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青桐资本邀请PPTV创始人姚欣:谈AI及区块链创业机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8 20: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I和区块链是青桐资本重点关注的两大领域。近一年多以来,青桐资本曾帮助国内领先的产业链金融AI赋能和运营商「知因智慧」等项目完成融资。3 `/ z1 A$ b: u9 n0 K
8 E4 F5 S: x8 K, ]# D- m
7月11日,青桐资本邀请PPTV创始人、蓝驰创投投资合伙人姚欣,分享了他作为创业大咖的创业经历,以及他眼中的AI创业与区块链创业机遇。作为资深投资人,姚欣在科技创新领域拥有丰富的投资经验,主要投资项目包括:趣店(原名趣分期)、唱吧、青云、绿湾、瓜子二手车、车和家、赶集网、春雨医生、杏树林、小红唇、土著游、美丽说等。
http://www.simu001.cn/x123282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8 20: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为姚欣在“青桐大咖说”第23期上的分享内容:% C( c1 M; ~8 u" {8 Z. f6 n

1 G0 K/ p5 {, d6 e% C, e$ Z
) o9 t. }2 y- E1 [7 ?, T: q" n! t8 D/ C
3 h6 o4 \5 ?0 v  H
   我的PPTV创业经历及人生信条
1 Q4 x" ^( d6 G. g% e
: _& h- U! |0 M. G2004年,我开始创业,在宿舍里开发了P2P流媒体网络电视(PPTV),完成了6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近7.1亿美金。2014年,我把公司卖掉,开始寻找新的发展方向。8 x. C( I5 ~9 W# |0 I
5 f6 }7 Z9 E) S5 V2 c
我经历了2008和2013年两次行业冬天。视频行业峰值时期,近60家公司拿到风险投资,但最后存活下来的不到10%。我在十年时间里经历了中国互联网快速的成长和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从无到有的诞生,同时也跟国内外一系列投资人、投资机构打过交道。
8 |- N, q! ~+ q) _
4 e  G' E& X( {这些经历对于我后来的个人发展有很大影响。对未来人生信条,我也做了总结:1.独立思考和感悟。无论是创业者或是投资人,对未来要有一定的预判能力。2.聚众人之力。创业是一个人带领整个团队奋斗,而投资是支持更多人获得成功。我希望能够聚众人之力,寻找改变生活的科技创新力量。
  p% J5 R* c; N: @ " O1 Z0 l9 A% `, S& t3 _7 H
现在的我有几个多重身份:1.作为蓝驰创投投资合伙人,我重点看科技创新领域。2.我和圈内几位好友一起创办了AI创业营,帮助AI企业家成长、发展。$ ~4 d. G* v5 ]/ x/ C- ?/ h- I
2 ^9 O( V# b7 P5 l

9 d/ V8 m& v. [" K1 L4 `! o. t9 c8 y  s9 ^
: C- m9 ^6 [) @! h
   创、投的三大思考模型
0 h) o# M5 o# n4 a; G4 \- E- O
& s( x! ^6 j& K' T3 b
3 A0 m1 u; [: [/ Q9 G7 v
) B# {3 P& `0 a  z5 I: h2 p无论是创业还是投资,都需要形成一个体系化的思维模型。对于周期、时机、切入点都要有判断。# V  }) R$ r( L9 W
% I. a- W  j) y# s; s7 u  j/ P& b
1.技术成熟度期望曲线(周期的判断)
$ y  q  `& m, V' U" g) @( L$ f
0 H0 d1 \3 R9 R+ N. U技术成熟度曲线,也称之为Gartner曲线。技术成熟度像图中所画黑色虚线一样,技术不断叠加、累加,早期成熟速度快,后来逐渐趋于稳定。人们对于技术的期望度在不同阶段有不同变化,短期内人们会过于期望或高估,而长期则会较为低估。由此,带来了市场情绪的变化,也称之为“周期”。) ]1 ?4 r, P2 L. _& Y1 X- ]

