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s# }2 S2 @7 s. l 回不去的,中国人普遍挨饿的70年代7 g; c! f4 V( P! Q. p
对于很多人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饿,是饱。但对于我这个年龄的人,曾经面对的最大问题,是饿。因此阴影拉得很长,直到今天似乎还有。0 m& D* b5 q, v9 S& b6 s
1978年,我10岁,第一次来到北京。1978年的北京是什么样?“改革开放元年”,我们这个国家的首都是什么样?7 V+ m# P; v, U$ s2 V
我、我妈、我哥来到这儿之后,住哪呢?住澡堂子。你可能马上会想,你们家没钱。我们家当然没钱,你们家也没钱,他们家也没钱。“没钱”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几乎没什么服务业。游客在增长,怎么解决住宿问题?北京必须开动脑筋。
2 q5 {% H. C! W1 g& P2 Y 这是住,接下来就是吃,那才是印象最深的。5 l& _" M. ~8 s5 [
在每一个能吃饭的地方,饭点儿都要排队。每一个坐着吃饭的人的后面,都站着两三个等待的人。这两三个人里头,有我们,还有乞丐。我亲眼见到那时的乞丐采用的方式是:一旦前面谁吃完了,假如有剩,谁更早地上去冲那个盘子或碗里吐一口唾沫,它就归谁了,不能归别的乞丐了。2 X1 K4 I8 r' |* l" h* ^
这是1978年的北京。7 S+ ?* S( |+ z4 v4 M; R/ Z5 A
2& z H4 q& p) K% D
两个“饿”故事$ \$ [6 H8 a8 K& f q: K
我的老学长杨正泉讲过一个更“饿”的故事。他是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的前身)第一届毕业生,后来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台长。
% N; t* b6 X( T( ]# G. U5 ~ 他讲,在最惨的日子里头,也就是1959年、1960年、1961年那会儿,有一天晚上十点来钟,他正在洗裤子,突然摸出兜里有一两粮票。当时二话没有,把洗了一半的裤子往水池里一扔,穿上衣服就冲进北京的寒夜。/ i+ p% y7 N( t ^# S" w2 K
为什么“二话没有”呢?当时是月底最后一天,如果这一两粮票不用,过期作废。那时广播学院还在城里,在今天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附近。他拿着粮票四处找,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卖烧饼的,把粮票花出去了,烧饼当场吃完,心满意足,回去继续洗裤子。: T! v5 |4 |3 Z/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