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比特币的风行,许多与之具有相似原理的虚拟货币也不停地出现,对于这种比特币的跟风者,有人称其为“山寨币”。* w9 y7 E- V) x( o, Q9 ], M% f3 e
7.1 什么是“山寨币”6 X8 j h; l; x3 m- F2 T$ m
现在比特币矿业已进入了专业化的时代。试图对比特币进行改进的努力也一直都在进行,当然 一种方式是通过基金会和开源社区的努力,维护比特币本身的版本更新——至今比特币已经发布到0.8.3,大大小小的改进早已做了不少。
8 I! H0 t1 `# ~1 W/ l3 V同时,另一些人直接对比特币的源代码进行修改,发布出一个个新币种来,这些新币种也都基于比特币的思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网络结构,通过整个网络共同验证并记录每一笔交易的方式来维持整个交易系统,而维护网络的参与者有机会得到新币和交易税作为奖励。绝大部分新币种都沿用了这样的模式,只是在某些方面作出了不同的调整。这些新币被中国人称作“山寨币”。" Z' X& O- ?& [) f7 ]3 K: r
考虑到山寨币的贬义,“密码币”作为中性的称呼也许更恰当一些。但事实上绝大多数山寨币连山寨都不配称,只能叫“克隆币”。典型的就是CNC币、元宝币(YBC)、龙币和宇宙币。这些币只是把比特币或者前人改进过的币种的源代码拿过来,改几个参数,比如每几分钟产生一个块啊,每个块奖励给矿工多少币啊,币的总量和产出速度啊之类的。甚至有一字不改换个名字就上线的。其中有些开发者只是出于娱乐精神好玩一把,但另一些开发者,特别是最近中国冒出来的大量新币种,简单说都是为了投机赚钱。$ e3 F& R' G N: B) O
很多人的心态是:我没赶上比特币刚发明的时候,那时候挖矿不就赚大了吗?那么现在也得让我从“原始股”开始抓起。我们可以看“元宝币”的宣传语非常典型地刻画了这种心态:1 o2 s- [# z" `6 ]' S
这个理由听起来还真有那么一点道理,当年比特币是用英文发布在国外论坛的,我们没看到,错过了,这不怪我们,这不公平。现在重新来过,咱中国人自己搞一套,但是这真的不公平吗?事实上比特币在英语国家也长期处于小众地位,而中文圈内的引介也好几年前就有了,目前比特币持有量名列世界前茅甚至数一数二的人物也在中国。俄罗斯等非英语国家在比特币的早期发展中也较为领先。任何新事物的出现总会有一些人先遇到,这并不是什么问题。而且,接触得更早有些时候未必更加占优,事实上早期比特币玩家很多都是挖出了几块矿后觉得没意思就把软件卸了,这些币就永远地丢失了,另一些早期用户看到比特币从一文不值到值点钱乃至翻了几十倍时早就出手抛售了,反而是稍晚进入的,例如李笑来等,才赚了大钱。
& N) W1 W. P. ^4 x7.2 形形色色的虚拟货币
1 y2 W u. R& Q( O7.2.1 莱特币
; k1 H! [4 ~0 l3 }% ^. \莱特币是在2011年10月诞生的,比比特币小一岁,属于后起之秀。比特币玩家喜欢蔑视的称莱特币为山寨币。但是,这个山寨币可不只是模仿那么简单。
$ g6 T$ s' |% m, y7 M3 M' c8 C1 y1.莱特币价格VS比特币价格
_; G# ]' M: h4 V c6 \我们从BTC-E可以查询到2011年到现在莱特币价格的变化情况。在这段时间里,莱特币价格最低为0.0024美元,最高3.62美元。中间涨幅最大达到 3.62/0.0024=1508.3 倍,如图7.1 所示。
$ Y( v' S2 n( }; G再看看在这段时间里比特币价格,最低2美元,最高266美元。中间涨幅最大达到 266/2=133 倍,如图7.2 所示。0 m3 Z* e3 k1 K1 u
接着对比一下同时间的跌幅。在2013年4月价格的大涨大跌中,莱特币从最高的3.6美元跌到2.2美元,跌幅达到39%,同期比特币从 266 美元跌到 50 美元,跌幅达到 80% !如图7.3 所示。3 V6 r5 W& N$ a* W
相比起高调的比特币大哥,莱特币默默无闻的实现着自己真正的高调。同时,来自BTC-E的LTC/BTC价格对比图也真实的反映了这一切。莱特币对比特币同期涨幅高达 11 倍,如图7.4 所示。
' S$ l$ ~$ A, }# m' t2 w2.莱特币挖矿VS比特币挖矿