" p" w% m# i7 z1 f4 g  ^5 ]3 W  ~每个技术都会有这样四个阶段:技术炒作周期、成长周期、泡沫化的谷底,以及初步的光明周期。我自己的解读是,可将该图分为三个阶段:To VC,ToB和To C,我们在不同阶段应该采取的不同的团队选择和技术策略来切入。& l# O. h$ S. F+ G8 j
' g. ]$ }" H  |  ~# j( i
2.产业分层成熟模型(时机的判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8 20: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一个领域都要分层成熟的,只有当基础设施已经普及成熟,平台工具诞生了,才会有好的应用服务。因此,跳跃式的发展是很难的。另外,越靠近底部的基础设施公司,数量相对较少,周期相对较长。这样的业务和团队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较长的周期里,进行产业的运营和竞争。而对于应用服务公司、模式创新公司,更需要行业的背景,快速迭代的能力以及具有爆发性的特点。所以,在产业的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和不同的成熟度的过程中,筛选公司的标准也不同。
- {8 i# D' Y! k0 n3 [8 [/ W6 ^* I7 ^
, p/ }: a( D* {' P  `' M* t- [! M3.颠覆式创新(切入点的选择)$ t9 ]# s/ h) _+ v2 m
/ Y" ?) H8 y# ]: h9 p( R/ ^
很多科技创新者都希望能找到一个切入点。在科技创新的早期,首先要关注非主流市场,也称之为边缘型的新市场。以小米为例,颠覆式的创新不仅来自颠覆式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对于商业网络的选择。从一个相对非主流的一个低端市场切入,随着技术不断的成熟,最终会进入到主流市场。
1 ~2 A' `' y' ?! y! R9 _; H$ V5 o& d3 z% @* y" w  ?9 s' j
AI的创业机遇
( b' F' [2 l9 _# b% Y; K( v$ h从技术成熟度而言,今天的人工智能更多在于深度学习算法。一个AI公司要想成为这个市场的切入者,最重要的评估角度不是他们的算法或研发团队,而是他们获取数据资产的方式和相应的获取成本。+ R  X0 L3 m# d* s4 x

. m' N0 @1 d9 N# r  Z4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AI算法但并不成熟,它处在整个Gartner曲线的最左边,没有接近炒作泡沫的顶峰。
9 ?3 Z5 }, n, J  @9 w
$ ]( R2 k" ]! {! Y$ w% k从产业角度看,今天AI行业的基础设施基本上已经比较普及和成熟,可能唯一有机会的是一些在前端的推理端嵌入式芯片,一些细分场景。
0 C: L; U; O; Q0 |0 w: k
* ^" @) R0 u) ~: S$ z- V从应用领域看,技术与To B的结合是当下AI的一个主流。原因在于,To B的行业可以支撑起更高的毛利润,同样也可以支付得起整个研发成本。颠覆式创新真正能在To C领域普及的往往不是主流技术,而是过剩的技术,甚至是要濒临于淘汰的技术。今天AI还没有十分廉价,但在未来的三到五年,AI会越来越便宜。现在的AI工程师,以后可能会像网页工程师一样普及。4 E, j; k- x2 J8 ~+ c
  3 |# U5 }" H( R0 S
To C的机会,更多的还是从入口端切入。因为现在在ToC这端大家会更多关注一些交互技术,所以现在是一个从“AI+”到“+AI“转化的过程。现在的“+AI”,就是“行业应用+AI”的过程,也是ToB的阶段。其实很多行业应用的公司,不一定采用A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8 20: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To B公司的商业模式有一些共性:提效、降费、定价权。研究任何To B的商业模式有几点考虑分析因素:
: v% C$ `4 Y- k3 |
+ Q* A- ?, J9 s4 m  B" u8 Q第一,价值链、产业链。这个产业链里面会产生哪些变革以及变革背后的推动因素。同时,要考虑所投企业在整个产业上下游里的位置,以及对上下游之间的需求度。
( y& O8 i. O- H- t   
2 e; Z6 B& u7 r" `- s1 p- t第二,定价权。被投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和对客户的影响能力,即定价权,这个也很值得关注。同时,被投企业帮助客户提效降费的资金以及从提效降费的效率优化中间切分多少,也十分重要。其实大部分的公司帮助客户节约一百万,最多能够切到5%至10%。原因在于还有太多类似提供服务的方式,客户甚至可以考虑自建。但有些独特的公司,他们有自己的竞争能力或者服务能力,就能够更多地切分客户的预算,甚至高达20%到30%。这种有很强定价权的公司也是我们会重点关注的公司。" p6 Y4 R, P! d6 A0 e) I
2 T% {, A8 ^! K" c* R1 F8 r# K/ c
第三,积累数据能力。大数据现在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基础。从-1到0,从信息化到网络化到智能化,这也是蓝驰创投的一个观点。现在很多行业,尤其是一些传统行业,更具备获得数据的能力和机会。这些行业较多处于一个信息化起步,然后数字化阶段,远远没有达到智能化。因此,虽然希望积累数据,进行AI的训练,AI的模型,但第一步首先要从信息化开始,能够收集到数据。! c- f2 R4 a, I. A, c* j6 s
  d  u+ ~; [* M0 \! P0 D2 f
而To C的公司,商业模式会相对简单。如果对今天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进行总结,就是一个公式LTV-CAC。LTV就是如何让用户的生命周期更长,同时在生命周期内创造更多的价值。另外一端不断去控制获客成本。如果可以在6个月、9个月以内回收,就会占据优势,如果在一两年以内回收,可以证明是一个非常看重资产的公司。
( a3 ]/ Y6 K1 X
1 V) g5 S; p; D0 |; G- g1 v/ c1 a' X当然,To C商业模式里,还需要从用户的痛点假设开始。ToC的互联网公司如果想做人工智能,其实也涉及到数据获取的方式。其实最值得推荐的还是像今日头条这样的公司,它并非赤裸裸地收集用户的隐私数据,而是一种很好的交互设计,在潜移默化中用更好的体验让用户释放出个人行为数据,或者真实意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8 20: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To B跟ToC的公司,虽然都是AI公司,但是从团队能力和团队特点来看有很多不同。在团队方面,行业纵深能力是对ToB的需求,综合的优化运营能力是对ToC的需求。在技术方面,对ToC而言,你要采用的不是所谓的High-Tech,而是所谓的Low-Tech。相对而言,如果是一个ToB的公司,则可以自主研发,去做很多针对这个行业的开发和定制,但也需要更加注重效率的提升,注重财务指标,甚至要积累数据。) a- R* P( ~2 Y( |, P

