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私募论坛】www.simu001.cn】一年一度的“3·15花费者权益日 ”再度掀起了全友打假、维权的高潮。中国`8BC1`7、D1`4,1A投资者维护局有关负责人周四表现,将推动《证券法》修正,研讨增设“投资者维护”专章。重庆证监局近期也推出了一系列“投资者教导经典案例”。在监管部分加大监管、宣扬力度的同时,小散们也应擦亮双眼,认清股市中那些“坑爹”的上市公司、券商 、Y机构。
, x1 h3 H3 o- F& F6 O# q
& s$ Z2 X+ Y/ a: Y; Q% K 上市公司篇* Y1 k' y0 m8 G# ?
/ J2 }, ~8 c6 M! I, E% @ 陷阱种别:虚增业绩! D* G7 [4 l/ D Z
& ]! f7 g. ?9 d4 n+ j0 C1 E' p) g0 |* [. _
代表案例:紫光古汉 4年虚增利润5164万) A7 A! Y; v0 Z" d7 v3 p
- b2 Y' _1 @" E 坑爹指数:
2 B; O8 V6 }( E. t9 m4 h
) r7 ]9 }) Q6 x# {) E3 Z% D' K8 r) `& t 本年3月11日,紫光古汉宣布通知布告称,收到`8BC1`7、D1`4,1A的《行政处分决策书》。处分决策书指出,2005年~2008年时代,该公司均存丰年报账务信息虚假记录的情形,4年累计虚增利润5164万元。
3 r. c/ ?3 N% O* n! r) w+ K
Z. r1 k1 v$ H3 f2 t! O3 l5 s 处分决策书披露,2005年~2008年,紫光古汉应用虚增营收和成本、虚减费用等多种方法,分别虚增利润3750万元、676万元、622万元、116万元。而该公司财报显示,这4年的净利润分别为429万元、464万元、2082万元、2037万元。扣除造假部门,实在际净利润应为-3321万元、-212万元、1460万元和1921万元。经过处分决策书可以看出,紫光古汉现实上在2005年、2006年已两年连亏,股票早应被ST处置。事实上,从2000年紫光古汉股价创下62.33元的历史高点后,十余年来一路下跌,今朝仅保持在10元左右。
# o1 q7 C6 s0 I0 w7 a2 k* [1 m0 M0 b5 K; r' o3 ?# U( [9 Q( }# Q' r
专家支招:申银万国投资参谋卢敬之表现,公司财务造假手段层出不穷,就是部门专业人士也不易觉察。投资者一方面要增强专业常识学习,至少理解简单的财务常识;另一方面,在对上市公司进行分析时,要了解其控股股东情形、所属子公司情形,对此中联系关系交易量大、收益大的交易行动须要重点关注。
) N5 S C+ M0 S+ L
; u! S9 |. b( l! j# _ B 陷阱种别:财务造假* p2 o j: S0 w! |1 r. g' P. T
. ]( ^) |+ `- N 代表案例:*ST大地(绿大地)虚增3亿上市$ ^' G4 s2 |# L# e h- e
8 }) U. e( U0 y8 S* h 坑爹指数: q' K+ \6 w$ V7 z R
; }9 O3 S# S' K7 ^/ J) T
绿大地作为中小板首例讹诈发行股票案例,备受成本市场关注。媒体披露,2004年~2009年间,绿大地公司原董事长何学葵及原财务总监蒋凯西,指使赵海丽、赵海艳挂号注册了一批由绿大地现实控制或把握银行账户的联系关系公司,并应用相关银行账户操控资金流转,采取捏造合同、发票、工商挂号材料等手段,少付多列,将金钱付出给其控制的公司组`、210`4EBA员,虚构交易营业、虚增资产、虚增收进。
5 m& h% R5 }; m0 \. H! |& f4 h4 c8 d
此中,2004年~2007年6月间,应用虚假合同、财务材料等虚增资产共计7011.4万元;采取虚假苗木交易发卖,编造虚假账务材料或经过受绿大地公司控制的公司将发卖款转回等手段虚增营业收进2.96亿元。此后,绿大地于2007年12月21日在深交所上市,不法募资3.4629亿元。- P r q$ o- @& R( E; I- z( ]3 L
% Y5 l7 c8 y6 [' Q# j( r. _5 q5 } 专家支招:海通证券投资参谋张亮表现,对于绿大地这类的造假上市公司激发的“地雷”,投资者几乎无法防备,能做的只有后期补充。投资者一旦触雷,在得知新闻后如股价还未跌停,应第一时间减仓、出逃观望。负面新闻所激发的效应逐渐消散、股价企稳后,投资者可以根据公司的基本面、行业远景、管理层情形等,判定股票是否还可以持有。8 q0 t! ~# f2 x! H4 @- o* v
0 e& L& o9 [: [7 ` N 券商篇& ?" |' g2 G1 a3 v+ H
; K1 I2 N0 \8 a0 u( q' |8 d6 F
陷阱种别:个股业绩预测脱靶
/ V0 p( Y6 c3 I2 }2 F
% v. a0 z9 M# S; |$ t; F0 C 代表案例:宏源证券 “增持”向日葵1 `3 y* `' J }6 Y, ^6 {' ?. B$ G0 E
4 P5 I# O0 I3 r% ]0 D 坑爹指数:
. b* x. L0 N! v: q; P8 ~3 v' P+ J4 Q7 I+ y B [" x4 U
券商对于个股的研讨陈述 ,是投资者的主要参考材料。但事实上,部门券商个股研判的正确度,不仅是“业余程度”,有的甚至完整脱靶。宏源证券客岁对于向日葵的判定就是典范案例。
9 ]; Z) B, W9 a8 K! r) H% D4 s8 _. l% T8 ?" l" x% p
客岁4月,向日葵宣布了2011年年报后,宏源证券以“积极保持现金流,待行业反转”宣布研报称,“在净利润大幅度降低的情形下,公司尽力保持了正向的经营现金流,表现了稳健经营的特色,为2012年的经营打下了较好的基本”。宏源证券估计向日葵2012、2013、2014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30元、0.39元、0.54元,并保持“增持”评级。不过,向日葵比来颁布的业绩快报则显示,其每股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