# u/ U3 ~ D$ L$ U$ L" a比起比特币挖矿,莱特币的挖矿似乎更加优雅和平民化,如图7.5所示。
1 O1 f& Q( F/ ]/ X7 W* ^莱特币使用硬内存以及基于scrypt(一种加密算法)的挖矿工作量证明算法,大多数人都可以使用普通计算机的CPU及图形处理器(GPU)来进行莱特币挖矿。相比专门为挖掘比特币而设计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而言,莱特币的挖矿显得更加容易。
$ M: O! x% r; s; p l/ H k当然,莱特币也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其主要问题有:
- W' U7 P" r% m$ `) b d# ^8 D● 由于莱特币的流通程度不如比特币,而且交易主要集中在BTC-E和VIRTEX这两个平台交易,所以价格**纵可能性较高;! j8 {" Y9 A) P, o
● 莱特币交易确认速度远快于比特币,在实际的交易应用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交易算法更优的莱特币。莱特币块链与其竞争对手比特币比起来,能够处理更大的交易量。由于数据块的生成更加频繁,莱特币网络可以支持更多的交易,并且无需在将来升级客户端;
! d1 q, o) K+ }● 由于比特币风行全球,没有比特币的人倾向于把目光投向莱特币,这更增加了莱特币的涨幅。而且莱特币的相对价格比较便宜,更适合低端玩家入手,这一点又限制了莱特币的跌幅。
- F5 W. R& f5 n7.2.2 域名币——副产品模式0 O/ z P4 h1 X/ S/ e
Namecoin(NMC)可能是最早的一款山寨币,它选择依附于比特币网络,采取“混合挖矿”模式,即可以一边挖比特币,一边同时挖一些域名币。 早期的几款山寨币都采取了混合模式,因为当时比特币也处于较早的阶段,挖矿并没有呈现明显的暴利,也没有太多的竞争,对密码币感兴趣的人当然会优先去挖比特币,没有明显的理由让他们放弃比特币去改挖另一种币。所以混合挖矿模式,也就是作为比特币的“副产品”这一定位,是比较可取的方案。
1 D4 h& ?% j" @; s, |/ h& X受比特币理念的激发,域名币利用比特币所设计的模式维护一套域名系统:每一个参与者都保存有全部的域名所有权和指向的记录,而每一次新注册域名或变更时也会向全网络发布,得到51%的认可的变动会被记录下来。这51%依旧是与比特币一样的以计算力为准,参与验证的工作量将有机会得到一定数量域名币的奖励,而当我注册或续费域名时,则要消耗相应的域名币。. Q! j3 M. B$ A
这一套机制非常巧妙地解决了域名的去中心化问题,传统上注册域名总是要向某个单位注册,而在这里我们不向某个中心,而向整个网络注册。当然注册并不是任意的,需要消耗域名币,而这域名币是参与维护网络的奖励,或者也可以用其他货币向其他用户购得。现在域名币支持.bit域名,当然这种域名不属于通用的互联网域名系统,而是需要特殊的方式(通过域名币网络或代理服务器)才能访问。
/ q% Z9 i M, V% U5 T3 y0 \ {域名币的系统也提示我们,在比特币的思路下衍生出来的副产品,未必总是货币,也可以是其他各种去中心化的网络系统。例如新近出现的去中心化即时通讯系统比特信就是一例,这一系统保证通信不会经过或保存在某一个中心服务器中,也不会被人截取和监听。
4 S \9 G3 Z2 O2 m/ S4 k8 F7.2.3 点点币——股权模式,节能与通胀" u/ S9 A5 M9 C7 P) `; u
PPcoin(Peer-to-Peer Coin , PPC),点对点币。其实比特币也是“P2P”货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 Sunny King 并没有给这款币起一个独特的名字。但 Sunny King 无疑是所有山寨币作者中最认真的一个,他最近又开发了一款素数币,采取了和比特币和点点币都不同的方式,本章7.2.4小节会介绍。
' O ^& A% o/ j" n+ t- A w% d点点币主要的创新是全新的“股权证明(Proof of Stake, PoS)”模式。相对于比特币的“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点点币采用PoS+PoS的模式来确认交易。之前已经多次提到了,比特币不是通过中心化的机构,而是通过全网络的51%来确认交易的合法性。而所谓51%,在比特币那里由计算能力而定,矿工参与算力竞赛,最终以“工作量”为奖励的基准。而在点点币这里,初期依旧以工作量证明为主,而等到网络中持有的点点币日渐增多,将逐步变为股权证明为主,也就是说,按照参与者持有的货币数量来决定发言权。在PoS模式中,51%不是由算力,而是由持币量决定的。而通过PoS参与维护交易网络的报酬也按照持币量的比例分配,大致相当于年利率1%。7 F3 H: a l' V' z5 `& y H: J
