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某券商一位恒久跟踪修建质料行业的分析师对21媒体记者体现,从两家团体所涉及行业和主业务务来看,在水泥、玻璃纤维及复合质料等行业上多有重叠,多年来亦不停存有同业竞争的抵牾,因此“重组更多大概发生在这些范畴”。) }) f7 e- Q; N7 k
# o& I2 M7 v0 u( O3 @- Q. { 好饭不怕晚。
, b* K" h1 c+ t n. l/ f/ E8 }- {9 }8 O- D8 q; X
8月22日,等了泰半年后,中国修建质料团体(下称“中国建材”)与中国中材团体(下称“中国中材”)的重组事件,终于得到国务院的答应。这意味着,继交通运输等行业后,修建质料业的央企巨无霸也即将诞生。
( d" u! }) k y& T+ M- S7 }6 S+ W0 \5 Z# O, a, f
根据国资委网站表现,此次两家团体的重组方案,将包罗中国建材的更名,以及中国中材无偿划转进入更名后的新公司中。重组完成后,新团体公司总资产料凌驾5000亿元。
* t6 \3 N8 z0 ?6 {; B
v+ G; r9 P5 t& k4 d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21媒体记者体现,“两材”归并在业界早有预期,究其缘故因由是两家团体在水泥、玻璃等行业的重叠性,但又各自有所属专长范畴,因此本次重组,除宏观影响外,还将对旗下12家A股上市公司带来诸多利好。
" ^# U5 K2 [/ y% F) }1 l/ L$ t1 N2 y- ?& S8 |& d, g) X
准期归并
* \8 A( G" P" } 在供给侧改革的宏观配景,以及此前多起央企重组案例的条件下,此次中国建材与中国中材的归并得到通过,在外界看来并不不测。
% y/ @7 \) t3 q: r. B7 V; l; _% ~* b& @( X: k
现实上,早在本年1月尾时,“两材”旗下的14家上市公司(A股12家,H股2家)就同时发布公告称,公司接到各自控股股东的关照,获悉二者正在操持战略重组事件,只是当时重组方案并不确定。
! T; P! G& T% q) X6 @
. W; k, s/ ^* }4 U8 o( v 彼时,有关“两材”将要重组的消息甫一出现,外界即对大概出现的重组环境举行了推测,并以为两家团体或不会归并成一家企业,而更大概是对有关业务板块的归属举行重新分别与整合。
' g/ v$ X: ?" g o9 X' z5 B& D' m4 c8 s& I
公开资料表现,中国建材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产业团体,十多年来以凌驾40%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如今资产总额已凌驾4300亿元。中国中材则是国内唯一在非金属质料业拥有系列焦点技能和完备创新体系的企业团体,也是国内第二大建材企业团体,如今资产总额同样超千亿元。$ ^1 a* E2 X% x5 ^0 |
* `; z4 Y9 \+ l+ A$ q3 T5 M 对此,华南某券商一位恒久跟踪修建质料行业的分析师对21媒体记者体现,从两家团体所涉及行业和主业务务来看,在水泥、玻璃纤维及复合质料等行业上多有重叠,多年来亦不停存有同业竞争的抵牾,因此“重组更多大概发生在这些范畴”。% c7 L5 L5 \. l& |+ l0 K
' u2 F) L4 j9 O* F' { I
不外,最新的重组方案表现,中国中材将无偿划转进入中国建材团体有限公司,后者由中国建材更名而来。. f7 ]3 Y$ s- b/ M
2 B" u' L* u$ ]
李锦担当21媒体记者采访时,对上述归并方案体现,“两材”的归并从团体而言,符合如今央企做大做强做优的配景,本质亦是央企强强团结的特性。
! z3 } g* e5 m9 f x8 n f# h
1 [; o) C, g- P “做大规模、进步会合度,增强国企竞争力,是这次归并宏观上的大配景。详细而言,又有两个方面的利益:一是两家都有会合度较高的类似业务,存在同质化的竞争,相互斲丧资源,归并以后有利于重新设置,镌汰恶性竞争;另一个方面是能起到互补的作用,由于中国建材和中国中材实在处在差别的(细分)行业,中国建材在水泥范畴与中国中材在玻璃行业,可以举行互补,形成运作大建材的思绪。”李锦说。
