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诈骗是近年多发的利用电信网络等通讯媒体工具,针对不特定人群,通过制造诱惑,制造恐慌等手段,使善良轻信的人群通过各种转账支付的方式实施的非接触式的侵财犯罪。一旦发生,会给受损人带来极大损失,包括财物上的损失,智商受到侮辱,在以后人际交往中特别是网上正常交往带来负面的情绪。并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让人防不胜防。
# U$ ^" Q, b4 v7 I6 K0 n
. |: K; s2 L% e4 z: W- |3 R& Q
* w* p! t J9 |7 k% X& j, f- \/ E9 |2 O4 B
关于如何鉴别诈骗,人物对象方面:无法准确确认其身份;沟通工具:使用电话、短信、网络等见不到其人;提出的要求一般是汇款、转账,只要符合其中一种或两种就基本确定为诈骗,满足这三种情况必定无疑。
9 s. r1 f6 J9 q3 y8 a: f% B 重要提醒: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做好以下三点 ?/ B1 E' \% C ~) `+ K
1.不轻信。2 y, N3 p+ Q9 j; N; [
不因对方能报上你的个人贷款、购物、消费信息,近期家庭情况就信任对方所报身份,类似“平台客服”、“孩子同学”、“家人同事”、“政府工作人员”等,因为当你在办证、办卡、充会员、购买保险、购物寄快递时都会留下埋下个人信息泄露的漏洞,并且所有不法分子与受害者的对话词都是由专业心理学博士反复推演的产物,极具欺骗性。换言之对方是有备而来,欺骗性、熟练度都不是我们普通人可以比拟的。! b. T0 K7 c) P4 J8 G; x
2.不点扫。
0 p' U: c+ G6 W- F+ n 不法分子以广告推送链接、二维码,诱惑你点击扫码操作并植入木马,切记任何通讯媒介推送过来的广告链接都不要点击、扫码。不信推送广告,不贪小便宜。这些都是骗子处心积虑诱惑你上当的手段。网上购物必须到正规网站(避免虚假链接),避免先款后货,私下交易。
# ~" g) H; \: q9 i8 Q$ G) D 3.不打款。4 a1 Z, K1 ?1 ^7 g7 M# `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提到转账、密码、即时验证码等内容,就要提高戒备心理,这是最后一道防线,不要认为实名制银行账户、微信、支付宝账户就是安全的,一定要守住自己的血汗钱,任何需要提前向你收费的馅饼都是铁饼,绝对不要因为数额小我们就怀着无所谓的态度试一试,打款前必须确认对方身份(可有效抵御冒充熟人诈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