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与应用全景洞察
8 ~; w, P2 n1 A+ N' X市场态势:规模增长与区域分化/ G! Q' [* w: i8 l3 R( f; v) n
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市场招标、中标规模双创新高,集采框采和项目招标规模远超2023年,中标价格下降。新增装机量42.5GW/107.1GWh,同比增长109.5%,新疆、内蒙古、江苏新增装机领先,与当地能源供需和政策相关。% z6 ]2 D% `/ S* @2 f
应用格局:多元场景与差异发展5 P) o4 r6 `$ _
1. 源网侧储能:2024年新增装机38.8GW/98.9GWh,同比增长113%。政策上,全年出台696条相关政策,补贴退坡,配储要求差异化、趋严且形式灵活,电力市场建设加速。盈利模式多元,预计2025年新增装机量有不同场景预测。
6 L) j$ s2 H/ p7 @) L2. 用户侧储能:2024年工商业储能投运规模3.74GW/8.2GWh,同比增速72%。政策支持力度大,电价政策调整影响投资。商业模式多样,未来峰谷套利与需量管理结合将成主要盈利模式。
. J8 b5 S7 f) y- r5 {9 D* ]
, @" B6 B5 Y5 M' |2 {, ]9 ]/ X
' K# ?8 g' }# J# q7 `
二、技术创新前沿趋势9 F! D& f2 U- \- O+ E% [
锂电储能:性能升级与集成优化
3 L5 ~- Q9 c. n9 ^' o1. 系统集成:应用场景和产品形态多样,源网侧多采用集装箱式,用户侧依规模选择。主流集成技术各有优势,未来能量密度提升、高度集成化、构网型渗透率提升、高压级联技术加速渗透。% B1 P( a8 s& J Q2 i3 T. M$ w: @
2. 储能电池:锂离子电池是主流,安全、成本、性能是发展关键。未来能量密度提高、追求极致安全、实现智能化。
9 ^$ Z6 [6 X+ Z1 p) f( Q3. 其他组件:储能变流器、BMS、EMS、温控、消防等技术不断发展,解决现有问题,提升性能和安全性。$ f7 O) w& S$ Z- ^) K# j( W' P
非锂储能:突破发展与潜力释放
9 ~! Z/ G0 l( o8 S光热、液流储能、压缩空气、飞轮储能、氢能等非锂储能技术取得进展,在长时储能、安全性等方面有独特优势,但也面临成本、技术等挑战。
$ S) J1 h7 b/ n! j4 T/ Y2 T# h, U
& v/ a" U9 j8 y( h4 B* C
$ x7 D7 I- T/ w; J
三、数智融合创新赋能
& u% T* t. E8 I# q" V# r人工智能+储能:智能升级与价值重塑5 t+ x7 a3 o& B b* r" U$ L! f
AI为储能带来新活力,通过提升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等实现增收。在多个高价值场景应用,需融合型AI,技术平台分四层,企业沿三大赛道演进。7 v2 ?1 N& i6 C6 Y' b) D% O O
区块链+储能:构建可信与推动变革; y5 V) f7 _% \* R$ c# _
区块链解决储能行业数据安全等问题,确保数据真实可追溯,推动业务流程自动化,支持资产数字化。在BMS、虚拟电厂等领域有应用,未来在多维度有发展潜力。
7 @/ c. r+ `. E
% r7 b0 [7 Z; B j) B5 m
" \3 D" i! F) M3 t4 z
四、行业发展机遇挑战. u: w8 ?: y( a3 t2 T
机遇:全球市场与多元应用
' F$ b7 H1 `2 J. U; Y全球储能市场持续增长,中国是最大市场。储能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多样化,投资运营、交易、运营管理模式不断创新。
/ c. E) U( a( L1 w$ t挑战:重构洗牌与变革适应
- \6 K) p ~( M1 y7 e全球储能产业链重构,中国企业面临海外政策限制和本地运维挑战,国内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价格内卷加剧,行业深度洗牌。政策变革下,储能行业短期阵痛,但长期需求增长,企业需创新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