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多发,手段不断变化,危害日益突出,学生也逐渐成为诈骗分子的重点关注人群之一。在此提醒高考考生及家长务必提高警惕,不听、不信、不转账,谨防各类电信网络诈骗。
: ?! m7 ~# C+ {& `. l' ? }+ W% L; I' B8 x1 ^! R9 F7 @! E6 i
! ^, y: m! [" t6 h
一、分数不够花钱可“补录”! A9 W/ P- f! D
“补录”骗局常常出现在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骗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也有嫌疑人在考前就用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额。在一些骗局中,骗子也会谎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对此,警方提醒,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招生指标”,一律不能相信。" V: ]3 D+ i0 b) H
. k( s- I# _" I' C; r! B/ E 二、谎称帮忙申请助学金、高考补贴等诈骗。6 k& K {" p$ }# H/ f0 C
骗子利用一些考生家中经济困难,上大学需要通过助学金交齐学费的情况,冒充高校工作人员、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或者直接谎称手上有项目,可以为考生申请大学助学金,要求家长先交报名费。考生及家长信以为真,汇款给对方,后来发现根本没有这回事。对此,警方提醒,当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b4 @! r0 D1 o! ?* T
3 n# z g6 A; `1 G3 { 三、伪造录取通知书诈骗
+ B/ |' z$ z6 d( m 骗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类似此类骗局的手法还有制造虚假的钓鱼网站,骗子的目的就是骗取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警方提醒,此类骗局中,骗子的准备工作都会非常专业。不仅会使用和原学校相似的校徽,还配备了所有的课程资料,填写的大学地址也和正版一模一样。为此,考生和家长在登录学校和教育部门网站时,一定要有鉴别真伪的意识。要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或学校、教育部门官方发布的网址进入,转账汇款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
) y& y9 q+ w- c6 B" R8 m! H# f
3 W8 v& h- A9 m' \' K3 Z6 i- \#网警提醒#各位考生以及家长,无论哪一种形式的诈骗,都会涉及到转账、交钱之类的手段,所以只要涉及到钱财,就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勿轻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