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进一步方便与学生家长沟通,很多学校的老师便建立了微信、qq交流群,而不法分子也瞅准了这个机会,冒充“老师”潜入班级群,在群内发布学费缴费等信息,许多家长一不小心便上了当。
- m% l5 i9 G0 Y Z" `& Q
' t$ b* J- u$ m8 ]* E; y7 P4 n, ^. [( c8 c
11月30日上午,嘉兴市民王先生收到一条来自孩子幼儿园QQ群的消息,一位姓曹的“老师”在班级群里发了一份文件通知,称“根据教育局秋冬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每位家长需缴纳疫情防控各项保育保教费用1680元,而后教育局会返还家长1200元防疫补助”。联想到自己孩子的幼儿园里确实有一位老师姓曹,再加上对孩子健康安全的焦急心理,王先生二话不说便通过网银将钱打到了对方提供的银行卡上。
7 C8 Y+ [6 w0 d& p: u; }$ R+ C 转完账没过多久,群里突然有老师称这个收取费用的人并非本校老师,而曹老师本人也称这不是其本人的QQ号,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站出来质疑这个所谓“曹老师”和文件通知的真实性,章先生才意识到自己是遇到诈骗了,于是便报了警。9 H& \* Z1 d) a- B- I' A
7 D/ Y z% r1 w+ v" W B
( c0 ^. e/ ?+ u& [
9 }/ Z" {3 ~ G* W) K
警方提示:3 C2 W6 | x! H" a6 ^8 p, p
1.不管是在微信群还是QQ群,家长在收到任何二维码或转账缴费的消息时,切勿急于支付,一定要直接与班主任或校方核实真伪。9 c. e8 Z% G( f* o& x+ K! X8 o- N
2.各位老师在建立交流群时应开启入群验证功能,并实行实名制。常对本班家长QQ群、微信群成员身份进行核查,对身份可疑人员,尽快清除出群。
' d. u; D& J; E) @3.一旦发现可疑情况,请保存好相关证据并及时报警。
. `9 b5 s* T" i( J9 L+ }2 r8 `/ ~44公安机关特别提醒大家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应筑好“防骗心理堤坝”,提防不法分子利用防疫心理钻空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