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对韭菜的第二轮收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22 00: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 \9 K. \& N9 u  m/ N& I. E
0 d& s" b2 H4 |" o( C7 X中国的股市就是庞氏骗局。只有长熊,疯牛和疯熊三种形态。正常情况下是长熊,每隔5-8年小散手中资金充裕到肯定程度,出现一次疯牛——上市公司等大资源坐庄股市,用本身的股票套现小散手中的现金。小散现金全部大概大部门投入以后,庄家席卷小散的现金离场。这时,小散手中拥有股票,庄家手中拥有现金。庄家不再用本身的现金回购本身的股票。于是,小散手中的股票无人接盘,股市竣事疯牛状态,进入疯熊状态。末了,股市重新回归长熊状态。! J0 {5 |8 L' }' K8 S6 V3 b

: P1 }# S& U2 g1 S中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既不分红,也不允许二级市场上出现的大股东进入董事会。如许的股票除了谋利倒卖,没有任何其他用处。小散也很清晰本身进入股市的目的是谋利。以是,绝大多数小散进入股市并不选择分红但是股价颠簸小的蓝筹股,而是选择不分红但是股价颠簸大的垃圾股。持有如许的股票,还自称代价投资,那是自欺欺人。
* v7 @, W7 v. b# H
5 D* n* j- }! |每隔5-8年,庄家用股票收割一次小散手中的现金,俗称“割韭菜”——你不是想要股票吗?我这里有的是,你想要多少有多少。小散盼望本身能在收割过程中乘虚而入,却每每赔了夫人又折兵,为庄家提供本身多年积贮的现金。
* x( G; r' u. ^* D/ |
) E! l" @0 H* j' b
! ~& t: ^8 z9 b: F- x2 u/ K$ S9 d' }- o' |# k8 H
这种事变发生过很多次,但是没有一次像这次如许触目惊心,引起当局高层的震惊,启动印钞机救市。这次与往常有什么差别呢?
0 V( J/ }# C0 ?6 i7 m/ X: c% g) Z7 A* f/ P5 b
这是由于这次疯牛之中,很多资金辗转来自银行。一方面,银行把资金借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把资金借给散户,供散户炒股。详细利用过程,可以搜索伞形信托,配资公司,HOMS体系。另一方面,很多上市公司先拉高本公司的股价,然后用本身的股票去银行贷款,一手交股票一手提现,把银行作为提款机。
3 W8 y; m* h# k- B3 d" L- u6 t3 s7 w
$ a2 \% D) t* Y& U+ {) T9 q也就是说,这次股灾,庄家收割的不但仅包罗小散,还包罗银行——由于推许金融创新,大搞互联网+,以是本轮收割中,银行也成了“韭菜”。
. f  W  A/ Q5 Y3 V, K+ X
% P2 z8 e. [0 W# j小散可以把股票扔到一边,几年不看,期待反弹。银行不可。持有一大堆不值钱的股票,贷款收不返来,一旦发生资金流转困难,就会诱发挤兑,银行会停业倒闭。与小散差别,银行必须保持富足的资金活动性,以是一定一方面敦促从银行贷款的金融机构增长抵押物大概归还贷款,一方面加紧抛售股票。那些乞贷给小散炒股的金融机构,一旦发现情况不对,便立即强平小散的仓位。
- U4 x4 A7 v7 `/ ^2 s4 X7 x* |
$ `+ ^4 n1 h) E4 J+ z; O6 a$ _标题是,庄家们已经落袋为安了。完成了“股换钱”过程的庄家们,是不会容易用本身的战利品回购股票的。于是,纵然股票代价大幅下跌,这些股票也卖不出去。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仍旧持有现金的小散,也不敢再次杀入了。于是,直观的征象是开盘即跌停,各种股票代价狂泻不止,但是没有买家。这种征象的学名就是市场活动性枯竭。
0 u) W9 L, p1 |2 N7 o# g5 h# `* v* G9 H  O
小散死就死了,当初设立股市原来的目的,也是为了让他们自动向庄家贡献现金。但是,银行不能死。银行一旦死了,整个金融体系就瓦解了。企业无法贷款,也收不回货款,住民无法提现,无法刷卡,也不能购买任何商品。整个经济循环回到物物生意业务的期间。4 [0 U  B4 j4 q7 j  W) i* P! l
( ?8 V, d7 i0 {) S* m
这时,必须要把银行体系救济出来,让银行的丧失低沉到银行可以或许遭受不致倒闭的程度。假如不能让落袋为安的庄家们把本身的利润无偿吐出来的话,就要有人负担银行的丧失,购买银行持有的垃圾股票。谁当这个冤大头呢?庄家们肯定是不当的。小散们也不可,要么无能为力,要么成了草木惊心。
( c2 b8 x& r) |" ^9 R4 o4 B4 ~6 A
- `$ M5 y4 w" a0 |2 K: f于是,央行启动了印钞机。有了央行的印钞机,一万点都不成标题。用印钞机支持股市,一定酝酿严峻的通货膨胀。以是,终极还是要费尽心机让小散们负担丧失。也就是说,要让残存的小散,接办银行的垃圾股票,由他们而不是银行负担丧失。
0 r/ ~  |* _0 t# b$ {2 d3 r4 B' @4 ^- h; i

