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的爷爷一同扛发迹庭的重担——13岁少年撑起苦难之家0 q9 \1 j z# B s1 [
$ o; x7 D8 Z5 H4 J7 z. C6 m( L. p
? ?? ?13岁,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事,可他却早早告别同龄人的稚气,为了补贴家用,他帮别人捡红薯、串烟叶、搬砖头……用瘦小的双肩和年老的爷爷一同扛发迹庭的重担。
1 U' _' G* K" p& A8 Y 5月7日,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龙岸镇高安村六安屯见到吴炳科时,我们真不敢信托面前这个身高还不到1.4米,瘦弱又内疚的小男孩,竟然能撑起一个家。0 a- u9 v+ d, b5 c+ E4 R
运气多舛 母亲出走父亲病逝
3 k3 U7 D: t* W5 p “多难的家庭,可怜的孩子!”高安村老村长吴龙杰告诉我们,吴炳科两岁的时间,母亲就离家出走,10多年来杳无音讯,父亲长年卧病在床,爷爷耳朵不好使。疼爱他的奶奶2013年病逝,不意祸不光行,不久,父亲也病逝了,这对本就多灾多难的家庭无疑落井下石。为了治疗奶奶和父亲的病,家里能卖的东西早都卖完了,如今,家里只剩下爷爷、老水牛和他了。+ n% a) g1 x5 d, ~# P) e5 F
在村里,我们看到吴炳科家,就是一间矮土屋,与村上林立的“洋房”格格不入。黑漆漆的房间里一张长椅,一张木桌,两张竹凳,一个水杯,一口锅,5瓦灯胆孤零零地吊在梁上,让人看了以为很心伤。% R. [5 z; a: D% v' Q
苦难童年 祖孙相依彰显孝道: w5 r, A8 H3 C8 ~
“我得给爷爷热菜了!”吴炳科说,他爷爷快80岁了,早上下田抛秧还没返来,他放学回家煮好饭菜后就去叫爷爷回家用饭。贫民的孩子早当家,每天天刚亮,他就早起喂鸭、煮早餐,然后步行20分钟去学校,上午、下战书放学后,又赶着回家,带着学校饭堂偶尔剩余的饭菜回家给爷爷,帮做家务、干农活。周末,为了补贴家用,他还打零工。
. s6 G3 O# ]5 E4 ?4 ` “从10岁起,他就挑起了生存的担子,一边上学一边照顾卧病在床的父亲和年近80岁的爷爷,家里的经济泉源除了政府的菲薄补贴外,就靠他和爷爷耕田种玉米、种红薯过日子。
7 t, r0 u: T6 O6 X- y7 \8 P 中午1时许,吴炳科的爷爷拖着疲劳的身躯回到小土屋,懂事的吴炳科立即找来碗筷给爷爷打饭,我们发现,饭锅里是很稀很稀的粥,菜也炒黄了,变味了。
u- X! B: I6 t* j5 R “爷爷,你吃菜!我刚热好的。”夹了口菜给爷爷,吴炳科便津津有味地吃午饭,我们的心情却很极重。
9 H) E; h$ c- R- E. X( q. g “多亏孙子懂事,听话夺目,要不我大概也活不下去了。”老人家告诉我们,在烤烟、红薯的劳绩季候,每逢周末,吴炳科经常去村民家里帮工,串一串10来20斤的烟叶5毛钱,一天下来也有10来块钱补贴家用,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偶尔候多挣了钱,吴炳科就从镇上买来大头粉,爷孙俩高高兴兴的,仿佛过年似的。
" c! p: E, I$ B7 f: ?+ @ 发奋图强 窘境之中不忘助人, F- o% K7 r: r J* Q
“他很勤劳,结果很好,特殊是数学。”祝老师说,整个龙岸镇小学共有门生3000多人,同年级不少于500名门生,吴炳科的结果在全镇排年级前10名,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一连5年被评为三好门生,一连3年被评为良好门生干部。采访中,我们发现,在那间矮小坑洼的土屋墙壁上,大巨细小的奖状“笑开了花”。; A A; B# `/ B0 H A$ d
“如果我不积极学习,就对不起关心我的老师了。”吴炳科没有豪言壮语,他只岑寂地积极着,一丝不苟地完成和帮忙老师认真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每次学校开展大干净活动,他总是抢着干最脏最重的活儿,从不偷懒,也从不乱扔垃圾,由于他知道劳动的辛劳。
% G4 w" j( i+ u “他很有办法,又乐于助人,同砚喜欢他,老师也喜欢他。”同班同砚吴炳玖告诉我们,吴炳科在班里创建了“帮困小组”,结果精良的门生与学习困难的同砚创建“一帮一”对子,制作学习困难生帮扶纪录表,纪录学习困难同砚的当前学习结果、不合格缘故起因、最吃力的科目、下个月要到达的目的等,逐一攻破。各人你追我赶,全班的学习结果进步很快,吴炳科成了老师的好帮忙。
2 F- w1 P5 R$ q$ |- ~: C “祝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关心我,真不知道怎么感谢她才好!”提及妈妈,吴炳科很想对本身的妈妈说,他可以照顾本身了,盼望妈妈在远方生存快乐,身材康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