。
我不认为稳定币是一个货币的革命。
。
凤凰网财经《封面》:不是货币的革命?
吴晓求:它不是的,
它只是一种技术层面的一个替代,
它只是出于各国监管和它支付功能的延伸,是拓展的一种新的货币形式。
它很重要的是拓展它的货币功能,特别支付功能,
这个很多,因为说实话你现在从稳定币的结构来看,
美元这一法币的稳定币的占比99%,
你即使未来我们的香港以港币为基础的稳定币,
他们也正在制定法案,
因为港币也是联系汇率制度,
它背后还是美元。
。
稳定币从一定意义上说拓展了丰富了它的支付功能,也克服了某些监管所带来的延迟性、不便性。
因为只要告诉我说我后面的这种稳定币背后是美元,大家大体上都会接。
要看到它没有那么大的作用,
但是它有一些货币的延伸的作用,
就像我们拿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宝支付一样。
。
。 A股可以延长交易至16点收盘,甚至开“夜市”
。
凤凰网财经《封面》:关于您说的开放性的问题,你看现在很多数字货币、数字交易所基本上都是全天候交易,包括美股、港股市场,其实很多人都在研究要延长(A股)交易时间,这样也适应于不同的市场,比如说跟我们有时差的这些国家的人也可以来投资,从这个角度来看,您认为A股市场要不要延长交易?
吴晓求:我倒认为可以适当的延长,说实话很多人6点钟就醒了,就等到9点半;
也有很多人说3点一收盘,
后面3个小时没事做。
。
凤凰网财经《封面》:每天就4个小时。
。
吴晓求:对,他们觉得很苦闷。我倒是觉得这个可以适当的,
比如说可以到9点发,下午3点能不能延到4点钟?
还是可以考虑的,由现在的4小时搞成5个小时,这也不妨是一个很好的建议。
当然也有很多人说他在工作日,
工作期间他们的确很难交易,
所以他们老说觉得要开个夜市。
。
凤凰网财经《封面》:对,期货市场已经有了。
。
吴晓求:这个夜市开也未尝不可,这个就开一小时就够了,
你不能搞那么长。
休息还是很重要的是吧?
这个都可以探索。
。
。
这个本质上是让人们有兴趣,一旦人们有兴趣,这个市场就有希望 中国社会资产结构将发生变化,证券资产占比40%比较恰当
。
吴晓求:我想未来中国社会它的资产结构还是要发生变化,
其中就是证券化金融资产的占比应该说是越来越大。
这里面当然分两类,一类是我们叫债券,特别是国债,
还有具有某些国债性质的一些央国企债;
还有就是股票,它们结构不同。
。
当然我们国家的国债规模不是很大,大概四十几万亿,说实话老百姓也还挺难买得到的。
我们适当地扩大一些国债,因为国债的信用比较好,流动性也好,
这是我们那个结构调整,
这个有利于我们整个居民部门的资产结构的完善。
。
那同时股票市场也是很重要的,
因为它的收益率,它是有一个风险收益率
。这个债券市场的收益率它是一个固定收益,但是它很低。
股票市场它有风险收益,
你整个资产的收益率要好的话,这部分很重要。
。
。
所以这个资本市场中的股票市场,如何发展起来?
债券市场如何进行结构调整?
这是我们未来面临的很重要的任务。
。
凤凰网财经《封面》:您有没有个预期,比如说这个大概在什么时候,或者说这个结构到什么程度会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况?
吴晓求:那首先是中国的债券市场要很透明,要很规范,有流动性,同时风险不太大,我们现在把这块忽略掉了,这块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很重要的基石。
债券市场变得非常的不确定性,这块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
。
同时要推动股票市场的三个改革,
一个是资产端的改革,
一个是资金端的扩大,使它流动性能得到很好的改善,
第三个是制度平台的改革,这三方面很重要。
。
凤凰网财经《封面》:理想的状况下,这块的资产比例应该是占据居民资产的大概百分之多少?
。
吴晓求:我认为应该占到40%~50%,
这是一个比较恰当的。
。
。 靠房子来保值增值财富的时代已经结束
。
吴晓求:通过房子去让你的存量财富增值保值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很多人还要花很多的力气想维护房地产市场,我看不出来有多大的必要性,
因为的确中国的房子的供应太大了,过去的价格太高了。
所以我不认为那是政策的重点,
虽然很多人也会列举说房地产它的产业辐射率有多么大。
。
。
凤凰网财经《封面》:可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吴晓求:但是你光(考虑)这个不行,一个现代社会居民部门的财富65%以上、70%都在房地产上,
这是不正常的。
所以未来应该慢慢地,要过渡到将居民部门的财富放在金融资产,
特别是证券化金融资产上,
我认为这是一个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标志。
,
。
凤凰网财经《封面》:但是现实的状况是,中国老百姓将近70%的这个资产是在房子上,整个楼市还没有很好的止跌回稳的一个势头,政策应该也是要去解决这个问题吧?
吴晓求:我认为居住的那个只能说是你的消费品,
虽然它也有资产的功能,也有投资品的功能,
但更多的是消费品。你
不可能说我把一套房子卖掉,我去做投资,大概很少人会这样,
第一套房子一定是你说多少钱我也不会卖,
你就在二环以里,他也不会卖。
。
。
你说他有三套,另外两套那是存量资产,那属于投资,
所以你把这个要刨去,就是扣除第一套,
相对富人或者中产以上的人来说,两套也是他的消费品,两套以后才属于他的资产。
你把这个扣除以后,他比例就没那么大了。
我们这个说的70%,是把一套和富人的两套也加上。
。
混在一块,所以慢慢的我认为资产它有很多的特性。
第一个是流动性是放在第一位的,
当一种资产没有流动性的时候,
这个资产它就变成一种坏资产的概率就变大了。
。
其次才是收益。
你说你虽然收益很好,
一年可能北京市假如房子就卖了10套,收益率很高,那不行,你没有流动性,那后面还有几万套想卖。
那不重要,就是流动性放在第一,收益放在第二位。
所以是从这个角度来看,当然金融资产,
特别证券化金融资产它符合这个要求,它流动性好。
。
说实话,套住了你,假如你赔了10%,你也就赔10%。
你这个房子赔了10%,你不见得卖得出去。
。
如果你股票大概量不是很大,分分钟就可以变现的。
。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