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7 m, m2 ^' u+ \5 p9 ~5 F
" b/ v- @2 b) D
) ?6 {' S, o5 y0 e7 C0 T! {1 L* n" L% a9 _& U
2 n# s) H# V$ G
! y- [! N; b) U6 z4 P. b6 c
$ }7 r6 Q6 ]; n$ Y, E- M" D
4 [# f# K' Z2 V- n 电信诈骗,让人不胜其害、也让人不堪其扰,在受害者中有人倾家荡产,也有人家破人亡。网警提醒,冒充“公检法”进行诈骗的迹象。
) |$ M: F! o' W: z
6 B0 v, N6 V) M% u 一开始,冒充“公检法”进行诈骗具有随机性和随意性,成功率低,并诈骗对象不固定。但现在诈骗分子更加狡猾,更具有针对性。8 B; d6 l" ~$ q- ]
冒充“公检法”进行诈骗的诈骗分子首先会购买个人详细信息,一般会冒充上海、武汉深圳、珠海等地的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工作人员有目的地联系受害人,以各种理由实施诈骗。从受害人电话未接通到转账汇款,受害人会不停被洗脑、电话处于通话状态,公安机关或其家人发现后不能及时阻止。( T/ T! M) E3 c5 d1 K4 c
诈骗分子通过链接或彩信发送假的拘捕令或通缉令,受害人在不明情况时会信以为真。诈骗分会要求受害人在电话不挂断的情况下到ATM机,并以进行核查、冻结等理由要求将所有存款汇入指定账户。实施诈骗后,诈骗分子会以涉密为由要求被害人不得向他人透露。1 [. `, M# r3 c8 q* Z( l/ \3 o
据了解,“公检法”诈骗有多个版本,包括法院传票、邮包藏毒、银行卡洗黑钱、医保社保诈骗、手机座机欠费、电视欠费、个人信息违法等,但最终都会归拢到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工作人员让被害人将钱转到指定账户。5 E0 z/ ?0 X t! R" _
除了冒充“公检法”实施诈骗外,冒充网络客服、兼职刷票等多种诈骗方式依旧常见、多发。“诈骗手法花样百出,但万变不离其宗,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钱。一旦涉及到钱,市民一定要提高警惕。”# ~% z: x8 R3 C, `7 |5 T& L
网警提醒:识破电信诈骗“伪装者”防范是关键,快递、医保、电信、公安、检察等部门绝对不会相互转接电话,公检法机关绝对不会对违法犯罪行为通过电话进行调查处理。公检法机关绝对不会让公民个人上网查询通缉令、逮捕令,公民个人也绝对无法登陆公安专网,公检法机关绝对不存在“安全账户”或“核查账户”,绝对不会让公民转账汇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