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香港投资基金公会(下称“基金公会”)上周公布的一项观察表现,“沪港通”实验一年多,约80%的大型国际资产管理公司开始通过“沪港通”投资A股,使用率大幅进步;但推出时间较早、更为机动的RQFII还是机构投资源地的首选渠道。国际资产管理公司对“沪港通”的交收等标题仍存顾虑。6 e& Z; ^9 M' f
据相识,该项观察由基金公会在2015年11月至12月发起,共收到39家基金公司回应,这些公司均为国际资产管理公司,停止2015年底,这些公司在举世管理的资产总值约为22万亿美元。
5 |' d6 u( |( D6 D# Y) ^" F+ q4 y9 [% ^
观察表现,39家公司中,约80%已通过“沪港通”投资A股,远高于2014年底的31%。同时受观察公司对扩充“沪港通”筹划非常感爱好,近90%的公司指出最盼望见到参加的新产物是厚交所上市的股票。
$ O) t7 K# u$ s' a
: j% ~6 K, i1 Y0 l! f8 ]/ D4 I 不表面察也表现,大部分举世机构并未全面使用“沪港通”。现阶段,只有某些基金(比方非香港认可基金或部分香港认可基金)及机构专户透过“沪港通”投资A股。
1 L- o$ B0 V# |: H& D" a. m
; [& _5 y1 Q. \1 t4 @ 据相识,香港市场上投资者可以通过几个渠道加入本地资源市场,包罗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RQFII)及“沪港通”,现在只有18%的公司以“沪港通”为首选。
. H" a) ?6 k" l! w) d6 X: y: Z7 N( \; l4 Q, H! Y
一方面,国际机构以为“沪港通”的上风在于公司不须要受限于额度,且逐日有活动性,不须要举行注册及审批;但更多公司以为此筹划吸引力相对较低,重要碍于投资范围较窄,以及交收结算上有限定。, l, d, A4 F! S* N% P% d
8 d7 T N4 e3 F7 E8 T6 Q 部分公司指出,会待货银对付机制全面落实后才加入“沪港通”;尚有一些公司则要待法律或技能标题疏理后,才会对“沪港通”及其他投资渠道举行全面比力,以决定是否加入。
8 G, b" A* E4 Y; o7 Q! I0 p9 N& N; y1 C7 W5 U
相比力,38%的公司首选RQFII,由于其提供逐日活动性、生意业务安排更具服从,其标的更全面。2 f8 b, y" s: l( r
& ?' d" N% h! ~- b) U% R9 ~ 观察表现,59%回应的公司以为交收安排还是“沪港通”最须要关注的标题。现在,沽出股票时中央结算体系未能完全做到现金与证券同时兑付:证券于T日结算,现金却于T+1日结算。对受严酷规管的基金如UCITS(可转让证券聚集投资筹划)股票要第二日才收到款子,基金不能负担此种生意业务对手风险。
& a6 o! M7 H k0 Z' d' K) x5 v% l% B1 \
别的,基金司理其他关注的事件还包罗“权益披露”及“短线生意业务规则”,分别有21%及18%回应的公司指出干系要求带来合规上的寻衅。“短线生意业务规则”令基金司理难以推行受信责任;对于“权益披露”的规定,有机构发起为了让更多机构投资者全面加入A股市场,在盘算权益时,投资管理公司的持仓可以不与团体内其他公司的持仓归并盘算。3 x3 q4 X; J* G7 [5 x. {
$ @' {8 r1 \; X" \: U 此前国际投资者关心的“实益拥有权”已大为改善。观察的基金公司关注此项的比率由2014年底的80%降至35%。据相识,中国证监会于2015年5月表现,厘清“沪港通”下的“实益拥有权”是很紧张的一步。基金司理表现如果能在干系法规中明白此权益则更为抱负。总体上看,国际投资者对使用“沪港通”仍相称乐观,约82%的机构指出将来12个月内将继承或开始透过“沪港通”举行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