, H1 w2 ]# o! G2 K) j7 q区块链的机遇# D& @# R* _/ D/ W
1.区块链创业
  T/ U0 O/ w' I
# _" a3 N- e4 j区块链是我最近全力研究参与,同时也在孵化的领域。首先从整个产业阶段来看,区块链毫无疑问正处在技术炒作泡沫的上升期,还没有达到最顶点,泡沫还在继续堆加。因为这不仅是技术的泡沫,也有金融的泡沫。9 X" u- p6 ]" B: r/ g' S

( W) f' T/ Q/ R$ F- |, U$ ?三四年前,我们当时的PPTV团队就有人在关注区块链,但我一直是只看“链”,没有认识到“币”。其实到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发现加密货币是一种破坏型技术创新,它才是真正跟区块链结合最紧密的一种商业模式,Token跟区块链两者之间是不可以分家的。这是我非常坚定的一个观点。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做好去中心化的一个系统,你不可能做到各方面都有均衡,一定要做一定的取舍。& d3 V  a0 _/ N8 F+ |: D

; c5 U6 j: C( X, f- F今天要想实现一个好的创新,就不可能去跟既有的主流业务去比性能、比效率,这些并不是区块链要追求的。区块链项目应该改造的是传统中心化商业模式里不能做到或者非常难做到的事,比如让成本效率提升10倍以上,而不仅仅只是简单优化现有中心化的计算模式。所以必须要有所取舍,也有人提出了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形”,意思是你要在去中心化、效率、安全三者中间可以求其二,而不能求其三。; V$ A. ~1 T! i; H/ y

! l/ t3 N) _2 e" |# ?8 U' V区块链的创新创业模式跟传统公司完全不同。除了技术的创新资本的积累,更为重要的是需要获得整个社群的共识。在今天任何一个社群,币的核心就是要实现社群激励。如果社群没有被激励到,而只是一种去操控控盘割韭菜的武器的话,这样的币是肯定不能长久的。真正让生态所有的环节都愿意去持有,而不仅仅是投资买卖的,这样的币种才可能获得长期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8 20: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纵观今天区块链领域的创业,你会发现,这是对已有巨头的一次巨大颠覆。这个颠覆的核心并不是因为技术本身,而是它的商业模式,就是我提到的Token经济模式和股权的不兼容性。我们作为一家公众的传统的股权公司,追求的是股东价值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方式是实现某种意义的垄断,把产业上下游的利润都转移到我们自己身上。9 @4 ^" o: n! G# S, \' B+ p) U
. v! h3 W) W; m5 ~  ~% t( W
但是今天一个真正的区块链项目,你所使用的是Token,也就意味着整个全生态大家都持有同样的一个通证,我们也称之为通证经济。Token最终的价值最大化并不是由你一方来决定的,而是由整个生态和社群共同决定的。这就意味着,一个传统很成功的上市公司为了兼顾股东价值最大化,是很难真正实现和兼顾到整个全生态各利益方的价值最大化。所以说这两种机制的冲突、不兼容性带来了一个巨大机会,对于传统巨头来讲是一次自我悖论自我颠覆。由此,我们就有可能会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7 a5 v* H" a$ m8 B" X: `' w7 M2 C8 V2 Z
* x5 T  ~3 q, {0 ?; h
全新的世界也要从基础设施开始慢慢成熟。今天真正被认为最主要有价值的数字货币还是以太坊,但是以太坊仅仅只实现了一个最简单的可编程,而且还非常基础,只实现了条件判断。
8 {, q: g0 \# E( I0 y' ]% o+ P+ Y
5 z8 D' N  L! }/ K1 U所以在区块链世界里,我认为首先出现的机会是在底层的基础设施。没有底层技术支持的区块链项目是很难走远的。
' ~7 B% A5 x8 S0 q- ^" E  
8 w. ]( [2 |6 R3 ^区块链的创业门槛比传统互联网要高得多。互联网创业可以从技术、产品、商业模式切入,然后等做得足够大足够成熟之后,再去做一些生态、投资、平台化。但是今天,一个区块链项目诞生的第一天起,首先就是一家全球化公司,因为协议是全球去使用的,你要有一个生态化的运营思考能力。你既需要有技术的能力、社群的能力,还需要有很强的资本能力,以及整个社群的调动能力,才能做得起来,这对创始人的要求非常高。( [1 ]1 k' s* a1 P0 C

