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J. d( y; v: s6 W5 V9 u# z a. S6 R
回忆2020年,全国各地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颇为严峻,在我们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时候,却有一些不法分子试图“发国难财”,利用疫情实施诈骗,让不明真相的群众落入诈骗圈套。现在,柳州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的网警小编为大家揭秘一些疫情期间惯用骗术,帮广大群众快速识破骗局。0 _& T4 q9 q7 G& @; k+ ]
案例一* l5 X; U; T* I- V, y
疫情防控期间,唐某为谋取利益,在其并没有口罩供应源的情况下,在微信朋友圈发布虚假货源信息,承诺有医用口罩出售。罗某、王某和梁某看到信息后与唐某联系,并按要求向其支付了购买口罩的货款。短短数日,唐某分别骗取了罗某39150元、王某36000元和梁某14800元,共计人民币89950元。唐某收取口罩货款后始终无法交货,罗某等人才惊觉发现上当受骗,遂向公安机关报案。
. ^. W D, i$ W# e% W0 a
% J8 n r9 H: m+ I
) f6 Z! _: A8 [% B- |0 V案例二. i, f3 g- g; \) c5 `. w
疫情防控期间,强某在明知自己并无额温枪、口罩等防疫物资货源的情况下,仍在网络上发布出售额温枪、口罩等防疫物资的广告,以收取定金为由,通过微信、支付宝、银行转账等方式,骗取多名受害人共计四十多万元的订金。
: N% o9 v. P* S0 w0 P * f k2 q/ k4 y6 K
" |/ b2 _5 ~: M1 K; L! t
案例三$ l% S( k9 A7 [ H- `9 D3 h) m
市民小张称,其在疫情防控期间加入了小区生活物资配送微信群,该群有固定配送商接单派送生活物资,许多居民都在群内下单购买每日生活用品。某一天,自称生活物资供货商的王某加群称,其可以向居民提供既便宜又多样的物资,此后,大批居民纷纷向王某下单并预付货款,王某在收取多人预付货款后就卷款退群了,随后,包括小张在内的多名居民才发现被骗了,便立即报警。/ X+ Z% \# S% g( I4 u6 z* o
网警提示
. T' Y: ?0 Z L2 H* b(一)购买防疫用品和药品,最好实体到药店或商户购买。网购时,应在正规电商平台上购买,切勿通过“中间人”微信、支付宝转账来进行交易。
8 ~6 p4 S& G; w9 T8 E) A(二)疫情期间,不法分子利用民众不便出门的状况行骗,大家切勿相信陌生卖家,有情况及时向社区工作人员确认,谨防上当受骗。6 Z1 S( K2 W! L, T% X2 f
责任编辑:石瑞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