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阿姜查尊者开示】☞不了解戒律,修行无结果喝酒的人有时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5 08: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阿姜查尊者开示】4 x9 `+ q; y/ S3 K/ m; H
3 c5 @6 q- o+ t) L' U
; p6 e2 S7 U1 j! C/ N; V$ p7 u! [( U
不了解戒律,修行无结果
, t3 C0 C/ q+ ~- e% Y2 T( w5 G: _% h- X5 D* r* m3 }

! `/ |: _" l$ ^& M5 Y* Z6 n; C* _& v
喝酒的人有时会说:“我就是戒不掉。”为何戒不掉呢?因为他们还不了解喝酒的弊害。
$ G; N( ^& K; ?, D- w, P# I5 j3 B5 l% a. a% H' Z" g7 R

  n$ ]: m' j3 f% f若你不了解其弊害,就意味也不知戒酒的利益,修行将毫无结果,只是以游戏的态度在修行。但若你清楚地看见它的利弊,就无须等待别人告诉你它的一切。
  F4 ?: t, B2 v7 `2 a" d6 T( r7 V. W# T

1 E& P; }& p3 G  K8 G
: d7 \7 \" ?, [; g) \3 m想想发现筌中有鱼的渔夫的故事,他晓得里面有东西,能听到它拍动的声音。他以为那是一尾鱼,便把手伸进筌里,却发现那是另一种动物。4 J3 a8 ~* O! i/ P# v& O7 Y4 t( e( ?" N

: h8 c# C* g2 t/ z$ w  Y
. w& F& [. W/ S+ j( M
: e! V/ p6 T- S- ~他看不到它,心中便揣测它可能是鳗鱼或是蛇。若丢掉可能会后悔,因它可能是鳗鱼;若是蛇的话,去捉就可能被咬。
/ K$ o( ~  B% H6 a  u
, J) x: Q7 `" V1 @7 D/ T4 n3 a. T$ f
* v& n% V0 |3 Z5 x3 J他陷入疑惑中,但欲望如此强烈,因此便伸手去捉,期望它是鳗鱼。(编注:鳗鱼在泰国某些地区被视为珍馐。)
( F9 j- W' C2 R' I0 U
: s8 v$ }* C1 |) ?8 @$ F+ ~- C$ h" _* ]% N

! m2 V/ [2 z) ~: Y$ d然而,当他取出的那一刻,看见皮上的花纹,立刻就抛开它。他不必等人呼叫:“那是蛇,快放手!”1 V* Y$ y. o8 u5 u7 S

$ x+ u* G' l4 ?( r
7 z1 n$ q7 ?1 w2 Y& Y看见蛇的那一幕比别人的警告更加管用。为什么?因为他看见危险——蛇会咬人!还需要别人告诉他要放手吗?3 B: |7 K3 Q1 i4 T+ H$ X

, w0 H4 B+ V: @' f  a0 ~, Z( R, g0 _9 u' h$ [. W

  x8 z3 p# x, H同样地,若能修行直到看清楚事物的实相,我们就不会再与有害的事物纠缠不清。
7 v! Q; _8 N$ V, m3 V
9 i9 B! v. h9 a. W# x# E& V5 t% Z7 D( k6 [" s6 V

% Q: ~4 N" |( p- `5 b: W2 o只谈不老和不死,培养不出正确的修行观  e- B0 ^+ u& v% Q

$ j8 H. M$ B3 l, {: |
; I( x  T7 m* H- B$ Y' E
* N# {* z5 ]4 n% @/ b3 M人们通常不如此修行,不反省老、病与死,而只谈不老与不死,因此培养不出正确的修行观。他们前去闻法,但并未真地聆听。
4 d* v% x, ^/ B' A5 S% X$ n% W& Q
% F' Z6 C" P7 d* A9 e6 d4 X" p. U+ q. B7 {) W, D2 N# b

6 Z! y, \( v! ~+ o有时我应邀在重要集会开示,但那经常对我造成干扰,当我看聚集的人群时,我了解他们并未在闻法。有人满身酒味,有的在抽烟或聊天,看起来丝毫不像是信仰佛法的人。
! E( t1 ~( L7 o9 `+ B4 ?( H+ M$ h% R  X7 o6 _
  B2 p: H* l3 Y. n5 L% `: Y# l

