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无前例的网课和假期,让孩子们和手机、平板电脑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充裕。但网络诈骗也潜伏其中。近日,据淮南警方数据显示,四月以来,淮南学生被骗案共计27起,多数为网络刷单、账号欺诈和网络购物诈骗。
" ~& |5 ]. c, H3 M
. y6 N5 Y' {) T- a 这个“史上最宅假期”,孩子们终于可以“肆无忌惮”地投奔网络的怀抱。信息化浪潮下,网络欺诈正在成为网络安全的头号威胁。毫无疑问,执法机关的严厉打击和制裁必不可少,但提升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 g& ^/ M3 x0 C
未成年人对于网络诈骗的手段辨识能力有限,一些在成年人看来有些幼稚的诈骗手段,未成年人却可能会上当。孩子们对互联网所带来的海量信息缺乏基本的辨识能力,越早补上网络安全这门课,就越容易保护孩子不受网络诈骗侵害,引导其走向正确的方向。6 J" G- A( O0 R2 r$ o: J6 f
言传身教永远是教育的核心密码。绝大多数孩子第一次上网也都是在自己家里,家长正是提升孩子网络安全意识的最佳教师。而在家庭教育实践中,许多家长往往会采用一刀切“禁网”、没收手机设备等方式,试图从物理上将孩子与网络隔离,这种做法只会适得其反。
; q+ E* |4 D/ s( L* j: Q6 K" L8 m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现在的中小学生几乎完全长大于移动互联网的媒介环境中,而网络作为未来世界的“基础设施”,是孩子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与其“斗而铸锥,渴而穿井”,不如“治未病”,家长需要早早介入,靠前站位,使用软硬件自带的家长模式规范孩子的网络行动;深入浅出地讲解网络注意事项,切实提升孩子的网络安全意识。
. A; ~4 C% l. z* H& p 同样需要靠前站位的还有学校。客观来说,尽管许多学校都开设了网络课程,但专门针对网络安全教育的则相对较少。一方面,学校对网络安全意识与基本教育技能挂钩这一认知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也缺乏专业的教师、教材来支撑课堂内容。
' Q- S& f" x* ]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缺位,导致了中小学生的网络知识主要来自同学、朋友以及互联网上未经筛选的信息等,这显然不能满足未成年上网群体的庞大需要,因此导致网络诈骗、网络沉迷等问题不断发生。6 @& X' t2 B7 T7 x) a) ~
当然,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并非一人之责,包括网络平台企业在内的社会组织也应当发挥自身作用,共同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互联网氛围,共同守护孩子们健康长大。8 o# o! F0 t2 `! G! o
* f$ y1 D: V6 p" Y/ s8 z/ o
6 {: b! X9 b) [1 D9 X1 T/ G4 [& E9 u; r" ^" o9 s
$ p0 D& {; O+ _3 S7 w! ] @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9 Q a)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