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论三则
" N, z! a# |! c; m; L(一)节日慰问不要敷衍了事
1 E; \6 Z4 v y: _* ~4 P, q' E) }1 U- A& z' @9 t8 X
节日慰问本是密切干群鱼水关系的一种好传统。不过,在实际作过程中,个别领导敷衍了事,仅仅作为一种工作和任务消极执行,让这种原本的好传统“走味”。我觉得,领导干部在节日慰问的过程中,应该切实规避形式化、过场化乃至官僚化的东西,实打实、心贴心、面对面地将这一传统朴实地发扬下去。 . J! T H# l* g |
% [) E! T0 G; E 范围扩大一点。部分领导工作忙,节日慰问时会就近选择几个对象象征性地转一下。其实,作为民众的公仆,领导应该将更多的心与情下移到民众身上。低下姿态,多与民众交流,才能够获取更多的真实情况,掌握更多有关基层的一手资料,这样对自己的工作和决策有极大的帮助。所以,乘着节日慰问,与更多的普通员工、一线站点接触,暖的不仅是员工的心,也是为[url=[第一私募论坛]http://www.simu001.cn]victroncapital###/m/]北京###治疗要多少钱]了促进自己的工作。
/ O6 Y' n+ p8 I
) ^; J1 J( W+ q/ F8 \8 h" L9 `5 u 态度真诚一点。少数领导因为官僚思想作祟,慰问过程中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不愿意去生产一线,不能真正关心员工疾苦,衣不带灰、脚不粘泥地走一下形式,不能真正地与需要关切的职工倾心交谈,当然也不能真正履行“慰问”的职责与内涵。再者,每次按惯例给慰问对象送“红包”或者“慰问品”,让本来温暖的慰问活动充满了急功近利的气息,无形中拉远了职工与领导之间的距离。 5 B3 q+ {8 E" u
0 \$ \/ Q! H- ^( f( u- h
形式多样一点。目前的节前慰问内容多雷同,形式也均[url=[第一私募论坛]http://www.simu001.cn]victroncapital###/m/]北京治疗###哪里医院疗效好]单一。其实,员工期盼的慰问是不是鲜花,不是红包,也不是慰问品,而是能够与领导面对面坐下来交流,希望领导为自己答疑解惑,听取自己对工作、单位的好建议,更希望领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职工希望的节日慰问是领导能够多呆一阵,多到职工工作生活的地方去体验一番,而不是简单地握一下手、听一下报告就一走了之。 1 D4 {& X; p' a- B4 e
* t* F; s! S2 e1 `5 o7 D5 j$ F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那些作秀掺水、虚情假意的节日慰问,只会让员工反感、寒心。所以,节日慰问的时候,领导干部应该带着诚心、带着责任、带着使命,把慰问当作一次贴近基层、贴近民众的机会,贴身一线、去职工中听意见、解疑惑、办实事,让节日慰问发挥其应有的干群了纽带的作用。
2 n r& |) T! ]2 h: y# y
4 w8 z& }: `4 r. p! k. K5 \6 P 5 I. Z! V4 X- ~! d. O* m. I
6 E( M: z4 Z/ V$ u
(二)我给根治违章行为支两招
( ]0 `6 K. y) O! M8 `0 F p/ s2 [7 h- q9 o2 U
石油行[url=[第一私募论坛]http://www.simu001.cn]wisdomtouch###/m/]北京治疗###较好的医院]业的高风险性质,要求各级生产单位时刻绷紧“安全弦”,付出一万的努力,防止万一的发生。安全事故多是行为违章惹的祸,因此,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在下大力气抓安全、制止违章行为的时候,笔者认为有两招比较适用。 0 u- v" v9 s }3 \" @
# w- P3 }1 D' r, j
狠治习惯性违章。不少违章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重要的原因是员工已养成了违章习惯。习惯的改变需要时间,对于这种习惯性违章,不能寄托短期内的强硬政策就能根治,“严打期”一过,很可能顽疾复发,前期大张旗鼓的违章整治行动功亏一篑。比较有效的方法,笔者认为是集中精力、攻其一点。用几个月的时间集中消灭员工普遍存在的某一种违章行为,同时配合严格的监管,用严肃的惩罚措施从骨子里改变员工身上的习惯性违章行为。一年内达到彻底消除几个习惯性违章行为的目的。这样的效果比“眉毛胡子一起抓”的安全管理要明显得多。