3 |- O/ Y7 _8 j( g6 l8 p. ]在这种地方讲话,成效可说微乎其微。那些放逸者心想:“他到底要讲到什么时候?这不能做,那不能做……”他们完全心不在焉。
; c# C2 Z! J5 h' C. y2 m0 n. A$ E0 p! M( D8 @- S
2 @% P+ e  n, a( R6 w
5 R' T+ x* N: u
有时他们甚至为了客套而邀请我讲话:“法师,请给我们一段简短的开示。”他们不希望我谈太多——那可能会惹恼他们!& B* `0 r( F; O! T: A& P6 D

2 G6 X5 Q1 F6 g" Q+ t- {4 C% z! ~* l4 U4 d0 r4 C

# R4 h8 P6 G5 Z. z1 G0 U' G/ `我一听到这么说,就知道他们并不想听闻佛法,那会惹恼他们。若我只说几句话,他们是不会了解的;若你只吃很少的食物,那会饱吗?8 E. l* i! T, s8 g

& K4 }6 |1 f2 c+ ~3 n) _4 {6 k$ R- `0 y4 W
+ U! W4 ?$ {6 F  w3 O; u! x
有时当我正在讲话,才刚准备进入主题,就会听到一些醉汉在大喊:“好了!让路!给法师让路,他现在要走了!”试图将我赶走!; \/ c: |& j9 `* J* M' ^. _5 s

" K. q' v( f% X2 B( S+ M% u- \% M& o7 }1 h# ^
' }6 G$ T2 b  U: ~  e* e5 y
遇见这种人,提供我很多省思的食粮,让我更加洞悉人性。就如瓶子已装满水,人却还要求更多,瓶子已无空间再容纳,倒再多水也只会无效地溢出来。
1 b" L2 j3 {  t; S: }9 e
' I1 i! k& _, }: V/ @4 @2 z
9 n! c( c  G) H
: N. V# D) l. G这种人不值得浪费时间与精力去教导,因为他们的心已经满了。当人提不起精神来接受时,我也提不起精神去给予;若他们的瓶子还有空间装更多的水,则施者与受者都会获得利益。
' i! Y: x3 D. Y; N* K+ _
1 Q3 F& z% o; u5 E0 [% c
0 _( c% E. p) i; B: n3 Z1 w% y: q
. R* q  W% H& e( m, H4 |3 x9 K现在的开示慢慢变成这样,情况仍一直在恶化中。人们并不追求实相,他们研读只是为了寻找能谋生、养家糊口与照顾自己的知识,是为了生计而研读,并非为了法。5 _7 c7 M: M. e- q+ m
( i- W) _5 ]) `( {* e( S8 P6 T, ]
/ i/ E, O( a: \8 o
0 p& h+ Z, S9 q1 m9 Q1 s+ ^( K
现在的学生比过去拥有更多知识,生活条件也比以往更好,每件事都更方便,但同时也拥有更多的迷妄与苦恼。为何会如此?因为他们只追求那种谋生的知识。
: [+ I. i# T- t3 j: Q* _: P; r& v% p# @3 o; l
9 Q5 W: e& H* Y- R# j8 h
, Y: M9 z$ \" i
甚至比丘们也是如此。有时我听到他们说:“我不是为了修法而出家,我是为了研究而成为比丘!”这些话是彻底自断修行之道,那是条死路。( p2 Y+ w, X% V: e: t  y/ m) w

" x" G) g) p1 g! t! X: N+ n, P# L0 k# c& ~# B
1 N- Y; I- P& i% \1 e3 G" F' l3 d
这些比丘只是根据记忆在教导,他们可以教一件事,心却在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这种教导是不真实的。
6 r* S0 I  ~$ f2 {  E2 z  n: K* L4 R( R. a! l0 F( t