' N- A1 p0 t$ N8 E6 q- G4 p
* o" q' u) x+ O( z3 R这次救市的目的,是要让银行逃出来。由小散接替银行,拿出现金,接办银行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垃圾股票,完成与银行贷款相干的股票的股东置换过程。银行不能当股东,终极还是要由小散来当。/ _7 H8 t5 K9 A; m

8 V$ Z4 b! m5 j$ N/ o央行的印钞机是不能长期高速运转的,否则物价一定失控。如今,猪肉、鸡肉、豆粕等农产物的现货和期货代价已经开始高速上涨——现货和期货代价对资金供应充裕水昭雪应极其灵敏,这也是期货的意义地点。也有人说,这与央行印钞救市无关。必要留意的是,假如这些商品的代价上涨真的与央行印钞无关的话,那就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央行救市资金溢出到商品流畅,这些商品代价还将有新一轮上涨——通货膨胀从来不是匀称的,而是短缺必须品加速上涨。
6 ?9 P- M% g1 c+ ^: @$ p& k0 l7 X$ B# f$ o! ^( U0 T
有人以为,高层做出6个月内股东不得减持的规定的缘故因由,是盼望中国股市良性发展。实在,换一个角度看,不许大股东减持的目的,也可以明白为,在小散置换银行的时间,大股东不许再用股票换现金,再次乘隙收割,省得银行在二次收割中还是跑不出来。: n+ p7 R- t  K
+ d' z$ t4 Z  [* T# {% |# I
银行逃出来以后,央行一定停下印钞机。韭菜就是韭菜,定期收割是一定规律。可以预期,在不远的将来,重新杀入股市的小散们会有一次更惨重的丧失——他们将接过银行抛售的股票,接替银行成为股东。* _: }' L/ k6 i& v9 p

  A( w, w3 z4 T5 j+ l6 A' v况且,假如央行不关闭印钞机,那么纵然物价不失控,人民币的汇率也难保障。这是每一个人都不难明白的根本知识。2 A, w5 g( v. E: E7 I' i

2 N- J: ~+ u5 C
) \3 W2 G$ J6 P" w) Z
% l1 t* A; N9 j( y; c5 T* }如今,不妨分析一下这次股灾的因由。8 Q$ u- T% Y# c( p, v: F
; A/ a* b# M  g8 Z9 R( A7 g
起首,应该清晰熟悉中国股市是“收割市”的本质。这是当年设立股市的初志。
: d' ]2 J/ O# C% v# U5 H4 ^$ v
  l( W6 m+ _% ~7 R+ Y! j& A7 H4 Z其次,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日益仰赖外洋市场。2008年,次贷危急发作后,中国出口陷入低谷。为了刺激经济,央行启动了印钞机。广义钱币翻倍,出现了经济停滞,钱币供应高速增长的局面。这些钱币中的一部门滞留在楼市,另有一部门成为老百姓的存款。启动印钞机刺激经济,增长就业,代价就是地方当局负债累累,外加通胀和泡沫。2012年后,中国为了控制钱币供应,淘汰了以地方当局为主导的投资。大量中小资源失去了投资方向,到处乱闯,“收割市”的收割的条件日益成熟。: o  x# N( u! Z. ^9 r

/ K  i- r' G' _  l2 G2 b8 L再次,新一届当局以为只要取消各种限定,让资源自由运转,经济就会重新被激活。鼎力大举推动简政放权,淘汰审批和羁系。提出要事前审批,变为事中、事后羁系。于是,出现了各种金融创新和互联网+。这就为金融谋利铺平了蹊径——明火执仗的街边烧烤都克制不了,况且暴利又潜伏的金融谋利呢?各国的履历都证实,一旦放松金融管制,各种谋利一定层出不穷。“放松管制,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中、事后羁系”,注定是正确而没有利用性的空话、套话、废话。于是,银行在长处的驱动下,完全掉臂风险,辗转进入股市,也成为韭菜。4 s2 r; W! l$ A# A6 z" j4 R