这样一来就有了几个“好处”:$ {0 ]% J. p( \2 _) v, l8 V
第一,51%攻击的成本更高了,不但要占据全网过半的计算力,更要占有过半的货币量才行,随着时间的发展这将越来越难以企及;
7 X& O: r8 J% X! s+ @) T第二,随着总持币量的增加,算力竞赛的收益将递减,因此长远来说挖矿业的“军备竞赛”不会无止境持续下去,因此维护点点币网络将是非常“节能”的;
& I% a! B+ J3 ]1 A8 }+ n' _第三,年利率1%左右意味着点点币的总量并没有一个固定的上限,但又不会被某个中央机构任意滥发,通胀是微量和可预期的(事实上黄金也有大概每年1%的增加,但基本上我们依旧把它看作通缩的)。
. M$ O4 r7 m" _4 S7.2.4 素数币——有科学价值的挖矿2 P+ C6 D( n. b) E
素数币(Primecoin,XPM)是 Sunny King 近期发布的新币,它解决的依旧是比特币挖矿的“耗能”问题,解决的方案不是减少耗能,而是试图让耗能变得有意义。: v8 Z0 T+ R+ q) [
事实上比特币是全球最大的分布式计算项目之一,全网算力早已超过世界500强超级计算机总和的数倍。这么大的运算能力仅仅为了维护比特币网络本身,是不是太浪费了呢?而其他分布式计算项目,有的在计算蛋白质折叠,有的在寻找引力波,有的在搜索外星人,做的都是各种科学工作。那么比特币网络坐拥如此庞大的算力,如果能做一些科学计算,该有多好呢?
; \6 i7 w; Z. f9 I1 a5 F但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本来挖矿是为了维护交易的安全可靠,而采用计算随机的密码的方式来比拼算力,但如果竞赛的题目不是随机的解密,而是特定科学问题,那么可能更容易出现作弊的情况。7 i5 L1 p8 f6 c8 X3 Y T3 Y' a# S
不过是否可能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获得一点科学效应呢?我想还是有可能的。一种办法可以是像域名币那样的副产品模式:既然可以混合挖矿,在挖比特币的同时做一些与比特币无关的域名币计算,那么当然也有可能附加其他计算。不过这不需要开发另一套货币,而是可以在比特币基础上开发一个附加应用来实现,然后由某个矿池来主持科学项目,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即便只是比特币算力的一个零头,也足以让其他许多分布式计算项目眼红。
) Y K: p- L$ T3 W7 y素数币顾名思义,旨在寻找大质数。同时由于素数分布的随机性、不可预见性,又有可预计的分布概率,用寻找素数证明工作量,似乎是个可行的方案。当然素数币本身的技术设计未必完美,例如它寻找素数的方法似乎是不完备的,有一定程度的例外,而且在数学上似乎也不是最好的素数算法,这很可能是为了在寻找素数和货币验证这两项原本不相干的任务之间达成平衡而做了许多妥协。* T$ f- ?) U. K; y7 Y
7.2.5 其他几十种“山寨币”! i( ~7 x; T* E" o3 P- D
除了前面介绍过的几种“山寨币”之外,还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虚拟货币每天都在诞生和消亡。为此,唯有经常关心各种虚拟货币状态才是可行的方法。国内有关各种“山寨币”的网站也有很多,其中比较知名的一个是http://shanzhaibi.com/,其网站如图7.6所示。4 y& X4 S- r' {' e2 ]; ~
对于各种“山寨币”,笔者还是建议,大量关注,谨慎出手。& S) X& I j' {' y/ F1 G( z$ x) _
7.3 “山寨币”的明天9 Z4 Q' r( w/ J4 X
可以说,各种“山寨币”的产生,都多多少少受到了“比特币热”的影响,试图去解决一些比特币本身存在的缺点,在笔者看来,各种“山寨币”都普遍存在下列的问题:
5 Z. K1 A1 A! S8 E. `● 迄今为止,只有比特币可以换取实物,具有真正的流通价值,而其他的山寨币基本上都需要换算成比特币,再进行交易;1 n+ z$ |" T, }4 j
● 各种“山寨币”,甚至包括比特币本身,在增值的过程中都会有各种投机者的身影,盈利才是九成以上参与者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