- V6 u  y6 o1 |. ~
" O1 C- |; O2 D1 ]5 X5 s0 Z% Z世间的情况就是如此。若你想单纯地生活,想修法与平静地生活,他们会说你怪异、反社会或阻碍社会进步,甚至会胁迫你。
  T( J0 Z9 I% y9 Z; l& B, C# c7 ^# c& r4 o

  v* z, Y# C- D  r# Y( O2 E9 g最后,你可能会开始相信他们,而重新回到世俗的方式,一步步陷入世间,直到求出无门。
3 V8 {" P) a  g3 z* j8 T
' q3 i" e& N, p8 I5 B' n8 O# K; e1 b) F1 f' G( y9 P$ T
6 g1 f# p' i/ Y" P9 [' q, n
有些人说:“我现在出不去,我已陷得太深!”这就是社会的趋势,它不认同法的价值。
, y( h; n# S4 N) a/ z4 l; y, s' X  g5 i# B/ X6 L

# H5 o: h' b( g. B& }5 ^了悟法,即了悟自心! N; o# c" m/ _5 P: n2 L3 H1 E
, n1 l4 Q* w- L! V" F

$ u; E! j( X) o% i  i& k+ {法的价值无法从书本中找到,那些都只是法的外表,它们并非个人对于法的体悟。
/ q" v9 e8 H+ x# W/ {- z% G+ y7 H% r# l* i* E1 k, g% w3 [/ l( b
9 }8 u, W' h- o$ U/ \% f
“若你了悟法,就了悟自己的心”,你在那里看见实相,当实相清楚地显露时,愚痴之流即被斩断。" Z7 m7 C- d* N6 T# k
( D: o0 h0 J! g$ }' K: n
9 l' O9 F. p$ ?& S

+ L' y; u2 h0 Z: V" O% U佛陀的教导是种不变的实相,他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揭露了这实相,它一直都未改变。8 q. m# t. F3 V

0 q1 u9 M$ ^4 \, A- L$ L% `
" j8 G- S! F/ ?/ {这教导不该被增删,佛陀说:“凡是如来所制定者,不应该被舍弃;不是如来所制定者,也不应该被增加。”' a8 }9 W- p6 G* n+ F% j

9 X" ^$ V' R4 E, b. E$ W' u* p% B! {
他将教法封锁起来。2 p( f* v- j( _2 d+ b
% k) b  d' T, q9 i  [, ~% `$ N5 b3 ~
# F) Q; S: M3 G( D0 {- z
1 @- X: K) I, X* N- Q' g9 ^
为何佛陀要将它们封锁起来呢?因为这些教法是漏尽者所说,无论这世界如何改变,教法都不会受影响而随之改变。$ F2 R: W1 M( ?  A

6 W8 I& w) }2 O) [. Z3 |" p' b" ?6 q% u( {# l
* W* S# v, o3 @, e& y3 ]6 [0 ]* c
若某件事是错误的,谈论它就能减少其错误吗?若某件事是正确的,它会因别人说它错而改变吗?世代会交替,但这些教导不会改变,因为它是实相。
/ I, y' ?9 G) b7 B. W  J
- v0 |0 ~4 K& s0 E
; \' \* ?3 v! A. J% O) Q( G) l$ t: [9 {# R6 o% `( K/ E5 F; M
现在我们要问,是谁创造实相?实相本身创造实相!佛陀创造了它吗?不,他没有。) C, L* Z, k1 U& [9 ~

3 L, o) x+ i1 e/ e1 C1 q
# n: e1 h4 h/ K$ u佛陀只是发现实相——事物的本来面目,然后率先说出,无论佛陀出世与否,实相始终是真实的。
) v+ n/ l* t$ [% l0 H3 A$ |' Z) ]
, k" H- }  `( w% i0 B. v
( X) u; T$ P' E8 u3 b: g2 a' o
2 Y% N* Z4 |  O) B6 Z* S% u+ U; C在这层意义下,佛陀只是拥有法,并非真的创造出它,法一直都在这里。(溯源法语·摘自《关于这颗心》-与法同住世间)
0 ^# O% v8 {2 A1 N; Q; n) S* `; w9 u; _! ?4 Z

& U& f7 N4 K* O  y5 ~ 【阿姜查尊者开示】☞不了解戒律,修行无结果喝酒的人有时会-1.jpg
http://www.simu001.cn/x227456x1x1.html
最好的私募社区 | 第一私募论坛 | http://www.simu001.cn

精彩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 ( 桂ICP备12001440号-3 )|网站地图

GMT+8, 2025-5-2 14:00 , Processed in 0.359702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www.simu001.cn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