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私募论坛[http://www.simu001.cn]从2015年四季度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进入新一轮的投产。但是,因为锂电池正极材料所需的碳酸锂的缺乏,不仅使锂电池行业无法扩产,而且产量较上年萎缩;这一状况在2016年将得到改善。新能源汽车最关键零部件是锂电池。下游新能源汽车启动后,锂电池行业开工迅速好转,并且从2014年5月开始,行业开始扩产。# G; M. v! G2 p+ y# M% b0 {) R
^, |! r& o7 f8 _, ~1 j9 Z6 ]6 F- P L& N$ x3 u; ~
按照扩产建设周期一年半左右计,2015年10月左右,锂电池生产企业又掀起了新一轮投产潮,预计2016年还有大量锂电池企业投产。按照高工锂电和中国电池网的估计,这一波新增产能将超过1倍。
) A- |1 a5 L& K
; _7 B% | S- n6 h5 Q" M/ Z; a" [7 \& N
2015年碳酸锂产量较2014年有所萎缩,整体缺口在13%左右。市场价格也印证了这一说法。目前,碳酸锂市场价格已从去年9月份的5万/吨涨到了12万/吨,2016年4、5月份的期货价格已经报出15万元/吨。虽然价格疯涨,但现货市场供应依然紧张。! P+ M2 l+ f/ Q. f9 @) E' B8 H
8 S- z/ Q! X! m
锂离子电池被大规模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等电子产品中,市场需求极大。为了促进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工信部下发政策规范其发展,以满足市场需求。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以下锂离子电池行业相关概念股:/ f' E4 D! t' Q% L
& y1 b K- o' R! g& I% X
0 h5 `1 S1 ]) y& }: g. J+ A2 S7 d
( L8 [) U0 u9 b# x赣锋锂业(002460)2012年12月,公司拟不超过678.15万元受让优派新能源49%股权,加上2011年6月以2040万元受让其51%股权,将实现全控。该公司主营动力电池、锂离子电池等,拥有生产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的核心技术及其它锂电池正极材料技术。
, R' Q5 x& p: _1 c6 N7 E/ S5 _+ y+ _: v' r
" l' V" N1 s e1 D+ s* W8 @5 z杉杉股份(600884):公司作为目前我国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综合供应商,形成了成熟完整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产品体系,产品种类覆盖锂电池正极材料、正极材料前驱体、负极材料及电解液产品。公司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国内前三位。( l: L( z0 ~: J1 |: |; q
2 _8 P! r) G* Y2 z3 q- i6 H/ u5 k* Z$ ] o
中国宝安(000009)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贝特瑞是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供应商。(目前全球74%天然石墨资源在中国)
# @, @2 I$ }2 I0 T3 p; ]7 ~4 V8 @/ T
5 F# O. d- j" t7 I, \
江苏国泰(002091):控股子公司华荣化工(占78.895%)有2500吨锂电池电解液生产能力,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
r. @: k; R% e) Q X" k ~- q, B
0 Z0 p) v+ o& s/ \ s/ o% w
3 Q6 z8 r5 u) Y新宙邦(300037):公司是国内主要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供应商之一,市场占有率超过20%,公司开始以在华外资锂电厂家为突破口,逐步向国际市场出口。& l$ u8 c7 i4 t. X W
; y0 v( W1 T7 ]0 A8 R$ I+ B0 E4 L
5 O M( r/ |: H z; O锂离子电池被大规模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等电子产品中,市场需求极大。为了促进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工信部下发政策规范其发展,以满足市场需求。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锂离子电池行业相关概念股。; `9 z& C Z5 O O( {/ y
" B5 F5 t: w' `2 w$ }" s
M( Z4 x& p3 B+ ]* D我认为“锂”可谓是近年来的“金属明星”随着政策的支持,锂电池需求将快速增长,新技术应用和新经济增长模式,将成为“锂业革”的主要推动力,锂电池上市公司可谓一片大好光明。而在动力锂电池的产业链上,动力电池正负材料、隔膜、电解质等关键材料的生产制造、及动力锂电池的封装等技术是最为重要的环节,所以锂电池概念股极具投资价值。7 \ I5 V* H0 W* S9 \
: O6 R" s% H4 f& S2 c! N# ^7 n
* o6 [% ~; Q- X5 H* n- D
: F! B8 k/ N6 `$ O* K- ^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 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4 h# N% n! Q0 ]' X
4 R, k7 y. y: R& y 私募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