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对冲基金经理比尔·米勒,曾作为Legg Mason的基金经理连续15年跑赢标普500指数,这一纪录迄今无人打破,被称为美国对冲基金史上的“金手指”。
* w/ g, [' H, f. i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米勒惨遭滑铁卢,他的财富大幅缩水险些破产,一度被市场形容为“晚节不保”。但在危机后,依靠对亚马逊和比特币的早期投资,米勒成功翻盘,重新成为一位亿万富翁。2017年,他管理的基金Miller Opportunity Trust斩获了49%的回报,在资产规模逾10亿美元的多样化投资基金中高居榜首,近一年更斩获超过200%的回报。
+ v( i- g1 H. X. Y6 i6 }
, h$ @$ R6 I: G+ F* V, N5 p7 D G7 I* V* e& [ ]0 u$ N( u
- _0 ]4 `, k/ r/ M5 `* ^' q最近,比尔·米勒发布了他的最后一封致投资者信,告诫人们在股市中积累财富的关键是时间,而不是时机。
' P7 r' |5 E' ~9 d. Y" H在过去40年里,米勒一直在写致投资者信,先是每个季度和他已故的合伙人厄尼基恩轮流撰写,然后在过去的30年里,每个季度都自己写一封。现在他说,这个任务今后将交给他的儿子比尔·米勒四世和萨曼莎·麦克拉莫尔完成。但米勒说,这并不意味着他发誓要保持沉默。他写道:“如果我认为市场上有什么有趣或有用的东西可以说,而其他人没有说,我会再次坐在键盘前。”
: G9 W3 r( A$ s# V. s9 z4 h5 s米勒在信中说,选择市场时机是愚蠢的,美国股市在二战后的年份里有70%的时间在上涨,因为美国经济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增长。他说:“股票的大部分回报来自严重悲观或恐慌时期开始的急剧飙升中,正如我们最近在2020年大流行引发的下跌时看到的那样。我们认为,在股市中积累财富的关键是时间,而不是时机。”) [# J: l& L" e6 E0 A
米勒还对美国股市的前景表示乐观,他写道:“在过去10年左右的时间里,我的信大多都在说同一件事:我们正处于始于2009年3月并延续至今的牛市,伴随着典型的、不可避免的回调和修正。当股票相对于债券变得过于昂贵时,或者当盈利下降时,它就会结束,而现在这两种情况都不是。”
: O! M0 f! v' i3 a* N/ C% z乐于分享的米勒还将他的投资思想出版成书——《比尔·米勒的投资之道》,书中介绍了比尔·米勒的十大投资原则。- Z) P5 d7 z. @( }0 X8 s
1. 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投资策略,但始终坚持价值导向 % r% _* n3 v9 \6 A7 C3 N/ ?
与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类似,米勒拥有多学科交叉的思维模型。在米勒看来,投资者不必拘泥于某种投资哲学,可以多种投资策略混用,但要以价值为导向。
, m* Z9 F3 E2 A& z; V 2.像标准普尔500指数那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 U8 J: K& p) C! y0 u
米勒发现,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成分股遵循着“强者恒强”的铁律。也就是说,只有当一家公司变弱时,它才会被剔除出指数;当它越来越强时,它就会一直被保留。比方,标准普尔500指数不会因为微软越来越大而缩减它,指数的策略是“让赢家继续奔跑”。
* x. b! S+ E- Z6 {因此,米勒得出结论,为了达到所谓的“平衡”而去调整股票持仓结构的做法是错误的。 他一直坚持“高仓位、低换手,让赢家持续奔跑,同时选择性地剔除输家”的投资方法。
`# t# Y( K7 L7 B 3. 观察经济和股市,但不做预测
- O! G4 |2 L5 _! ^3 Q米勒认为,股市是由无数个体和组织构成的,当所有人发生各种复杂的互动,就会产生大量不可预测的行为。宏观经济与市场波动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对应或因果关系,因此预测是徒劳无益的。
5 N0 z5 G7 g G/ i9 [' M9 S 4. 寻找商业模式优越、资本回报率高的公司 ' d. v, ]% {2 b) {