2 s: ?1 B9 B' Y& `3 A4 A" l% s! T o* J% k$ z/ A
奖罚并重。很多单位,对违章行为更多地注重加大“罚”的力度,通过罚款、扣积分、上曝光台、取消评先选优资格乃至停职换岗等形式,让员工切身感受到违章的成本代价,从而自觉地抵制违章行为。惩罚固然必不可少,但是笔者认为在惩罚的同时,也应该实施奖励,重奖那些做得好的、没有违章的员工。在员工中传递这样的一种思想:做到不违章其实也是一种成绩。这样,就在员工中传递了一种动力,树立了一种榜样,有了违章的成本,也有了政策激励,员工抵制违章行为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久而久之就会有意识地抵制违章行为。
; B" ~" _: G+ t$ |0 n+ K
) |% y$ L- ?0 @- K$ D 其实,违章行为多是主观原因造成的。这就提醒安全管理部门,在根治违章行为的时候,要多从员工思想层面想想招,让员工潜意识里固化“违章不仅危害大,还可耻”这样一种观点,不厌其烦地从思想里根除违章的痼疾。思想上的毛病没了,才可能根本性地根治违章行为,真正地实现安全生产。
$ [1 E+ b$ p3 F% }
6 \2 }% [, C, E! H1 z, A2 l3 U, E ! P7 K, T1 M6 l \0 g5 j1 ~% s1 [
3 I. X: m9 t7 J: L
(三)安全经验分享勿陷误区 L8 N* j5 A7 `) U1 S
: }: Z3 W! U9 _: q' B$ R7 G& H) q 自集团公司大力开展安全经验分享活动以来,生产例会前进行安全经验分享在不少企事业单位已成常态,并作为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形式之一形成制度。但也要看到,安全经验分享活动在逐渐固化形成习惯的过程中,容易走入一些误区。
) Y0 W: s3 a; L/ z1 t
4 J; ~1 B% l: l/ W3 c; l 一是内容形式化。部分安全经验分享仅仅作为一种流程、任务的形式硬性地进行,分享人没有认真准备切合实际的分享材料,泛泛而谈,没有用心去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整个材料难以触及员工的安全意识;听众也只是一听了之,没有用心去感受案例背后的教训。这样被动的安全经验分享很难产生实际有用的效果。 * B# C3 H8 n/ j3 N
: h9 @" N3 C- j8 V 二是语言教条化。个别安全经验分享脱离生产、生活实际,案例分析就事论事,没有做深度的讨论分析,不能引起员工的足够重视与兴趣。另外,安全经验分享形式单一、内容死板、模式僵化,与当前生动活泼的多元化需求产生了差距,听众容易产[url=[第一私募论坛]http://www.simu001.cn]weidumeiye###/m/]北京专治###医院哪家比较好]生视听疲劳,不能从本质上加深对安全事故的思考与理解。
S9 C* C( o- O& ?; q6 `4 \( d X, I% U- h8 r3 b1 i6 d, Z
三是表述空洞化。少数安全经验的分享者站在案例外,始终作为一个局外人,讲述他人的事故经过,没有以“我”的身份对案例中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对经验进行深刻总结,这样空洞的表述,带来的结果是员工没有从案例外真正走进去,以“我”的身份从案例中主动吸取应有的经验教训。
" [' G& w, c# N6 K3 _1 F+ ^) p4 o! G3 l5 Y: W/ m# s1 {
安全经验分享活动,应该多一些生动活泼、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多分享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大家身边的事和大家感兴趣的事,多一些深刻的原因分析、经验总结,哪怕有争论、有批判,也能让听众从中受益,达到安全经验活动应有的目的。 3 X8 ?/ y& M1 |' ?
1 K! s* k1 @- J: a1 Q2 E ——原载《中国石油报》10月17日5版“管理思考”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