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6日,知名打假人王海通过微博发布的一条重大信息,将拥有6788万粉丝的快手主播“太原老葛”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 Z6 e# h- S- m! G5 ~
; P* `' Y( Q9 {+ Y) W4 \0 g8 X
3 X: T* M, x; ?) b
王海微博截图
, {! f7 i% h$ f! C) c8 h王海称,据当事人爆料,太原老葛涉嫌诈骗已被刑事立案。其直播带货4次累计收佣金900万,但是销售额2811万中1911万是刷单!就是说实际销售额仅900万,导致当事人损失超千万。$ ]8 i9 i b" T/ F& r) {# D
王海的爆料视频中,当事人称,阿刚说给200万保证销量1000万,见了葛总后,他说得300万才能保1000万,很快双方签了合同。第一场卖了1086万元,葛总说这个流量挺好,可以把剧本玩狠一点,再来个下半场,下半场卖多少给他2个点。下半场卖了300万,结果一场活动退了900万,实际销售400多万。万万没有想到,葛总说退货多是疫情原因,再来一场就可以上岸了。当事人也没有想到是刷单造成的大量退货,于是又交了300万元给葛总。 j; Q% R- @ ~
太原老葛在四次直播带货中累计收取了高达900万的佣金,和销售额一样多,但销售额并没有计算成本,如果加上成本,预计当事人至少要亏损超千万。后经了解,当事人发现总销售额虽然达到了2811万,但其中竟然有1911万是刷单所得,有可能这些刷单与葛总有关,而刷单是违法行为,所以选择了报警。0 r# t1 I! \& a) l1 T0 |- Z
【龙公(经)立字[2024]371号】立案决定书明确指出,立案缘由系合同诈骗案件。合同诈骗,具体而言,是指一方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在合同的订立与履行环节中,采取编造虚假事实、掩盖真相、设置圈套等欺诈手段,以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亦或是指合同一方故意不披露真实情况,甚至蓄意传达错误信息给对方,误导对方形成错误判断,进而促使对方基于这种错误认识与之订立或继续履行合同的行为。% c# P! C* m# f1 U: Q: q6 {
针对本案,关于太原老葛是否涉及合同诈骗的判定,尚需公安机关深入调查收集证据,并依据所获取的证据,依法进行严谨的分析与认定。如果太原老葛找人刷单,从而诱导当事人与之合作就涉嫌构成合作诈骗。反之,如果销售过程中刷单与太原老葛无关,那么就不构成合同诈骗,但因为太原老葛承诺销售保底,可能涉嫌合同纠纷(具体要看合同条款)。8 a; V5 f& P( @0 f/ x" [* y
太原老葛作为快手平台的知名主播,其影响力不言而喻。然而,如此庞大的粉丝基础和带货能力,却未能转化为真实的市场价值,反而成为了刷单和诈骗的温床。这不仅损害了商家的利益,更伤害了消费者的信任,对整个直播带货行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 U1 w/ P. k9 ^2 D2 t更令人担忧的是,太原老葛并非个例。前几日,四川绿色本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爆料,在“618”大促期间斥资300万元邀请知名男星明道进行专场直播带货,但销售额只有34.8万元,且后续退货率居高不下,实际销售量仅20余万元,与预期相去甚远。(详见文章《明星直播带货泡沫破裂 投入300万实际销售20万》)
: `2 l# j) X& c, m% Z# S; ~近年来,随着直播带货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主播和商家开始利用这一新兴渠道进行营销。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自律机制,直播带货行业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如虚假宣传、产品质量不过关、售后服务不到位等。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形象和声誉。. d6 j, T1 ~+ l" f/ ?3 U
还拿太原老葛为例,被辽阳市网友实名举报太原老葛直播间销售的两款”北京同仁堂“产品,同一个公司生产,配料方法和产品外观都相同,安宫丸价格是100多元,鑫吉安牌参茸丸价格是800多元。
$ f4 X+ x F+ Y( `
4 D* I3 `# @; A6 ?: o: x3 \% F
" o* P' v3 N) H! t
微博截图! S2 M- q( Z* s
还有微博网友表示,太原老葛在直播间销售的弼康牌冬虫夏草胶囊保健食品,声称该产品百分百的冬虫夏草提取菌粉,涉嫌虚假宣传。$ I/ g* X: d( \* z5 K- D; a
4 h* D I0 ^8 _7 f- U
3 T. t4 V* N& e, A8 B, P% x
微博截图+ T8 L- m6 o; i0 Y
此外,王海还爆料太原老葛旗下主播苏晨曦涉嫌虚假宣传,在直播间卖“中国太空站带回来的陨石做成的项链”。令人无语的是,快手偏袒售假主播,不处罚售假者,反封王海账号一个月。
/ D9 G/ B! f$ G. W5 Y面对太原老葛涉嫌诈骗的案件,我们不禁深思:为何这样明目张胆的违法行为能够轻易得手?这背后是否暗藏着更为复杂的利益网络以及监管的疏漏?问题的根源,是商家与消费者的防范意识不足,还是监管机制的松懈与平台管理的不力?这些疑问亟待解答,以揭露真相并推动相关领域的改进。 |