米勒寻找理想企业的标准包括: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具有以股东利益为导向的管理层;拥有充分的市场占有率;具有先进的商业模式及较高的资本回报率。相比于企业短期的会计数据,米勒更关注企业的长期经济状况。 J* b4 H* u6 k" j! h# @- l3 D4 Q
关于选股最重要的财务指标,米勒既看重ROE(净资产收益率),因为ROE反映了一家企业利用股东权益的获利能力,可以作为评价公司管理水平的主要测试标准;也看重ROIC(投入资本回报率),因为ROIC剔除了财务杠杆的影响,同时考虑了有息负债的成本,更能反映出企业真实的获利能力。
7 V2 W: o) ]; O( M: p7 z 5. 利用心理驱动的思维错误,而不是成为其受害者
. E8 Q! \( u; n4 \8 T* [米勒认为,我们都有认知偏见,比方过度自信、过度反应、损失厌恶等,市场上稍微大一点的风吹草动都能让我们大悲大喜。米勒建议,我们要了解人类的心理误区,避免成为情绪和认知偏见的牺牲品。$ L0 t( O: j9 T. x- v$ |3 m. o, t
6. 以相对于企业内在价值大打折扣的价格买入企业
% d! L; L; ?+ r1 j; f1 `- U1 j米勒评估一家企业的价值,一般会考虑多种方法(比如市盈率或市净率倍数、现金流折现法、私人市场价值等)和多种场景(乐观假设、中性假设或悲观假设)。在审慎评估内在价值的基础上,对照市场价值再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低估时买入,高估时卖出,估值正常时选择持有。
3 Q0 K. z ]$ C5 p2 k/ H1 ?9 g米勒最看重的估值指标是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在这一点上,米勒与巴菲特的看法完全一致,他们都遵循着约翰·伯尔·威廉姆斯教科书式的估值逻辑:任何股票、债券或公司今天的价值取决于,在可以预期的资产存续期间,以合适利率进行贴现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具体到投资实践,巴菲特更看重“当下的价值”,米勒更看重“未来的长大”。
+ E- U6 O( n% _& c, ~4 E* K& c 7. 以最低的平均成本取胜 , R0 \5 `) _- T a* d4 d3 h
米勒在交易的时候会采取“慢慢吃进”的策略,当前期买入的股票下跌后,米勒会继续买入更多,最终成本会摊薄到一个低估的区间,结果往往会获得比较好的收益。0 X$ z) |' @- o \8 d7 q) c4 \
米勒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逆向投资者。米勒曾经坦言,自己不愿意加码买进的唯一价格就是零。当然,米勒敢于“越跌越买”的底气,源于他对自己的持仓分析具有高度的自信。
~" q$ Q( l+ \4 k; y& o4 F- Y5 o 8. 构建一个包含15 ~ 50家企业的投资组合 ! Q7 s* d; Q2 R6 @! W; g
米勒的持仓非常集中。集中持股意味着,市值的波动性可能更为剧烈,但同时也可能获得更高的收益率。 S9 R/ s1 W6 |6 [
9. 最大化投资组合的预期回报,而不是选股的正确率 , \9 [% u$ L2 E) D
米勒关于投资输赢的概率思维与众不同。米勒认为,真正有意义的是你正确的时候能赚多少。如果你10次错了9次,股票变得一钱不值,但只要第10次上涨了20倍,你就翻盘了。从某种程度上讲,米勒的风格和做法更接近于风投。
- L% R( n5 v6 d/ h2 X" `4 k 10. 卖出的原则
2 W# y3 ^3 R: b4 ^% P8 x* T米勒认为应该卖出股票的三项原则包括:公司达到了合理估值;发现了更好的股票;股票基本面发生了变化。
' L" I7 H5 |2 j! `9 Q 总结 ; I& q# |, {4 M2 i
无论是巴菲特还是米勒,其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价值投资者,他们的思想都闪耀着理性和智慧的光芒。其不同之处在于,巴菲特投资的大多是吉列、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等传统行业的公司,其投资回报的特点是“高概率+低赔率”;而米勒投资的大多是微软、亚马逊、戴尔电脑等代表着新经济的科技股,其投资回报的特点是“低概率+高赔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