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东西不能要,这是我们孩提时代接受的最初教育。
8 c3 Z5 U8 Q6 j) x% d8 n3 `4 `9 [- K( x3 T% o! \
* f/ _, W m( Z$ Q8 i0 b8 P. C+ N
为什么大人首先要教会孩子懂得这个道理呢?' R* k9 ]) o f) C7 j
! L# ? h0 ~8 Z& [9 _
) j0 L1 I p9 Q5 g1 a2 o% B
不能要别人的东西,首先是出于礼貌、自尊,不侵占他人的物品,不损害他人的利益,这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必须持守。( O3 O; r% o ^. r/ t3 e3 ?
* L- J1 l, j) }. B# D5 s8 W8 ~7 ]+ g( b! Y% A3 E) M- b: o: x' ^
长大以后,不要别人的东西体现的是自立。古人讲自力更生,意思就是靠自己的力量改变更新自己的生活。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对于社会有益,有用的人,才能受人尊重。
" r* f9 ]) c% G4 F
' G4 ?% A; K% p% i8 c3 B8 |
( }. m! n* b! j, j( R' a$ x: I 这些都是我们做人的初衷和底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的变化,人的初衷有时会遗忘,人的底线常常被突破。
, o s1 ]. M) [7 M5 Q8 R. F! x1 j0 O* \$ P
0 x, I* a; ]; ~) w( N9 u- P D 检讨一下我们日常的言行,再追溯这些言行之下的潜意识,我们会有惊人的发现。, F' e3 A2 c7 v. v" I+ R# V" N
& ]% g1 n; I- `0 N# v d, Z
2 l4 T6 S" z4 ?. T2 ~$ Z/ n% K* e
日常交谈中,特别是酒桌之上,人都会有意无意地说起和自己沾得上边的人物,无论名人还是大款,特别是大官。这种假他人以自高的心态,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但如果发展到言之必谈,毫无自觉的地步,那就是病了。1 m0 ]9 ^1 M; l) h# q! U
- }( {6 Q1 G( W& `4 m* N# w L* Z1 a8 r! Q' P* b
要知道,这不但不能抬高自己,反而显露出了自己的虚弱。这种心态的本质就是对他人财富的一种觊觎,是自欺欺人。自欺可悲,欺人可耻。这种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非常普遍,人们常常失于警惕,长此以往,不但可笑也很可怕。
% b; z2 R; N+ s9 ~6 v" H( W; n9 _- Z0 x8 ?% t; R/ v/ l
' t* D5 m. G3 `. j" V1 V 另一种日常表现是,人总想跟比自己有钱、有名、有地位的人混。这也是一种忘记做人初衷的表现。且不说自古富人不大方,有钱人更爱钱,你的企图多半会落空。就算沾上了便宜,往往也是以损失尊严、丧失平等为代价的。
/ B2 {, T9 }/ y% v: U
; B3 m2 s8 n- ]% {+ u
2 P; L; i! M- p& g/ ^; \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最好和自己同一阶层的人交往,特别是日常生活。任何削尖脑袋的高攀,都是对个人自尊、自信的损害。+ A1 T4 ]4 }# S8 T
' J& s( _: G9 e. f8 G: m
1 T# N/ i% s9 u" X+ F
人活着,首先要自爱,否则不会幸福。你可以有追求,但未达到目的前,不要奢望提前消费。不然你可能会活成别人的一个笑话。
$ Z* ]% H1 T4 z2 v
3 S" q3 H% X0 w4 U
5 ?! V$ e$ p* G" O0 p# |, M 一辈子健康长大不容易,跟树木一样,总会生出旁枝异杈,但不要忘记了常常修剪。
' L1 k3 S; m+ z7 Z
; w, H2 }* ~4 {2 ]- \2 t5 N+ K8 M+ B* \: y% w9 {9 c5 p+ P7 {7 U
别人的东西再好也是别人的,你有你自己的。4 V7 t% T a& M: V9 ^* @
- R {1 E$ a) r' O: {: R& A) U! q2 i7 m$ d* h \( n. V1 M: s
少看别人的,多想自己的,你才会有真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