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信诈骗犯罪具有
H7 Z1 e. x+ ?" P% U W% d: q手段多样、组织性强) S b% W( Y+ d+ {& [3 x6 B6 R" u2 t
涉案区域广泛等特点% ]2 B+ J% U. T5 W! @8 C
严重危害群众财产安全+ _6 Y5 k& e4 P% ?# b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四个经典小案例
# S! O" l# i" _- r1 |* k5 u# e学习防诈骗知识吧!
% v9 d9 h( y! C. ~! ]5 J
5 y+ [& k8 K; T0 q) [
' s" v8 M1 S; h z017 k+ J: b6 N( t1 J( t
保健养生需谨慎
5 X3 p9 a; T) l+ c. c" r& `诈骗陷阱套路多
. [5 @' U5 U7 C2 R' Q X( A
6 C; l" Y( l* x2 _( [
|6 E6 V' O' h) r7 [4 T
; {; K! o& U" ?8 O7 J1 i8 M
看病和养生,是很多老年人关心的话题。许多不法分子打着看病诊治、保健养生的旗号,将目光对准了老年人的养老钱。, a+ p% D, i, `! w# E" _2 \
7 H4 X8 j( w$ { C& t, E& C
2 x5 Y- x) o1 ^' E' F" ~3 z近日,上海市的谢女士报警称,自己花24000元买的六盒保健药是过期的。据了解,谢女士看到一张广告卡片,称可以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送多功能手拉车和老年人健步鞋,便拨打了广告卡片上的电话。随后,“张教授”为谢女士做了基因检测,分析了发现的身体病症,并告知谢女士购买他们的基因保健药品一定能够痊愈。谢女士信以为真,支付了24000元,得到了六盒药。不料,拿到药品后,谢女士才发现这些药已经过期了。$ u( o, ]( V" V4 I' R& c! ?# _
6 \. j# [: s8 [
5 D; b0 ?3 q# ]2 F6 D' j% G w& c2 D警方提示:老年人要正确认识保健品的作用与功效,切勿盲目购买,如遇诈骗请及时报警!2 R' g; K8 A* M7 `
# q3 O* ^8 e+ y$ n0 ~. X) z: Y+ X2 }2 M! k
024 Q( K; g1 s0 n
一场“恋爱”被骗近400万' r% I5 i9 t% P* B6 y/ }& Q
, H* x; S( e+ n& O' o
& v4 U, K/ j- @& u U" g
7 X; E% T1 ^1 Y7 v; R前不久,小李通过相亲网站结识了一名陈姓男子。小陈见多识广,言谈风趣幽默,小李很快对他产生好感。小陈在朋友圈经常发布“自己”的豪车、名表,外表也是英气俊朗。小陈表示,希望和小李共组美好家庭。小李很快“沦陷”,二人随后谈起了甜蜜的网恋。
p! D3 n Q0 n% a* N; q3 K
! G6 \4 h9 o+ c: b- x; l* O$ F/ a' l) \9 Q2 G5 b
网恋过程中,小陈告诉小李,自己平日有投资理财的习惯,让小李跟着他一起投资,一定赚钱。随后,他给小李发送了一条关于基金投资的网站链接,并称自己有外籍亲戚,对这款基金产品的内幕十分了解。“男友”讲的天花乱坠,小李心动了,按照小陈的引导操控,她多次汇款投资基金产品。前期,投资平台收益增长迅速,在小陈的鼓动下,她又不停地追加投资,最后累计转账金额近400万元。等到小李再次登录投资平台,试图提现收益时,却发现无论怎么操作,都无法提现,自己也被“男友”拉黑。
) x' \' ~0 E9 _5 Q: r- ^4 o8 E1 a( W% M' e* Z% ]% C3 \4 Y/ V- T
. k' P# n2 O* N+ t( h
警方提示: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世界里的陌生人的身份信息,面对花言巧语和甜蜜诱惑,一定要把持住。特别是对方鼓吹“稳赚不赔”“低成本、高回报”之类的投资赚钱谎言时,听听就好,别真把钱投进去了。
0 n9 w0 t3 C* }/ w6 u% S5 s* ?$ f& h% w& ?
9 n$ b- A) z5 r032 x, B; \+ j% c' ?
快递丢失“三倍赔偿”
1 A# P9 s2 [7 `. T: h小心这些诈骗陷阱
+ ^2 O* R2 u$ R" [
. W. w" I8 o$ b$ ^: n
' i6 {6 X2 ^% g2 I y0 L
! Z) L5 m0 C9 I( D, _6 c
近日,浙江省乐清市的李女士在网上买了一套床单被罩,一个自称是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打电话说快递在运输途中丢失了。“工作人员”告知了李女士订单单号、物品、姓名以及购买的价格等相关信息,并且不停地和李女士道歉,要给她3倍赔偿。
* N" J4 e* l$ K& X) A; P7 N# D
6 W$ @9 l/ M& P. [# X y! E
I& P1 q) W, z+ l. i随后李女士点开了“工作人员”发来的链接,并向其提供了验证码。没想到随即收到了两条扣款信息,卡里的10000元分两次“不翼而飞”了!慌张的李女士联系快递公司,发现货物还在正常运输中,李女士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1 ^( k, D3 o. ~
4 Q, }3 B- e* [4 ~
" A9 D+ G1 N$ s% ?+ J
警方提示:不要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不要随意点击或扫描陌生好友发来的网页链接和二维码,更不要轻易将身份信息、验证码等泄露给陌生人。
0 B+ \+ s; e6 }7 V6 L0 J" p9 A: f3 D- t) G7 O; U4 B4 F
v/ U5 s6 l8 f( d; Y2 K
04; M' k5 [* J) R( P: `4 d- C
假代购真骗钱/ Z! D! z8 N z( M$ b I6 m
. c% x$ D# j2 f0 {& V- u
) m/ y. L0 S! O0 Z; R* v& V; |! J0 @* H Q3 p/ |$ _4 B" K$ z
2020年3月,李女士在某微信群里看到郑某发出免税店现场购物视频,便让她帮忙代购。从6月开始,李女士陆陆续续让郑某代购了5件商品,共12万多元。每次郑某在免税店里购物的时候都会跟李女士视频确认商品型号,看起来很专业。后来,李女士的朋友告知她这些品牌包都是假的,为了打消疑虑,李女士拿去鉴定,鉴定结果却显示全是假的。
& S4 _8 S* ^) k, J* M
$ t5 u' n/ O& T' I5 H8 d6 h+ Y" t; n% [
根据李女士提供的信息,民警很快锁定嫌疑人郑某。经讯问,郑某表示自己低价购买仿冒品,原价卖给她。
5 I+ p5 B6 ] R9 W$ X! N
, @' O# S( Z2 p) w
7 j( q7 P' J" S% q' K( l8 C, C警方提示:对于代购产品,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千万不要陷入骗子的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