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翔 《 人民日报 》( 2008年7月13日 08 版)
6 b" ?5 p, Q& E# r 8 h* ^' E" } f4 u5 L5 i. S
一日在机场等飞机,走进书店,一本叫《钱币战役》的书摆在突出的位置,没有多想便买了下来。腾飞后拿起书一看,封面写着“编著”二字,就知道自己又上了当。在消息出书业呆了20年,深知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的“编著”和“编译”,都是些极具本土特色的说辞,根本等同于“抄袭”,乃至比“抄袭”更鄙俚,由于编者为了私利,每每还添加了自己的私货,不但粉碎了原作的完备性,而且很容易误导斲丧者。再看目次页,编者的“抄袭”思绪非常清楚,也绝不避忌,就是把西方近半个世纪以来有关金融题材的“半假造”作品东拼西凑起来,形成自己的主题,即天下钱币和金融体系的“诡计论”。果然,编者“抄袭”的源头很快就被揭破。但此人还在天下大作巡回讲座,书还出了署名版,还要编“续篇”,真是怪诞至极。) S, {2 g4 N1 Q- W& X. h
$ E; S" ` m8 o( g5 |" W0 }* L" f \ 原来此事大概就到此为止了,但迩来却发现到处都有人谈《钱币战役》。一些经济学家和官员乃至以此为例大谈金融安全,乃至上升到“开放和国家安全”的高度。这就不但有些风趣,而且有些可悲了。改革开放以来,总有一些人依赖信息的不对称,打着所谓“来自西方”的幌子在中国行骗。假文凭、假简历、假结果、假信息坑害了许多封闭了多年的国人。固然,不能否认,《钱币战役》的脱销也暗合了国人对金融的空前关注和民族感情的仰面。
- v$ A' s7 L- J/ m - j/ f. ?* F' c4 u6 U
从技能上说,这本书编得非常老练。比如,把美国总统的遇刺齐备归结为金融杀手所为。究竟上,每位总统被害后都引发了无数推测,天然也催生无数文学作品,金融诡计也是一个常见的故事配景。我想,之以是中国读者会信以为真,恐怕尚有文化上的缘故原由。中国读者每每容易明白“假造”和“非假造”这类非黑即白的作品,以为作家应该要么基于“究竟”,要么基于“想象”,而不太熟悉西方盛行文化还存在大量所谓的“半假造”作品,即“基于究竟睁开想象”的作品。《钱币战役》那些源头就是属于如许一种环境,只不外给编者蓄意忽略了。
: o% l$ x1 ]: W0 W6 e3 v: C
) P3 K2 r0 f: @( Z4 \3 | 关于《钱币战役》的故弄玄虚和谬妄之处,高盛的胡祖六在书评《子虚乌有的“钱币战役”》中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对于那些信任“诡计论”的人,发起读一读广东省出书团体的《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该书讲的是西方的一些经济学家、银行家和金融顾问怎样借环球化期间的“接济”之名,实为少数团体和家属捞钱的“诡计”。不外,有些人大概会扫兴,作者谈了许多切身履历,但没有把差别长处主体在差别时期的明争暗斗,用一条跨世纪诡计主线串联起来唬人。
5 i [7 z& N0 V/ o
+ p( v5 K- D U9 T+ l( E 固然,我们都知道,金融安全非常告急,钱币战役也应该防范,但这应该创建在合乎究竟和逻辑的判断之上。恐惊的一个根源是无知。我信任,在更多、更真实地相识西方之后,一个更开放而不是更封闭的中国完全可以大概在环球化的期间找到稳固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