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赌比特币
4 A p" U" y' B, Q% I% |( \- c" o. e) V1 b
# ]2 A+ G; X; w" ?, s
张振新更爱追风口,P2P、小额贷款、现金贷、消费金融、股权众筹、区块链,这两年热门的金融风口,张振新一个也没有拉下。
* N8 o# A7 l9 z1 q0 ~- {- c+ P# D. P2 D. f3 f
0 I9 _3 q |5 {, g. |& ^! Z% K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中新控股的主营业务构成的变化,几乎就是一部互联网金融风口的历史。1 [. P4 b, C. L
1 G) c. W: ?9 r: ^- r8 q% [
- p9 F+ j% w9 b* O% j" U/ o3 O
2014年年报提到,中新控股启动战略转型,大举开拓P2P业务,收购第一P2P和金融工场,“令集团成功跻身为全国领先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之列”。2014年互联网金融已经占到收入的24.8%,而传统的业务收入大幅下降12.9%。到了2015年来自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收入占比达到56%。2016年,中新控股的现金贷业务异军突起,主要依靠平台就是掌众金服,2016年12月单月放款金额已经超过15亿元。到了2017年,中新控股依靠放贷收入占比已经接近70%。
" K$ ^$ f& h2 P0 U8 [
$ N; h+ K9 ?- {! H4 @1 w- t
# Q M2 v& t8 Y1 k1 A4 f此外,还有可提供房产抵押贷款的“第一房贷”、赎楼贷款、垫资过桥等个人金融服务,上海锋之行则是“第1车贷”的运营方。这些平台几乎涉及当时互联网金融领域最受热捧的业务形态。
5 z8 B4 Q, N2 U# j2 ]% m$ ^, `1 D7 k% c
+ X% R/ O4 O! t8 u- I/ N$ R
站在风口的张振新享受到了时代的红利,得到了众多荣誉。张振新坐拥三家H股上市公司,买下四架私人飞机,在香港办公室内和位于湾仔的私人会所里,张振新将从世界各地买来的名画挂满走廊。$ I3 E# v' H0 e
8 y- @. z3 V/ w: k8 p2 X, U% ^0 A8 ~4 y' o. E3 X8 \- x
但是盛名之下,已经危机四伏。
5 P. d6 h/ x4 H
4 Y" \4 d' l, q) }3 e+ L" A8 g% O
i0 g" ?" d+ H) ^! |2017年底,P2P网贷和现金贷迎来严监管时期,中新控股来自放贷业务的收入开始急剧萎缩,张振新开始向另外一个新的风口靠拢——区块链。4 D8 h* A( j# ~5 v
9 P# L, ~( [6 p) r
4 b `: N/ N0 p0 [
随着2017年比特币价格飞涨,一个比特币价格一度超过2万美元,引发了一波数字货币热潮。中新控股也开始“非常有远见的战略性布局于区块链领域。”将区块链提升到核心业务之一,与传统的支付业务、贷款业务以及财富管理并列,称为公司的3.0战略。在人员配置上,张振新拉来了瑞银中国区CEO陈庆以及有技术背景的邓柯等,寄望能够在区块链和金融领域找到突破口。并在当年下半年收购位于格鲁吉亚的比特币矿池,还开始在美国和加拿大新建比特币矿池。年报显示,2017年当年来自挖矿业务的收入达到2.89亿元。2018年来自区块链业务的收入达占比达到4.2亿元,占全部营收的比例为16.5%。
) D; s1 h5 a, M4 h% A1 `& U
. l8 j) E" }- N# H! r. A8 K1 _$ i4 e& v0 X$ D) `" p
张振新以为抓住了一颗“钻石”,其对于集团区块链项目的重视程度超过集团其他的业务板块,大量买入比特币和矿机,据说一度达到“疯狂”的程度。
9 {- W+ ?0 A/ t0 v( _
+ y6 H' D% @$ i: u
1 C2 H- ^# n/ w9 h8 b/ }0 S不过随着2018年数字货币崩盘,比特币行情一路下滑,张振新豪赌区块链的赌注也随之破灭。2019年一季报显示,此业务收入已经为零。而收购比特币、交易所、矿机、矿场导致张振新损失惨重。知情人士透露,张振新在区块链业务上亏掉的钱,需要用几十亿为单位计。
" R3 N2 P' B( n9 N' ~& c) S. g: q- g0 n$ z
% f2 e, e- {# j! c
从P2P、现金贷、到区块链,张振新一个也没放过,不过最后都或败于政策监管,或败于行情大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