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下旬起,中国银行间市场资金出现告急迹象,今后局势不停升级。期间传出光大银行违约,固然涉事银行均否认,但市场并不买账,银行隔断夜拆借利率(SHIBOR)狂涨,6月8日创下近5年新高9.58%,6月17日暂时回落到4.81%,6月19日再度提拔至7.66%。6月20日,大型贸易银行参加乞贷雄师,隔夜头寸拆借利率飙升578个基点,到达13.44%。与此同时,各限期资金利率全线大涨,银行钱荒进一步升级。
" f" m. ~, S; k. X2 s$ Q! R* B6 [; \
13.44%是个什么概念?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倒闭,美国金融危急发作的那天,美国金融市场隔夜拆借利率约莫是6%。有香港生意业务员惊呼,这次的中国金融危急比2008年美国金融危急还严峻。
, y7 L; e$ a" M" h2 ]- l% F4 H
& T0 ~0 h: z/ ~6 H% x1 f0 b8 W' s5 ] 中国银行市场的钱到那边去了?有几种叠加因素导致市场资金短缺。
' w# a+ h! z$ K
; z! e1 w# ^2 \" ^3 O8 T& H# f 一是连续的热钱流出。本年前5个月,国内银行结售汇余额从客岁底的509亿美元降落到104亿美元。固然有些数据不支持热钱流出说,但两个究竟不能忽略:上半年人民币汇率急升之后,反面的升值预期会低沉,人民币汇率套利空间变小。加上美国经济复苏日益显着,对全天下资源的吸引力增强,趋势一旦形成,新兴国家资金外流将加速,中国也不能例外。
/ q7 Q. N. j+ P! ]3 K% u' v9 r/ }& n& F$ q" Q
二是3月尾以来,银监会对理财产物举行规管,迫使银行将表外非标资产转移至表内同业资产,直接挤压同业拆借额度。6月尾,约莫有13万亿理财产物会集到期,给银行带来很大的现金付出压力。惠誉预计,活动性情况最差的光大银行,必须收回近90%的贷款才气满足其短期现金流出需求。收不返来的效果是什么呢?从技能上看,就是违约,可以进入休业整理步调。+ d7 z4 J' E" y& p% u
2 x% m4 @" v6 \/ y6 z; v9 L
三是市场对央行的调控预期落空。5月下旬,市场出现资金告急后,央行并没有施以援手,而是央票发行与正回购操纵照做不误,逆回购与短期活动性调治工具(SLO)依然停顿在传说阶段,突破了市场关于央行节前“放水”的惯性期待。央行的倔强态度人为制造了活动性紧缩。; f* i6 C8 H6 j' f. @
. @% Y4 v4 d% v 李克强在6月19日国务院常务聚会会议上的发言,将市场对货币政策松动的预期彻底浇灭,他要求“用好资金增量、盘活资金存量。把妥当的货币政策对峙住、发挥好,公道保持货币总量,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闻此声,大型银行入场坐地起价。
2 @7 v. n; p% a A! w& v- i7 ~/ l1 f% V, E3 T) g. c; ~# @: m" M
中心要“压”银行的动机安在?这重要在于,迫使从前在理财产物市场、信贷市场激进的银行举行自我清算,开释风险,意在敲打“影子银行”。同时,促使一些地方融资平台项目举行调解,该下马的下马,刹一刹投资大跃进的不正之风。( I. j3 J% J! G5 l/ Z) M
0 @6 [4 F$ g$ M K* t: L& x1 F
究竟上,李克强早前就透露了不会急于改革的信号,而是先清算好蹊径,树立公信力。一些既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又有损政府公信力的做法将受到挤压。腾出的市场空间,大概向民营资源开释。7 y& c# X9 Y2 h, V n% ?, W
{) B0 [: D: c7 r 有持政治博弈论观点的分析人士以为,这次钱荒与其说是经济征象不如说是政治征象,这和企业新班子上马当年的业绩一定亏损一个原理——从前和以后大概的烂帐一次性亏到位,俗称洗大澡,然后多少年后的业绩才会渐渐稳步走高,否则前任烂帐曝光露馅,这责任到底算谁的?# I, [7 T* H/ E# \3 A' Y
& l+ K- F* p1 P1 x
综合上述种种信号来判断,现任政府只是想剔破前任留下的几个饭桶,而不是想做截肢手术,弄得不可摒挡,以是,还不至于发展到让某家中小银行倒闭的地步。与美国金融危急时期,一家银办法辄数千亿美元的坏账规模相比,这次中国的银行还不到其1/100。就像福布斯中文网的品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中国羁系层发动了一场“可控的金融危急”。
' s; L. e8 l9 S1 h- t
3 F$ I1 H1 w5 N0 ~* d 本日银行拆借利率大幅回落,隔夜利率下跌495.20个基点至8.49%,创下2007年10月份以来5年多最大跌幅。这种高企的利率是不可连续的。( f. v- k+ I* |( C1 B; [
) ?' a: [. C( ]7 M8 X
值得期待的是,这场“危急”之后,中国经济会迎来怎样的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