/ W* d* ?( H4 S# j末了,证监会的羁系,场外的卖空,不外是诱发雪崩和加剧雪崩的枪声,并不是雪崩的根本缘故因由。岂论有没有证监会的利用,有没有卖空活动,“收割市”一定出现周期性的暴涨和暴跌。一声枪响,可以诱发雪崩,但是没有枪声,就没有雪崩吗?显然不是如许。
9 V& K0 }. b1 O" e5 H$ ~* l) q0 Z( W$ o; `7 u$ L+ I$ P9 N0 k
分析清晰这四点,就不难明白这次股灾的责任标题。% m: E4 k2 k) K; J  n8 S( b
/ D' T4 ^  Q, l3 R( w% n: @
5 K: I+ P  Q. F8 m! w
2 ?' q1 K' b& W) v$ f( ]2 z: h
文章末了,我们不妨探究一下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再次夸大,中国不是资源主义,中国是市场经济。% e! h1 x0 W$ b1 Q

+ }( J% W+ }3 F9 G8 X8 c. G我曾分析过,市场经济运转过程中,由于马太效应的存在,只要经济规模高于大资源斲丧决定的生产瓶颈,一定出现把持大资源积聚利润,其他社会成员积聚债务的局面。这种情况下,假如不能无偿剥夺大资源的利润,冲销其他社会成员的债务,其他社会成员终极一定负债累累无力归还,整个社会酝酿危急,也就是经济危急加金融危急。危急相当于一次债务和债权的泯没过程,是全部社会成员之间大规模的、会合的债务清零的过程。危急会打断经济运转,经济运转停滞也会导致危急。为了不发生危急,就必须维持经济运转不能停滞。也就是说,要制止债务清零,只能让债务继续堆积——这就在将来酝酿更大规模的债务清零,也就是危急。: _1 u% o* j5 q- `( P* l# J7 o' v5 i
/ ~% V$ p. }) B8 Z* c3 @
制止危急,就会出现“滞胀沫崩”的过程。当局可以启动印钞机,用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粉饰停滞和瓦解,但是不能无代价地使危急消化于无形——除非出现蒸汽机替换畜力、水力那样的工业革命。! G, U: j2 w2 f9 n2 Q9 R1 p

# ^% m( a* s7 z/ s1 Q% g) E7 F' r2008年,为了制止危急,中国推出了四万亿操持。于是,制止了清零过程。这次制止清零的过程的代价,就是推高了房价和物价。同时,由于债务继续堆积,以是在2013年刺激政策连续到期后,出现了钱荒。" ~' k' l& {. [

+ w# D8 }. H7 W1 U& [, O, D现任当局不想出现清零过程,又不想让地方当局陷入债务之中,于是搞“全民创新”、“全民创业”、“互联网+”。效果,把银行套上了。终极,不得不启动印钞机拯救银行。8 u  o2 a- V1 D8 H8 t: ~; g7 T( D$ D. ?

+ p+ C' ?7 T; r( a1 t9 U0 l实在,相比楼市,股市并不算什么。与股市一样,楼市更仰赖银行贷款,以是楼市也还是可以把银行套住。出如今股市的活动性枯竭,同样可以出如今楼市。可以预期,不启动印钞机,中国经济将不停下行。启动印钞机,也不外是饮鸩止渴而已。这种饮鸩止渴的终极时间结点,是美国加息——一旦美国收紧钱币,人民币一定下跌,当时继续印钞,一定加速人民币的汇率下跌、国内资产代价(以美元计价)下跌和资源外逃。
$ y/ G3 I0 O) u6 z+ u# g. C
9 S: f4 T" V) ]: f7 b- I假如我们知道危急是把持经济秩序下的全社会的大规模整理活动,就会知道经济危急是一定征象,只能用一种危急粉饰原有的危急,却无法制止危急。
% O! p: r0 x( K9 E, e
: p( I$ ]1 o5 j8 |7 {- Z7 ]市场经济,没有操持委员会,也不存在无偿调拨,全部周期性整理的使命一定由市场负担,整理中不能轧平的利润和丧失,一定陪同惨烈的产权转移、拍卖和倒闭停业。
http://www.simu001.cn/x72448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28 16:31 , Processed in 4.82243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