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有没有合格经济学家 要问中国有多少经济学家,人们会屈指数个大批;要问中国有多少合格的经济学家,听说不凌驾五个(丁学良)。: a: w3 u. |7 ?8 ]" u3 @1 T! K# B
( }/ q' D8 I: Y9 v
要说中国经济学家水平有多高,听说尚不如农夫,香港学者曾不屑地批评:引进外资就象猪进菜园乱拱地,农夫放水还知道开渠哩。/ U7 O' \2 G: k: l0 V: f
I s" Q" k4 ?7 T0 @/ y7 P 依我看,在中国,合格经济学家找一个也难。八年前一旧文提出“未来合格的经济学家应当既是某一个经济学范畴的专家,又具有盘算机软件工程师、哲学家、汗青学家、企业家、政治家和艺术家诸种才华的综合”,这种当代意义的合格经济学家,你说有吗!5 r1 \7 S4 D: J9 j* t1 `$ a
E* \5 I2 q6 P! v0 b q
二、让国人纠结的经济学家
$ z. v: q9 ?; M 别看中国合格的经济学家几近绝迹,但在改革开放这个特别时期里,个个是宝物疙瘩,他们指引政策,充当“智囊”;把持话语权,引导舆情,于是闹闹笑话便是情理中事了:. E9 y2 N, U& @1 T) u# l/ c
0 d) A4 j+ z) N; n
譬如某经济学家说,春运火车票涨价才华缓解铁路压力,效果票价是涨了,民工该回家的仍要回家,春运压力并无和缓,涨价无疾而终,除了让有关部门赚一笔,国民折腾一通外。
6 I0 t7 U$ F1 }% p
, p- G" W/ C& t+ C5 M% I% x 这类象给行人指路,指个死胡同,折返来,劳民伤财一下,倒还伤不了国民经济筋骨,怕的是,偏偏中国经济学家偶尔另有“撞死南山不转头,险石滩上敢行船”的精神:
4 L# B: t, M7 U& X+ @
9 S. E# d4 ^2 l ~- }* C 譬如企业改制,,经济学家置“资产平沽,职工大量下岗”于罔闻,放言“在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是一定的,不必大惊小怪”,“为了到达改革的目标,必须捐躯一代人,这一代人就是3000万老工人。8亿多农夫和下岗工人是中国巨大的财产,没有他们的辛劳哪有少数人的享乐,他们的存在和维持现在的状态是很有须要的。”(厉以宁)
/ v* r4 s( j6 Q1 O4 j6 a7 { `; z: x: a( _, `- M3 x% @4 t/ [/ Z( o' }
“不妨把这些公共产业当作无主之物,谁先把它拿来卖,这公共产业的产权就算他的。”(盛洪)8 x, a( V9 |4 p9 D O" z
( ]) T# t) W7 G) S 除此之外,另有什么“靓女先嫁论”、“冰棍论”、“烂苹果论”、“吐唾沫论”和“社会财产向精英倾斜论”等颠覆知识,逻辑冷血的观点,不停为“致使数以万亿元计的国有资产流失,3000万出生于1940-1950年代的工人下岗”公道性佐证。
7 K$ }9 H3 Z8 [% a: `7 u: l2 c9 w4 a
至于楼市泡沫的经年积累影响稳固,经济学家一根筋以为“说房地产炒过头,那是胡话。”(李扬)“如果有时机向总理建言,我肯定要说‘三个不要轻言’,不要轻言经济过热,不要轻言房地产泡沫……”(萧灼基)4 j4 K# z0 G" C& h$ f5 `# f. ?
! h! ^) }( R& y* c$ g 至于关乎民生又关乎国家发展的高校高收费标题,经济学家则以为“中国现在为什么贫民上不起大学?是由于收费太低。”(张维迎),这位出身西部贫困农村的经济学家,不知可曾知道农村贫困家庭因筹不到上学费用,发生家长自尽的变乱,大概对“今是昨非”的他来说,这类惨剧只是“死后洪流”,已不为他关心。( P7 y1 I1 F" M* d8 o' w1 V
4 h; O. I6 d. `, j/ F$ |* R
……话到此打住,再举例,怕也是各人耳熟能详,有爱好的朋侪可搜索某教授汇编的《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经典语录》,作一增补阅读。* Z, z5 E9 x7 ] I2 @" V I
/ e! |5 ^. B5 b, A+ h# Q4 t
说到这里,大概有民气田犯嘀咕:这经济学家怎么偶尔象犯了失心疯!失心疯固然不会,分析一下缘故原由无非以下几种:8 i8 `% `+ q5 z4 |$ c+ o! S* T
( N+ q4 X* c: E% i7 t. N/ S
个人履历和知识结构而造成熟悉弊端:中国经济学家功夫之差让民气有戚戚,搜罗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所谓各种版本的语录,前后表述不一、推测与实际环境大相径庭的例子比比皆是。+ `( ~& }) [) k! }! ^/ n+ u
( T- x" p) a# u _' g
政协委员、企业家刘革新说本身不绝把主流经济学家的判断当反向指标,屡试不爽,他提出要革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命,镌汰一批主流经济学家,这就是一明证。' x ?! n5 ^ Y/ o, u
5 R3 S6 k. W; u' H3 K' v* Q
学术作风不务实,闭门造车,简单套用西方:如果拿国产业本身的,我料想,他们的每条理论就会在实践前检察,在实践中跟踪,在实践后观察,诸如“引进外资”“扩大民营经济”等功德也不会演变成“猪进菜园乱拱地”和“资产平沽”等怪诞事……这里忆起已故的费孝通老师,从前读“三下江村”得知,费老师对农村的想法,必先和田头农夫交换,如果农夫说步调实行起来不好,费老师立马修改,步调修改实行后,仍一次次跑农村相识。这种治学精神,在现在的经济学家身上何曾见到——略为跑题的是,费孝通老师是位社会学家。: m+ M( q) D$ s& }& M) Y& J
, Y" H0 M, D6 b# k! B% }* q$ c
除上述缘故原由外,另有没有更深条理缘故原由?有。这就是经济学家和显贵团体的一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