4 \( z7 m7 V) j- R$ l7 V, L+ `# o+ k* }
21媒体记者亦多次接洽两家团体有关人士,及旗下上市子公司,但均被告知暂无新消息透露,“齐备以公告为准”。3 _* L; t: O# R
" a/ h# a" f. r, m 12股将受益
" ^4 A3 q, e$ X, W 中国建材与中国中材的归并,也让两家团体旗下的12家A股上市公司颇有受益,这此中又以涉及水泥业的上市公司为首。% e; |6 r( d* v, N* w8 e: C
1 y3 ?7 l- q$ z* {% s' h9 [ 根据21媒体记者的梳理,在水泥产业方面,中国建材旗下有南边水泥、北方水泥、中联水泥和西南水泥四个子公司,年产能到达4.5亿吨,位列天下第一;商品混凝土年产能也到达4亿立方米,同样位列天下第一。而中材团体在这一方面同样多有结构,旗下有祁连山(600720.SH)、天山股份(000877.SZ)、宁夏建材(600449.SH)、中材水泥(600970.SH)等4家上市公司主业务务为水泥行业,年产能亦到达1亿吨。除此之外,中国中材还包罗国统股份(002205.SZ)这一以水泥成品等为主业的上市平台。) u4 s# z/ t. h
) l; F# M5 q$ Y( _/ ]. N, S @( i" v) N 上文提及的华南某券商行业分析师对此以为,岂论从两家团体涉及水泥业务层面,抑或行业去产能的配景,水泥业务的整合都将是最显着的。2 X, Q6 Y2 k2 L9 L& n& u5 n0 V4 w
6 o; m6 I6 N- q/ O& W* V: I1 n4 d 李锦亦体现,在水泥业存有恶性竞争的状态下,量跻把“多余的脂肪”去掉,再将身家聚集在一起,将形成绝对的龙头企业。
$ w' v& D1 i+ F7 g9 w; o3 g0 W- n S3 I' J9 g+ V6 m+ E1 `
同时,“两材”在复合纤维与玻璃行业或同样将举行整合。复合纤维范畴,中国中材旗下有中材科技(002080.SZ),中国建材则有中国巨石(600176.SH);玻璃行业,洛阳玻璃(600876.SH)和凯盛科技(600552.SH),都在本次重组后或均将得到肯定水平的受益。/ g: ?$ |2 H9 D
# t- i6 y' U! J9 u; _5 \ 沪上某大型券贩子士即指出,自2015年后,中国巨石已由原来的玻纤纱单一业务发展成为上卑鄙均有延伸,将来更不打扫向新质料、复合质料的外延。
Z% x( O! ?# B7 V+ U! @9 j6 C7 R; ^, c- |" r9 L- Z( v2 _7 M
“中国巨石作为中国建材三级子公司,随着"两材"此次归并,整合预期愈加剧烈,将因此加速推动公司层面改革的实现。”上述人士体现。! n6 n) u8 u$ B2 G% S
# D; S2 e6 j- L0 L7 m, M3 I+ C 除此之外,“两材”在各自互有上风的范畴,同样将因此次重组得到发展机会。$ g6 B. `" a' r8 w/ @
$ e5 w! A& H! J, @ “中国建材在玻璃等方面有上风,中国中材在非金属质料方面有专长,将来趋势或是许多资源向本身上风的产业和公司会合,其他大概就会退出,因此上风产业与技能水平的子公司会出现显着增长。”李锦说。
9 f1 H/ m0 l. Y& Z( A f- o8 w+ y/ A; g- a9 D! G
不外,李锦同样指出, “两材”深条理的重组仍需肯定时间。他体现,重组并不愿定是改革,关键在于把关键要素激活,将产业向上风一方会合。9 t, U& b7 X9 o# {# M" |: q- b# Z
) n7 C7 h5 I: s- \( Z “但这必要时间,不外在这方面中国建材具有肯定上风,渴望这次重组比其他央企的重组更早拿出履历来,会厥后者提供鉴戒。”李锦体现。
1 v+ a! w# z$ b
1 M- F* V% ]# k; [9 U) T: M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