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股市中怎么样 止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4 15: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私募论坛】www.simu001.cn】1、定额止损法
3 V1 E- [6 Q( {2 \2 h/ B8 G0 Q1 |1 Y. c7 y/ C
  这是最简单的止损方式,它是指将吃亏额设置为一个固定的比例,一旦吃亏大于该比例就实时平仓。它一般实用于两类投资者:一是刚进市的投资者;二是风险较大市场(如期货市场)中的投资者。定额止损的强迫感化比较显明,投资者无需过火依靠对行情的判定。7 R( Z, }$ l" w2 W' @& T: F% S
" X' N: y3 w. ^  U
  止损比例的设定是定额止损的主要。定额止损的比例由两个数据组成:一是投资者可以或许蒙受的最大吃亏。这一比例因投资者心态、经济蒙受才能等不同而不同。同时也与投资者的盈利预期有关。二是交易品种的随机波动。这是指在没有外界因素影响时,市场交易群体行动导致的价钱无序波动。定额止损比例的设定是在这两个数据里寻找一个均衡点。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投资者应依据经验来设定这个比例。一旦止损比例设定,投资者可以避免被无谓的随机波动震出局。* ?0 ?* O2 Q1 t5 @' J- F
! f- T. W' I7 B
  2、技巧止损法
3 [  P7 V1 X/ S, b
5 ~$ ]$ n. i( D  较为庞杂一些的是技巧止损法。它是将止损设置与技巧分析相联合,剔除市场的随机波动之后,在主要的技巧位设定止损单,从而避免吃亏的进一步扩展。这一方式请求投资者有较强的技巧分析才能和便宜力。技巧止损法比较前一种对投资者的请求更高一些,很难找到一个固定的模式。一般而言,应用技巧止损法,无非就是以小亏赌大盈。例如,在上升通道的下轨买进后,等候上升趋势的停止再平仓,并将止损位设在相对靠得住的均匀移动线四周。就沪市而言,大盘指数上行时,5天均线可保持短线趋势,20天或30天均线将保持中长线的趋势。一旦上升行情开始后,可在5天均线处参与而将止损设在20天均线四周,既可享受阶段上升行情所带来的大部门利润,又可在头部形成时实时脱身,确保利润。在上升行情的初期,5天均线和20天均线相距很小,即使看错行情,在20天均线四周止损,吃亏也不会太大。
: a9 x6 d, g: f# J  J! m0 R" Q! ]
' u) a  r0 I) I- f  再如,市场进进盘整阶段(盘局)后,凡是出现箱形或收敛三角形态,价钱与中期均线(一般为10-20天线)的乖离率逐渐缩小。此时投资者可以在技巧上的最大乖离率处参与,并将止损位设在盘局的最大乖离率处。像这样可以低进拉高出,获取差价。一旦价钱对中期均线的乖离率从头放大,则意味着盘局已经停止。此时值格若转进跌势,投资者应果断离场。盘局是相对单边市而言的。盘局初期,市场人心不稳,震荡较大,交易者可以勇敢参与。盘局后期则应将止损范畴恰当缩小,进步保险系数。; t3 E6 B# q( Z3 o/ W
+ G( U; K$ z, {$ L7 B( U6 a# E
  3、无前提止损法
" o3 }+ g' U4 G' Y& @8 l: D3 Y9 ^$ L- P) Z# h
  不计成本,夺路而逃的止损称为无前提止损。当市场的基本面产生了基本性转折时,投资者应摒弃任何空想,不计成本地杀出,以求保留实力,择机再战。基本面的变更往往是难以扭转的。基本面恶化时,投资者应该机立断,砍仓出局。) N9 u3 G2 N0 b8 W4 h) C

% j/ @* V6 d, H3 w  综上所述,止损是控制风险的需要手段,怎么样用好止损东西,投资者应各有作风。在交易中,投资者对市场的总体地位、趋势的把握是十分主要的。在高价圈多用止损,在低价圈罕用或不消,在中价圈应视市场活动趋势而定。顺势而为,用好止损位是投资者获胜的不贰秘诀。股票论坛 www.simu001.cn【第一私募论坛】www.simu001.cn】
http://www.simu001.cn/x5663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2 05: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哇咔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4-3-29 06:35 , Processed in 0.352344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