9 M7 X4 G/ t& d9 N今天很多区块链项目都是改良,而非革命,仅仅是改良的区块链项目我觉得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很多人都说区块链这一波我是不是赶不上了,发币都已经晚了,市场都已经过了。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现在的区块链正处在于炒作的早期阶段,离它真正的产业成熟、产业落地还有漫长的时间。所以,今天大家即使没上车都不重要,晚点上车也不要紧,更重要的是你能坚持多久,什么时候能下车。) l" Z# X! P, q7 N4 P6 O

& b" P2 p4 P0 g% P2.区块链投资: F5 I' x* B2 u& E6 u% s# w/ Z
区块链领域的投资,我个人会比较关注下图几个领域。, v& S* z8 ^$ R8 f5 s; z# h; y! `

6 H( S- x, O+ n9 z第一个是中间这个圈,主要是底层的一些技术公链,即计算、存储、传输各环节如何去区块链化、去中心化。
, b3 y3 T- e; M4 v2 R ! w* N% o/ j7 G5 @6 f7 H2 r3 M: C
第二个是左边这个圈,就是所谓的开发工具平台,如何让普通开发者普通用户能更方便使用,我觉得这也是这些工具应用和底层公链的主要机会。: j; p2 g/ ]" v& r

+ K$ U" J+ q3 H& v第三个是为整个生态服务,就是为区块链提供包括交易所、钱包等周边服务。0 c, Q' X8 Z+ t& t* W1 p

$ t# w+ h4 Z7 X3 N' C' |  s0 F( E3.区块链的重要性 6 A8 Z% f* K0 u# _, X5 {
区块链对于今天及未来的智能时代非常重要。我们来看一看每个时代变迁背后的底层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8 20: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PC时代最重要最核心的产品是软件,商业模式是License,它用操作系统实现了某种垄断。对于PC时代,互联网时代是一次巨大的颠覆,因为它推动了整个开源,然后基于代码开源所建立的商业模式。所以说互联网时代里,大家并不是基于软件的知识产权去盈利,而是如何把知识产权开放出去,让大家充分使用,基于充分使用之后形成的生态,被我垄断。当然互联网商业模式也带来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实现了生态垄断和数据垄断。   
) C8 q- y- w+ R* c% n6 `( w! [   z( G3 M: b2 u9 F
我们现在正处在从互联网时代向未来数据智能时代过渡的阶段。未来的数据时代,最核心的是数据资产。现在,BAT三家都拥有我们每个人不同方面的数据,但他们三家永远不可能把自身的数据打通。人工智能一定是建立在一个打通的大数据基础之上。所以,我认为未来一定会有一次像20年前代码开源运动一样的新开源运动,就是数据开源。
4 N# ^, b5 I$ z) x4 F   ^4 Z: L! @+ U  V
我认为今天的区块链和Token经济其实更大的价值是推动整个数据开源,让每个人每个机构的数据,都可以被其他第三方透明调用,同时能将数据所有权跟数据使用权分离。别人在使用、读取你的数据时,你也会获得相应的奖励和激励,由此让更多人愿意将自己的数据贡献出去。这也是我长期看好区块链的原因。   + U# I& k* F* ]( a* X& O

& E- j8 {$ _; Q区块链是一次全新的大航海,在这里目前不存在BAT,不存在垄断者。这是给技术创新者的一次巨大机会,也是给投资人、新金融投机家的一次大冒险机会。这个机会对于我们,不能仅仅只是站在一个投资角度隔岸观火,更应该要亲自下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5-7-30 17:20 , Processed in 1.160867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